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眼淚
附《時時刻刻》觀後感

《叔本華的眼淚》沒寫成,心裡老掛著,並不是它真有那麼特別,而是它說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傷害,出世入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面對死亡的恐懼與超脫。

它是那麼與人息息相關,我急於讓周遭的人也與菲利浦一起進入朱利斯的團體治療,並在治療中將自己從一層一層的繭絲裡剥離出來,並讓自己深處自覺或不自覺的傷口一針一針地縫合起來。

生活尚無著落或眼前有急迫性苦難的人,沒有時間和心情面對傷口。一個家裡浴室燈泡不亮了的人,你拉著他大談宇宙的黑洞,他實在沒法理你。

但是,如果你人生的大格局大致底定,每天在規律的生活步調裡擺渡,在三餐之餘還想尋求些什麼,人際關係還有那麼點兒不自在,生命的態度還有那麼點兒擺盪,那麼,請你停一停,放慢腳步,看一看這本書,或許你也能從其中獲得釋懷,或是獲得智慧。

團體治療--此時此地,不受往事羈絆的靈魂

書中的主人翁朱利斯是團體治療的心理治療師,他的團體治療,強調要忘記團員所有的背景,不論身份、地位、財富、與其他人相對的角色,只討論當下與團員互動時的心理狀況。

朱利斯自己在中學前期是個搞幫派聚賭的小頭頭,因著一次被學校記過而有了痛改前非的觀念,卻因形像已被定型,在老師和同學,甚至父母心目中都難以再得到肯定;直到轉學時,他憑著自己的「厚臉皮」重建了在新學校的形像,並且一路改造成功。

所以他自己對「定型」的事很注意,他深知一個被往事羈絆著的靈魂,沒有自由。他把這樣的(潛)意識放進了團體治療,讓每一個進入團體治療的團員,在「此時此地」都撤去背景,褪去色彩,只有當下。

這個切入的角度在我心裡迴蕩不已,我們對人或對事許許多多的糾結,不正因對「往事」或「背景」的不能忘記嗎?

我曾在一篇報導裡讀到,網路是一種自我的心理療程,如果用朱利斯『此時此地』的團體治療來解釋網路,似乎正是那篇報導的側面證實。

愛 V.S 被愛

團體治療裡,每一個成員都是一個人生傷口,這傷口或深或淺,或大或小地潛伏在我們靈魂的窗口。

像波妮和瑞貝卡的例子,幾乎是所有女性會面臨的問題。
波妮因為自己太平凡而自卑,瑞貝卡因為美麗不再而著急,無論波妮的前半生如何不受人注意,如何卑微,瑞貝卡曾經如何使餐廳裡的男士因為她的出現而放下刀叉行注目禮,這時候,她們都一起坐在團體治療當中。原來平凡與美麗到了人生某個階段時,它們是等值的,且都一樣成為一個人際的障礙。

『她們兩人有類似的苦惱,波妮受不了自己不受歡迎,瑞貝卡受不了自己不再受歡迎,兩人都為別人的想法而苦惱。....她們兩人的快樂都在別人手上。』

自稱被叔本華內化的菲利浦,輕而易舉解開了她們心中的盤扣,他告訴波妮:『越認識自己,就越不需要別人。』
又告訴瑞貝卡:『愛存在能愛人的人身上,而不在被人愛的人身上。』

太在意自己的卑微與太在意自己的相貌的人一樣不認識真正的自己,內在都是缺乏自信充滿著不安的。只有認識自己,並且願意以自身為出發點的人,才握有快樂的源頭。

出世 V.S 入世

這個世界是上帝造的嗎?不!恐怕是魔鬼造的。--叔本華

是的,人世所有的情緒或情境,推到極深處,都是荒涼的。面對悲慘存在本質的人生,我們是勇敢以對,抑或逃脫呢?

