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06

看【她從海上來】

Image
溫哥華晚上正在播放《她從海上來》,家裡人知道我看她的書,所以也叫我一起看。 我不知這是第幾集,大概是很前面的部分,在演少女張愛玲。才看幾分鐘就看不下去了....劉若英把年輕的張愛玲演得天真無邪,這是很大的錯誤。張愛玲從來沒有天真過,除了對愛情。 跟 忽忽 討論到這段,她也說,劉若英把張愛玲演得像吃牛奶糖長大的,形容得真好。 張愛玲生來就世故,是那種冷眼看世事的孩子,不會掐著朋友黏乎乎地膩著。 戲的開場是老年的張愛玲和賴雅坐在一起看照片,劉若英眼神迷離泛著淚光,這也不像張愛玲。老年的她更是冷冽疏離的。 劉若英不是演得不好,是導演或編劇把張愛玲的性格張揚化了。她是極內斂的人,連她發現胡蘭成背叛她,她都冷然以對,繼續資助他,直到胡病好了,她才寫了信分手。沒有吵沒有鬧,只有一場眼淚,便悄然離去。 真實的張愛玲恐怕沒有戲劇性,因為她沒有太多肢體語言,也沒有太多表情。內心戲很難在舞台上演出來,只能留在人生裡提煉自己的靈魂。

所謂政治

Image
畫作:Meggie Taylor 連宋訪問中國大陸,在意義上,的確是很重大的。至少讓不少漢賊不兩立的老芋仔,頓時無所適從:咱們不是被老共打得家破人亡嗎?我們回大陸,不是要回南京城插國旗的嗎?所謂的夾道歡迎,最高禮遇,不都只是老共的統戰陰謀嗎?….怎麼這會兒主席跟人握手言和了??更怪的是,現在換成綠營的人在喊漢賊不兩立了…哈哈…真是吊詭呀!! 不知道我有沒有隔岸觀火的心態,對這些政治人物的立場反覆,言論不一,我居然覺得可以原諒。歷史走到這一步,大家都沒有前車可鑑。大家都在莽莽蒼蒼間,尋找定位。或藍或綠,都不足以概括真理。誰有那麼遠的眼光,能看到百年後的中國或台灣會是啥情形?當年誰又料到蘇聯會在一夕之間垮台解散?東西德會和平地統一? 我們的生命太短促,放在歷史裡都只是吉光一閃。在歷史轉換的過程中,許多人都在擺盪,如早先的侯德健,朱高正,近來的羅大佑,甚至宋楚瑜,陳水扁。即便清高如李遠哲,亦不免在浪頭上顛覆。 換一種角度想,立場模糊的人反而是因為在深思過程中。而那些搖旗吶喊的”義和團”,恐怕只是藉著政治議題這劑嗎啡,在麻醉自己現實人生的不得意。

叔本華的眼淚
附《時時刻刻》觀後感

Image
《叔本華的眼淚》沒寫成,心裡老掛著,並不是它真有那麼特別,而是它說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傷害,出世入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面對死亡的恐懼與超脫。 它是那麼與人息息相關,我急於讓周遭的人也與菲利浦一起進入朱利斯的團體治療,並在治療中將自己從一層一層的繭絲裡剥離出來,並讓自己深處自覺或不自覺的傷口一針一針地縫合起來。

弱水三千

Image
我是不喜歡上圖書館借書的人。連向朋友借也不。 因為常常會在某個時刻,想起那本書,當下便想要見著,非要立即翻出來,手裡拿著,眼睛看著,才能安心。但找著了又如何呢?當下並不非要用著,不過就是想確定它們安然無恙。想確定有一天我想起它們,要用它們時,它們會在我手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