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敗的絕望

看到舒國治這篇過起碼的生活也可能是革命,想起約翰伯格說的:永不言敗的絕望。『這裡的絕望沒有恐懼、沒有屈從、沒有被擊敗的感覺,這裡的絕望打造了一種面向世界的揮棒姿勢』

生活或許讓人絕望,但不能言敗,舒國治說的革命,先革自己的命,才能革群體的命。而我以為,在台灣,這樣小小的革命團體,比比林立。



全文如下:

舒國治/過起碼的生活也可能是革命             2012.10.26 01:48 am

你不想過問政治之事,不想知道油、電雙漲,不想計較十二年國教,不怎麼想打開電視獲知我們這小島發生了多少看似驚悚(兒子弒母、年輕人跳樓、監視器拍到酒駕者把人撞飛…),而其實也的確教人吃不消的事態。

不想再管那個凌亂不堪、卻又自己奈何不了的社會天天運作出來的糟糕人生,只想好好的每天吃上三頓簡單乾淨飯菜,晚上睡一個安靜的覺,推開門還見得到青山綠樹,走出門沒多遠猶聽得到鳥叫、聞得到花香。

只不過想要小孩在田野村莊下生活、嬉戲、成長,想要自己與配偶不必每天八小時窩在冷氣室中,只是圖一份未必多麼溫飽的薪水,想要前半生吃不到乾淨的(或有機的,或自栽自照料的)蔬菜、水果、土雞,而今總算可以每天吃到了,並且與此種生長蔬菜的環境一同生活了,這樣小小的夢,能實現嗎?

吃乾淨的飯菜,何曾簡單了?一個朋友在台北郊外某山城發現一家優質肉攤,買了肉送給三、五朋友,這些朋友吃了,讚好不已,卻不敢再傳告出去,如同祕密。看官且看,這豈不像革命黨所進行那說什麼也不敢令外人得知之密事?一塊又香又潤、規規矩矩的帶皮帶肥帶瘦的黑毛豬豬肉,往往來自一個優質的肉攤;而哪幾家豬農供應給這個肉攤呢?這些優質豬農願意餵菜葉、薯根、米糠再加上餿水,以規避已放了生長激素的飼料,並且緩緩餵養豬隻令之長到一年以上才去宰殺嗎?

土雞的畜養亦如此例。蔬菜之不噴農藥、不灑化肥等,亦如此例。

可見吃上一頓乾淨規矩的飯菜,幾乎已需要革命了。所謂革命,便是少數人挺身而出去改變別人一直因循苟且的事態。倘有人挺身去養優質的豬,這是革命家,如百年前孫中山之流;而又有人願意去尋覓、去介紹、去推動、去買吃這樣的優質豬,便是響應革命的志士,如百年前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流。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中,祕密吃著優質豬肉的,不過幾萬人。而祕密吃著真實後院散養的土雞,不過幾千人。另外祕密吃著有機蔬菜或高冷蔬菜或野採菜類的,可能也不過幾萬人。這些人,互相未必認識,但竟然不約而同的成了類似的革命之同黨,同時散布在相隔頗遠的不同地方。

這些有志一同者,或許還包含矢志住居於傳統建材(泥巴、水泥、木頭、鋼筋、紅磚、瓦片)、傳統工法(砌石、疊磚、紮鋼筋、糊水泥、磨石子)、傳統樓高(平房或兩三層)、傳統相地(依山傍水、氣流暢通、規避受風受水)等等老式生活因素的傳統過日子的人們。

這些人,或許一住進幾十層高的樓裡,馬上覺得很虛浮,好像接不上地氣似的。同時一住進新的化學建材之室內,鼻子、眼睛、毛細孔皆覺得極不舒服。至若腳踏在大理石地板、背靠在礦物與化學的合成牆板、鼻吸著空調機器送來的空氣,一刻也無法忍受。

故而他們寧願住在老舊、略顯頹敗的老房子裡,吹著窗外隨時送進來的和風,他怎麼說都認為是這裡好。

這種住居形式,居然也快成為祕密了。

而這種住房之眾,為了保有此種居家環境,並且不被大型開發案吞併淹沒,遲早也會成為革命的同黨人。

此種改變人生的強烈需求之人愈多,則期待一個統合此類事務的機構或人出現就愈大。台灣人才輩出,不知何時會出現一兩個這類革命家?

Comments

  1. undefeated despair...亂翻譯...google 會幹這種事.