作者用了三個人物朱利斯、菲利浦、潘蜜的生活與人生基調不斷地對這個人生命題提出探討與辯論,結論是浪漫主義(前半段的潘蜜)和存在主義(菲利浦)都敗在現實主義(朱利斯)的入世裡。

菲利浦因為意識到人生的極苦,於是在年輕時候選擇用放浪形駭來逃避內在的空虛,而後又躲進叔本華的厭世悲觀裡。

潘蜜則在經歷婚姻與愛情的失敗苦痛裡,嘗試利用出世的修練來排譴當下的煎熬。她在宗教裡得到了短暫的療效。

潘蜜的印度之旅,是作者安排介於朱利斯(入世)與菲利浦(出世)之間的一個渡口。是的,出世或許能擺脫人世的一些苦痛,但潘蜜覺得為了求取平靜,而要付出不斷放棄、犧牲、限制、順從的代價太高了。
所以她選擇回到人生的戰場,人生有苦有痛,但也有歡欣與喜悅,與其逃脫,不若迎戰。

朱利斯是人生戰場上的勝利者,他用自己的毅力擺脫貧窮、賭博、幫派,並為自己建構了名利雙收的事業;娶了高中時代便摯愛的女子為妻,直到她身亡,仍然愛她。

在他面對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時,他回顧一生,他因著自己認真過每一分鐘而覺沒有遺憾,唯一遺憾的是,人生太短了,他來不及享受或抓住曾經美好的時刻。

他說:雖然要他面對喪妻之痛有些困難,但如果要他重新來過,這樣的人生他願意再來一次。

作者在這裡似乎在傳遞一個意圖,認識血淋淋的人生是一回事,但用盡力氣逃避、放棄卻更可悲,不若紮紮實實,握緊拳頭,向著生命說:『好,就讓它們來吧!』

結語:

其實書裡闡明的事,我們從小到大聽了許多遍了。要認識自己、愛自己、作自己、熱愛生命、及時行樂...等等,但是作者用一個被喻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叔本華的厭世理論,先將讀者一層一層地帶進人心最深處,跟著叔本華對人性失望、沮喪時,他又用一個接一個的亮點將你自深處的黑暗裡打撈上來。

舔拭傷口是會上癮的,有些人在傷痛裡自溺而不肯出來,就像書中湯姆對菲利浦說的:傷口已經好了,卻不肯拿下包紮的紗布。如果周遭有這樣的朋友,或是自己有這樣的心情,不妨買這本書來看看吧...

Comments

  1. 2006.1.17

    mm 相當棒的一本書,最近打算重看,看完之後也許也來寫一篇...

    ReplyDelete
  2. 越來越覺得一本書,如果只停留在生花妙筆,那就太膚淺了。因為好的文筆只短暫感吨H心,強而有力的思維,才能抓住人深處的靈魂。這本書屬於後者。

    2006.1.17

    ReplyDelete
  3. 英雄所見略同,看這篇三年前寫的東西就知道:

    活在當下的自由--看【時時刻刻】

    這部片子也許觸及了憂鬱症、女性主義、或者同性戀,但我想發揮的是比較廣泛的層面,人類共同的追求--自由,而且是它的極致--活在當下的自由。

    從宗教、政治、階級、經濟條件、道德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之後,人是否就擁有自由?這個故事橫越三個時代,看不到對宗教、政治的著墨,三位女性沒有經濟的負擔也非身處被壓迫的階級,理查雖染愛滋,也未背負道德的指責。還有什麼會讓我們不自由呢?故事b此開展,目的是要向更深處探索。

    先說羅拉,在她身上看不到愛情的影子。和一個天真到無可救藥的老公住在一起,自己對孩子沒有感覺,對家事笨手笨腳,她行屍走肉般被硬生生地「關」在生活裏。愛情不是她的牢籠,婚姻生活才是。作人妻、為人母對她言是一件極度困難的改變。從友人生不出孩子,說十分羨慕她那時她那茫然的眼神,十足反應了心中「那又如何?這豈是我想要的!」的強烈吶喊。於是下定決心,匆匆忙忙地把孩子安頓好然後去自殺。