    ReplyDelete
  2. 想半天,不知你在說啥。你是說我這句永不言敗的絕望是從google找來的?人家書裡寫著的啦!...作者當然對這話作了很深的詮釋,我只抄錄了一句。

    留住一切,親愛的

    ReplyDelete
  3. 作者好像用 undefeated despair 去說如何在巴勒斯坦, 夾縫求生,
    翻譯成, 永不言敗的絶望, 不奇怪嗎? 永不言敗的絶望是什麼? 絶望如果不言敗,咱就慘了,不是? 如果永不言敗的不是絶望,那是什麼?

    灰心不絶望? 絶望不灰心? 灰心望不絶,
    灰心不死心?其實最接近的大概會是
    百折不撓....行銷很重要, 作者用了個很好的矛盾修辭, 翻成那樣真的好懂嗎? 永不言敗的絶望, 咱算是絶望了, 被打敗了.

    ReplyDelete
  4. 花花這段話讓我想起前兩天跟楊懿如老師的談話,我們聊斑腿樹蛙在都會公園擴散的隱憂,監控仍得繼續做下去,那人力在哪裡…等目前所面臨到的困境,楊老師後來說『….先不管那些困難,而是這件事對你的意義,倘若你覺得有意義,自然會持續下去!』大概是那樣的意思。

    如妳所言,『…在台灣,這樣小小的革命團體,比比林立。』我看到的也是如此,常常覺得正因有這些人的努力,除了維持生活的常態外,並試圖提升自身的價值積極參與各項民間事務,捍衛不屬於主流的價值,透過這些小小的實踐,成就台灣「革命」(不確定這樣用字對不對,因這些人不認為他是革命家,而是認為如不這樣做,就過的不安心)的基石,如楊老師所言,這些人所堅持的事,正是對他自身有意義的事,不見得是強勁的揮棒,但的確是專注而寧靜的凝視駭人的社會現實,以一種非典型抗議行為,努力實踐想要過的合宜生活。

    舒先生這篇文章寫的太謅了!!

    ReplyDelete
  5. 修旭,約翰伯格寫絕望有七重,重重疊加。他以為人絕望到底『才會獻出生命,投入對抗,對抗那些把世界推弄到這般田地的強權。』他也說,這種對抗,『可喚醒一種全體之感,比那絕望更大的全體。』...巴勒斯坦人每天面對就是戰爭,瓦礫和毀滅,和平只停留在人們口中,卻遙遙無期,在那種情況下日子不是很令人絕望嗎?但日子是得過下去。一堆瓦礫在前方,你不會停在瓦礫前面而不往前走,只是得『小心謹慎地挑出一條路來穿過它們、繞過它們、越過它們』..這就是不言敗的絕望。

    永不言敗的絕望,不是在說如何夾縫求生,而是在說一種生命情狀。不是方式,是一個態度。

    永不言敗的絕望--矛盾修辭,那《過於喧囂的孤獨》可能是最具代表了...^^

    ReplyDelete
  6. 鳥媽媽,我寫『…在台灣,這樣小小的革命團體,比比林立。』時,正因想到妳們...^^

    ReplyDelete
  7. 言(x, y), e.g. x 言 敗(=y), x 是 敗的 experiencer, 絶望 也有個 experiencer, e.g. x 絶望,
    名物化(=名詞化) 的 絶望 用 永不言敗 形容, 把 絶望 比擬成 人 麼?
    咱駑鈍, 這詞中文字意不甚了了, undefeated despair 很清楚 undefeated 修飾 despair...
    文字不懂, 真是不到家. 說中文沒問題, 說英文沒問題, 英文2中文, 或 中文2英文 什麼怪文字都會出來....
    沒法子, 這東西對咱很希臘....沒看英文, 還真不知什麼叫 永不言敗的絶望....永不言敗的絶望, 字面上什麼意思? 絶望永不言敗, 還得了, 無止無境的絶望, 如何翻身, 字.面.上.

    ReplyDelete
  8. 呵呵,去買書來看...^^

    ReplyDelete
  9. 我的絶望一次就倒...不會打不倒

    ReplyDelete
  10. 嗯,我們平常應該都是如此吧。所以”永不言敗”這四個字才會那麼怵目又匪夷所思。

    ReplyDelete
  11. 咱辭典裡沒有處絶逢生.

    ReplyDelete
  12. 但既然有「出生入死」,也可以「出死入生」!...^^

    ReplyDelete
  13. 西方的書裡都說, 沒人死過, 生的沒死過, 死的沒活過來過, 死了又活的, 就是沒死過...所以邏輯上, 沒有出死入生這回事, 因為這叫...死不全.