    克勞蒂莎的結則是結在周遭的人際網絡上,對理查的愛情和責任、對現任女友的義務和感激、對女兒的擔心和對前情敵耿耿於懷的嫉妒。然而她卻頗不願面對這樣的自己。理查責怪她用愛情操縱他,她無法自處,同樣對自己為現在的情人帶來生活上的負擔而自責,女兒拒絕她的嘮叨時她則顯現比女兒還脆弱的本質,發現自己錯怪情敵時便當場崩潰。她的心思時時被周圍的人牽動,想幫助、取悅別人卻又不敢接受對方正面或負面的回饋。她沒有能力經營一個沒有別人的心靈空間,便在和人互動間陷入天羅地網。

    在我看來維吉尼亞是本片的主角,因為她呈現最複雜的個性。她基本上處在和克勞蒂莎完全相反的極端中,非常能夠、也極力爭取一個只有自我的空間。這並不是指她孤癖冷漠,從她邀姊姊帶小孩來家裏玩,接受雷納的愛也儘量避免為他造成困擾可以看出,她也希望和自己心愛的人互動。可是一旦自己的內心洶湧澎湃,她一定是躲到房間取出紙筆點上紙煙,或是走出屋外獨自散步冥想,不受干擾的用自己的方式思索。

    因為對自我的堅持,周圍的人和環境在一連串的不解和錯愕中,逐漸放慢了腳步、改變了依慣性前進的方向。所以全家可以搬離倫敦讓她靜養,廚師可以放下做了一半的羊排,遠赴倫敦採購薑糖。維吉尼亞面對的環境和羅拉的已然不同,周圍的人和她互動,環境即使對她造成限制,也不全是別人的因素。

    這就難了,不自由不全是別人的原因!

    是什麼造成我們失去活在當下的自由?是為了那個為維持社會的基本運作而加諸於每一個人身上「行為可以被預期」的要求?因為不能被預期出門不會自殺,所以要承受家人更多的關心。因為要確保無論經過如何劇烈的內心掙扎最後一定會回到可被預期的「正常」狀態,所以要服藥、遵醫囑、多休息。人內心的聲音,為何一定要用能產生他人預期的行為作標準來檢查呢?這是人性的真實嗎?

    是什麼造成我們失去活在當下的自由?是我們前一刻才作的決定嗎?是小說所以前一刻可以讓羅拉死,下一刻讓她說「我作不到」,可是真實的世界呢?因為嫁了心愛的人,從此就必須面對他的善良,然後獨自承擔對自己的反反復復的罪惡感?如果因為之前告訴廚孃要做什麼午餐,就必須為了稍後後悔而看她的臉色,那為何不能等到最後一刻再決定?為何決定了邀請姊姊下午四點來,就必須屆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而不能自在的想自己的事情,讓人覺得不受歡迎?尤有甚者,還得忍受一旦她們提前到訪時自己可能覺得被打擾?為何當年決定從倫敦搬來里奇蒙,現在就不能搬回去?為打發時間開了印刷廠,就不能關掉它?為什麼我當下的生命就必然被前一刻的決定所限制?

    她說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可能性「就算是只活短短的一天,都是非常危險的事」。基本上就是指當她企圖挑戰這種種的限制時,將同時面對多大的鼓舞和壓力,進而激起更多生命的可能性,面對前所未知的豐富。

    羅拉的改變心意,我解釋成維吉尼亞或是導演或原著者對這個生命困境的注解--接受。接受自己不能和其他女人一樣過制式的家庭生活,選擇面對自己的生命。於是她生下第二個孩子,然後逃離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吉是凶,已經超越了自己生命所能承擔的極限。對於孩子最後還是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她不捨卻仍然得尊重。她告訴克勞蒂莎她怎麼能後悔,因為這是她的選擇--選擇活下來,選擇面對自己心中的聲音,選擇接受自己、和自己因而為他人帶來的幸與不幸。維吉尼亞自殺前說她還在思考戴洛威夫人的結局,而且說有人死是為了喚醒旁人更加熱愛生命,結果真的因為理查的自殺,帶來羅拉和克勞蒂莎見面,並且告訴她要接受生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選擇。

    這個注解,同樣因為她自己的死,反映在給雷納的信中,傳達到他的心裏!

    活在當下的自由,不就是生命最終極的追尋嗎!

    2003 04 09

    2006.1.19

    ReplyDelete
  4. 雖然我沒看過「時時刻刻」,但從你這篇文可以感覺到,它是沉重的。《叔本華的眼淚》探討的是人我的問題,而「時時刻刻」則是自我不斷內省的工作。

    說真的,看了這些,覺得人還是當頭「快樂的豬」就好了,不然,太累了!!...

    2006.1.20

    ReplyDelete
  5. 書中以人際關係為主要探討的主軸,叔本華之後幾位偉大的哲學家,佛洛依德、尼采等,也都以此為人生重大課題。

    人際之間,充滿了弔詭與風險,雖然關在自己的象牙塔裡最安全,但必須犧牲人世其它風景;而一旦走向人群,每走近一步,都冒著受傷的危險,與人情感發生得越深厚,越容易傷痕纍纍。

    於是,放棄自己孤獨的版圖為領略異樣風光而受傷,抑或留在原地,守住原有的平靜與藍天,便成了哲人們百年不停的話題。

    2006.1.20 刪除回覆

    ReplyDelete
  6. 2006.2.8

    年前也趕忙看完這書, 很感謝Cobain當初的推荐, 花花的"導讀"更令我折服, 這書實在太引人深省--- 在宣判生命終結的確知事實對比下, 雖然常人生活的任何困頓都微不足道, 可是煩惱當下,很多人都"過不去", 以致多情多煩惱, 物質欲求不滿, 又徒增空虛

    十餘年前,我敬愛的大哥因病離開人世, 那時全家人多麼希望能以所有所得及有形財產, 交換一條生命, 當然不能如願... 人阿,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生活"中真的不要計較太多

    赫塞的流浪者之歌, 兩個主角就像出世與入世的對照組, 一個嘗盡人生悲喜冷暖, 一個逕入空門, 棋盤內,棋盤外, 其實都是修行路 --------
    來吧, 擁抱生命, 可是你得找到你認為最優雅的姿勢,

    ReplyDelete
  7. 2006.2.8

    『導讀』不敢,聊一聊心得就是了...^^

    關於出世入世,我後來又領會了一個道理。其實很明顯的,只是一開始我忽略了。
    我原以為作者在推翻叔本華的出世態度,但 後來明白,他一直強調,菲利浦是因為生活需要所以要投入工作。
    這就是說,要出世要有先天條件的:就是你能有龐大的資產供你離群索居。否則,我們只能學習如何尋找到最優雅的姿勢,好去擁抱生命,擁抱人群。

    ReplyDelete
  8. 2006.2.8

    To Cozy

    您太客氣了,我只是剛好看到Flower 談到叔本華就想起有這麼一本書,順水推舟罷了,好的書太多了,就像好的電影,好的音樂一樣,太多了是永遠看不完的,聽不完的^^
    Btw 學習如何找到最優雅的姿勢去擁抱生命,這句話說的真好..替此書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

    ReplyDelete
  9. 2006.2.8

    忘了一提
    Flower 想知道袁哲生的著作..
    嗯...
    我只看過目前我看的這本
    《靜止在--最初與最終》
    不過這本裡面有收錄已經絕版的最早短篇小說《靜止在樹上的羊》,及他所寫的一些文摘及未發表作品,
    其他袁哲生較有名的還有
    《倪亞達1~4》,《猴子》,《羅漢池》等,他於2004年自殺身亡,如果想了解他的著作的話或許可由《靜止在--最初與最終》這本入手,其實由於他的早逝(只有39)所以留下的作品並不多,不過光看《靜止在》這本我就很喜歡他的作品,一種屬於冷調笑看人生的作品,在會心一笑之餘,又會有些許的感觸....

    ReplyDelete
  10. 2006.2.9 刪除回覆

    因為看到他是淡江畢業的,所以注意到。
    自殺?...哦....??...怎會呢?..

    ReplyDelete
  11. 2006.2.9

    來花花這兒. 常發現有許多書都沒看, 更糟糕的是... 有很多書還得重看, 呵呵
    並不認識袁哲生, 淡江人都蠻優質的,大概跟淡水的人文,風景有關  

    ReplyDelete
  12. 2006.2.10

    忘了說
    關於袁哲生的死因
    其實眾說紛紜
    但比較可信的還是憂鬱症的關係
    但不管如何
    可惜了一位好作家

    ReplyDelete
  13. 2006.2.10

    呵呵..『許多書沒看,更糟糕的是,有很多書還得重讀』我自己也非常有同感啊..^^"
    至於淡江人都優質,您指的大概是打麻將這事兒吧?...^^

    謝謝Cobain的介紹,有機會我去找一本袁哲生的書來看看。
    台灣得憂鬱症的人口好像也越來越多了。

    ReplyDelete
  14. 寫得真好,看到最後有想落淚的衝動!

    ReplyDelete
  15. 先作個記號...這篇還要再看過....

    ReplyDelete
  16. 不知道使樓上匿名同學看到最後有落淚衝動的,是我寫的部分還是回覆裡汨兄寫的那篇?

    (汨,看到沒?這種文怎可以丟到垃圾桶?...^^)

    客提兄是先來夾張書簽的嗎?...^^

    ReplyDelete
  17.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18. 書沒看懂 或沒看玩完 或想再看一次 就夾個書籤囉!

    <如果你人生的大格局大致底定,每天在規律的生活步調裡擺渡,在三餐之餘還想尋求些什麼,人際關係還有那麼點兒不自在,生命的態度還有那麼點兒擺盪,那麼,請你停一停,放慢腳步,看一看這本書,或許你也能從其中獲得釋懷,或是獲得智慧。>

    是啊! 哪個人不都是這樣? 忘記是誰說的
    <人是介於猴子和上帝之間的動物 , 不甘於為人 不願沉淪墮落 卻又無力向上> 

    所以只能閱讀 看能否抓到一些可供攀爬的蛛絲馬跡...

    花花寫書評 導讀之類鐵定也會大賣! 又都忍不住又想去看這本書了 ...^^
    記得以前有說過書商把連結引到花想集的文章來 , 還真是會心一笑! ....

    ReplyDelete
  19. 對不起,漏回了客提兄這篇。

    感謝客提兄推介啦,實在不好意思。
    主要還是作者寫得好,心理治療這種題材能用小說形式寫出來,使每個角色的心理更富有多層次的景深,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辨論,其實是每個人的心理對話很容易就觸動人心。

    是舊書了,客提兄要是有機會上圖書館,應該借得到...!!...^^

    ReplyDelete
  20. 是啊 ! 好書要得好友引介 高明引領 , 要不 ,這麼亂讀一氣 也會白費很多心神!
    圖書館借書都好方便 ...呵 呵 (以前稱台北縣市, 現在?)
    先上網找到那本書哪個分館有 ,我這到處跑的遊牧民族總會經過一下 那個某館的...^^

    啊 上班就遊牧民族啦! 下班是農夫啦...哈哈

    ReplyDelete
  21. 吳師兄,我這私館有此書,我在anobii的書櫃,你看看有否想看的書?我先找好,下次去你菜園帶去!

    ReplyDelete
  22. 蔡師兄,
    差點沒看到您這回覆! 不好意思! 帶又笨又重的書逛菜園辛苦吧! 我抽空過去景美啦!

    ReplyDelete
  23. 晴陽,那我也要去翻你的書架...看到中意的也挑幾本?...^^

    ReplyDelete
  24. flower,妳有特權,挑中的直接寄送。
    吳師兄,不重不重,這讓我有機會勞動練身體。

    ReplyDelete
  25. 耶!特權萬歲!...^^

    ReplyDelete
  26. 哇!晴陽兄真阿沙力!讚~~ ^_^

    想到我一位單身的女同學也是買書成性,幸好她單身、已購屋、空間夠大,但還是常常自我警惕不要留太多書(不像我老是什麼書都不捨得清)。上回去她家,隨口問她有沒有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老看到 fb 上有年紀較大的友人提到此書讓他們想起自己的父親....等等,所以想看看)?結果她還真買了看了,就直接轉送給我啦。

    ReplyDelete
  27. 說到舊書的處理,昨天我媽特別給我打電話:「妳這個書呆,書要是看完了,別扔掉知道嗎?要放在門口!」
    「放門口幹嘛?」
    「賣啊!我看你們那裡的人都把東西放在門口賣,也不用人顧,標個價錢放個箱子就好了!」

    我媽說的是這裡的Garage Sale,她對這種風氣稱羨不已!...^^

    ReplyDelete
  28. 花花, 我比較覺得好玩的是令堂在電話中稱您為:"妳這個書呆" !!!
    笑了好久...

    ReplyDelete
  29. 客提兄笑點很低,是個好相處的人...^^

    ReplyDelete
  30. 阿客提瑪August 18, 2011

    我在圖書館借到了"叔本華的眼淚"這本書 看了將近一半...
    然後愰然間 突然有個念頭進入腦海: 花想不也個是一個幾近
    團體咨商的另種型式, 而這"朱利斯"的角色就是花花您本人哩!
    ......

    ReplyDelete
  31. 看完《叔本華的眼淚》,我幾乎愛上朱利斯。後來看到他過世了,傷心好久,原本希望來個峰迴路轉,讓他抗癌成功。

    我一直都覺每個人成長過程,身邊很需要一位值得尊重與敬佩的長者陪同,那與父母是完全不同的角色。通常是師長或忘年之交。朱利斯之於身邊的人很有這樣的味道啊!

    您就別抬舉我了,還朱利斯呢!我也是需要團體治療的病人!...^^

    ReplyDelete
  32. 這書的作者還有一本《當尼采哭泣》也是很精彩,有段時間很迷歐文亞隆呢!

    ReplyDelete
  33. 阿客提瑪August 18, 2011

    看來歐文亞隆才是花家拳法的內力來源哩...
    不知是否也跟"時間點"有關係, 這樣的書真的很讓我現在受用無比!

    您再介紹 《當尼采哭泣》 , 自然也會再找時間來讀一讀! 期待著呢!

    甚至在看這些書時 也會想翻閱叔本華的原典 或尼采原典...
    只是年輕時盲從跟著念些自己也不大懂的哲學書 弄得腦袋混亂不已, 好像年紀大些 雖說記性差了些 領悟力卻好多了...

    不知在原典的閱讀上 會不會又發生另一樁隔山的牛才被打得動?
    ...^^

    ReplyDelete
  34. 哲學的東西跟「時間點」絕對有關係,這也是我在寫《叔本華的眼淚》時,為什麼強調了您所引的那段話(人生大格局底定...)。試想,如果生活有諸多問題,工作、婚姻或育兒,他們那有心思關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傷害,出世入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面對死亡的恐懼與超脫。』這種問題?

    但生活上的諸多問題,會不會正是因為內在宇宙的破洞未塡補,以致一錯再錯?我不敢說,只能自身去體認或尋求答案。

    ReplyDelete
  35. 反正圖書館方便,您就就近翻翻原典,說不定隔山的牛一下就翻過山頭了!...^^

    ReplyDelete
  36. 《當尼采哭泣》我沒有寫文,怕人家嫌煩。...^^

    跟您簡單預告一下:書中在談父親對子女的影響、孤獨與人群、愛與被愛。
    尼采一生只期待一位能讀懂他著作的讀者,那怕是幾百年以後。所以他譏嘲那些為別人而活的人,尤其為父親而活。但書中反駁他,他所期待的那獨一的讀者,不就是他的「父親」?他不也是在為某一個人而活?至少也期待那遲來的掌聲。

    我讀這些時很感動,因為尼采幻年喪父,他一生反上帝,無論說了多大的哲理,他心裡是在尋找那失去的父親。因為父親是牧師,他恨上帝沒有保全他的父親。

    書已經看了一些時日,沒法引經據典或原文,但有空你也去找來看看,可以看到父親與兒子之間那種連綿的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之巨大!

    ReplyDelete
  37. 阿客提瑪August 18, 2011

    也許您也可以考慮再翻閱一次《當尼采哭泣》,細細把他寫出來, 沒人會閒煩的 , 高興賞讀都來不及吧!

    您說 "尼采一生只期待一位能讀懂他著作的讀者", 更何況花想有那麼多的朋友喜歡拜讀您的大作! 得空的話 希望您再多多與大家分想享吧!

    這些日子以來 ,閱讀花想諸多文字, 彷彿又為了我自己開了一扇窗, 心下是有萬分的喜悅與感動的, 只是真的不擅長表達謝意 , 在此就含糊一聲 : 感謝! 受用無盡!!

    ReplyDelete
  38. 說感謝,實在太不敢當!如我們說到尼采,寫作者都期盼讀者的,有人看,就是很大的鼓舞,若再有共鳴,就是很大的幸運了。

    等您看完《叔本華的眼淚》,也許就能看出來,我寫得有些辛苦,呵呵...。因為要把整個感覺用文字表達出來,又必須融會貫通提出自已的看法...那段時間,我都笑說自己在寫論文啦!意思就是,要再寫一篇尼采,得要鼓足勇氣哩!...^^

    ReplyDelete
  39. 阿客提瑪August 18, 2011

    說寫得辛苦是客氣, 寫的用心才是真的!

    慢慢來不用急,又不是真的論文 趕時間 , 幫您打打氣, 您興緻一來, 細細道來, 我們不也就又有福可以觀賞了嗎?

    ReplyDelete
  40. 阿客提瑪August 18, 2011

    一直在想 為甚麼書名是叔本華的眼淚, 直到看到最後 發現那個 "叔本華的複製品"的大桶淚水才知道就是講他-菲利浦

    朱利斯,根本就是毆文亞隆個人的投射嘛! 作者想跟叔本華有些對話 所以創造出菲利浦這個人, 歐文亞隆根本上就沒認為朱利斯過逝了,從前面所有種種的鋪排與陳述,就可以發現死亡對朱利斯已經不是一個負擔也不是陰影,在我的設想裡或許僅僅是告一段落而已, 在接近於佛家思想的叔本華對死亡的設論中,不也已為朱利斯開脫了嗎?

    我看書理解得慢, 日後再來細細說些心得 , 再請您指教!

    ReplyDelete
  41. 呵呵,菲利浦一出場,我就猜到這位仁兄肯定到最後有一場淚崩的!

    是啊,朱利斯就是歐文亞隆,所以我說喜歡朱利斯,又說迷歐文亞隆。在《當尼采的哭泣》裡,這位老先生還是有出場的...^^

    我很喜歡歐文亞隆為朱利斯面對生命終點時的舖陳:不改變現狀,但補救能補救的缺憾(找回失聯的舊病人)。這是我欣賞的典型,這也已經成了我面對同樣情境時的生命態度了!...^^

    您理解得慢,我忘得快,還能怎麼個”指教”呢?...^^

    ReplyDelete
  42. 阿客提瑪September 17, 2011

    尼采哭泣 看完了 ...

    我寫文有一搭沒一搭的, 不像您有自我要求的紀律, 先說整體的感覺吧:

    兩本書風格上級為類似 , 當尼采哭泣這書說到後來突然發現最終了兩個大男生的友誼似乎突然凌駕一切 相知又相成 但卻又是嘎然而止...(尼采的上帝已死論及於其父親的關係 我怎模麼覺得著墨不多?)

    現實世界中 我懷疑會有多少男子間有如此這般 從彼此心裡最深處的地方相互掏挖 彼此礪鍊 ... 那可能甚於青年女子間的交換日記了...

    兩本書中主訴的命題都跟性欲的有強烈的關係, 在【叔本華的眼淚】中 , 每個人的自我顯露 , 大邸都離不開早年的性事醜態 也隱約顯示 除開"性" 這主題 人類能有的自我道德譴責已無從出口? 一般人譏諷男性下半身思考 似乎也從這裡的到一些佐證與"救贖"?

    間接地藉由歐本亞隆接觸到兩位哲學家的論述, 真的比較容易理解到一些自我治療的方向 ...

    事實上我本身是很驚訝於實際上的作為, 表現於一般人會如何我想講的是說, 區區這樣的自我情緒反映就必需就教於心理醫師嗎? 後悔 愧疚 壓抑 性幻想 意義 孤獨 自由 死亡...

    佛家說的一個念頭方去 另一個念頭又起! 無日無之 怎可能理的清? |

    我發現以前態度是"不處理",任由各種情緒 與念頭任其流竄消逝或潛伏(好可怕...?),現在則會好好地面對它 認清它 是個對手也罷,朋友也罷,總是不容易揮手就道別的對象, 這是自覺最大的收獲!!

    佛洛依德的性欲論 闢如說 口腔期的滿足與否都可以跟性慾扯上關係(以前會因為對這樣觀點的否定而間接否定了他的學說) 現在會再多些包容吧,多多瞧瞧其他的部分再慢慢作定論。

    尤其對歐文亞隆的心服,再追溯其源頭,佛洛依德似乎還是其師祖輩哩 (師承新佛洛依德學派大師 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

    讀完之後討厭的感覺是: 發現得讀更多其他的書,才能再從頭來把這兩本書好好消化清楚 !!

    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ReplyDelete
  43. 先解釋一下尼采的上帝已死論與父親的關係在書中著墨不多的原因,因為那是我說的,不是書裡寫的。哈哈!是想先向您介紹尼采的身世,以及他為何會變成那麼孤獨的一個人。歐文亞隆在解構尼采這個人時,用的便是這條隱約的主軸。尼采向布雷爾訴說青年時期的一些荒唐時(如刻意為自己的身體留下傷痕,想去當兵以證明自己的勇敢...等等),他在最後輕輕加了一句:那時候的我,並沒有父親在一旁指導...(意味著他成長過程的遺憾)

    另外,布雷爾幾度與尼采交鋒時,都想起自己的父親。尤其是與父親下棋的時刻(那種技不如人的感受)....

    這裡暗示了兩位大男生成長過程中無論有形或無形地受著父親影響。

    尼采與布雷爾分別代表了孤獨與人群,也代表了情感與性慾。尼采對莎樂美的愛,幾近委屈求全(甚至願意三人行),而布雷爾對貝莎的性幻想,則屬慾望範圍,可以被取代。(他不是一直遺憾沒有接受年輕女護士願意取代的邀請?)

    書裡還談到了被看見的渴求(那怕只有一位誤解你的讀者)、內在孩子、夢境與潛意識,允許性幻想與現實生活並存在...等等...真是精彩..

    ReplyDelete
  44. 阿客提瑪September 17, 2011

    "內在孩子、夢境與潛意識" , 關於"內在孩子" 我怎麼沒印象?

    ReplyDelete
  45. 內在孩子也是我刻意地衍申,尼采在旅館病榻前,昏迷中向布雷爾的求救:「幫助我!」,我把這解釋為他內在孩子的呼求:在父親過世後,成長過程中內在深處一再的求救聲。

    很高興您開始體會閱讀的樂趣,人到中年,閱讀成了很重要的生活)經驗。如之前所說,因為人生大格局底定,有了些微生命厚度,才足以消化書中較深層的啟發。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麥迪遜之橋--你是人世至美的風景

所以,睡吧!- 悼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