    ReplyDelete
  14. 好啦,快去睡了啦!別在那兒想了!...^^

    ReplyDelete
  15. 我也覺得<永不言敗的絕望>譯的不好

    ReplyDelete
  16. undefeated despair 是<絕望這玩意兒太強悍,我打不敗它,所以我永遠絕望>。這跟有沒有因為太過絕望反而反彈出一些堅持把生活過下去的行為或勇氣,應該是不會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不過我只能就這兩個字來看而已,因為看起來約翰柏格用到此詞的書我應該不會有興趣讀..........

    ReplyDelete
  17. undefeated despair, 直譯是’不敗的絕望’,看John Berger的內文詮釋,外在環境是絕望的,個人卻活出一個未向絕望妥協的態度。

    好比他說道一家小店,賣二手腳踏車的零件,每一件看起來都像沒法賣錢的垃圾,但他們卻被擺放得非常整齊,被排好了,它們是要賣的。

    一棟看起來沒法住人的矮房子,牆上寫著:這座難民營的子宮,每天孕生出一場革命。

    有人有機會離開難民營前往好一點的住所,他們卻放棄。因為他們覺得全體難民是一體的,搬離開便像被截下的肢體。...

    細細體會這幾個例子,能不能體會出什麼是undefeated despair?...^^

    ReplyDelete
  18. 說明一下,把舒先生的全文貼上來,不是因為覺得他寫得很好,而是怕以後連結不見了會不知所云...^^

    舒先生說,連吃一頓平常的飲食也需要革命,讓我想起John Berger 擧的這幾個例子,外在環境雖然讓人很沮喪絕望,但個人內裡的小宇宙卻可以興起革命,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向大多數人的因循妥協,進而改變,我以為這便是undefeated despair!

    ReplyDelete
  19. 呃,他描述的狀態很<普世情感>,我用此字的意思是說:那樣的情境與選擇,雖然不是人人做得來,但幾乎人人可以理解。但 Berg 偏偏用一個文法及義理均不合理的組合來試圖顛覆文字用法,也許是企圖製造他文字功力高拔的形象?!這點我就<個人不能容忍>。 ^_^

    ReplyDelete


  20. 也就是說,太容易體會的人生情境、與太不合理的文字用法,看起來就讓我覺得作者(Berger)顯然是矯情之人。

    上面打錯他的姓氏了~

    ReplyDelete
  21. 我在想,這種用法在修辭中可能是存在的,Hrabal的”過於喧囂的孤獨”喧囂了一時,應也是一例。

    ReplyDelete
  22. 可是,他說的是巴勒斯坦耶,我們很難想像家園是一堆瓦礫,走在路上後面有配著軍槍的軍人跟著,丈夫兒子隨時要上戰場...這應該不是普羅大眾如我們能輕易體會的。

    ReplyDelete
  23. 我大致能明白stone說的,用字太重變成矯情,這也的確是很多人的毛病。但是John Berger是一個只「書寫重要事而不是只寫有趣的事」的重量級人物,所以在這兒,是有些誤會他了。

    (這本書的主編是王德威,關於譯文,我相信王德威的判斷力...^^)

    ReplyDelete
  24. 因為我基本上誰也不相信,所以還是覺得既然 undefeated despaired 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那麼故意或不小心地少了最後面那個 -ed,就變成我所不能 appreciate 的了。


    孤獨所形成的喧囂,是孤獨這個主體造成或發出的。這是『過於喧囂的孤獨』除了修辭上誇張對比的力度令人激賞以外,還頗能輕易被理解的緣故。

    undefeated despair,這是指 despair 這個主體<無法被打趴>,並不是來自主體本身的主動作為,而是在一種被動情態下對外界施力的反應。這只能被理解為『這份絕望本身,實在很堅強,不會被打敗』。而其延伸意義就會變成:因為絕望這東西太厲害了,所以被絕望所佔據的人們,恐怕無力對生命做出有力度或有意識的回應。於是當然不可能會變成住在瓦礫堆裡天天面對轟炸而還能淡然繼續過日子的人們,無寧卻會是因為絕望太深沉而動彈不得之人。

    這是正好跟妳試著解說(或 Berger 試著傳達)的情態相反的。

    ReplyDelete
  25. 根據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undefeated"是not been defeated(not been stopped from being successful) 而"despair"是the feeling of having lost all hope
    所以"undeafed despair"是不是可以解釋為not been stopped from being successful even with the feeling of having lost all hope 即使在覺得沒希望的時候依然採取通往成功的行動
    就好像:即使十二年國教仍讓人一頭霧水 仍然不放棄教育孩子的每一個可能

    ReplyDelete
  26. 這話也讓我想到日本311大地震後一張照片 照片裡爸爸面對著原本是家園的一堆廢墟 手裡卻緊緊牽著兒子的手

    ReplyDelete
  27. 哇,蓓蓓解釋得好清楚!謝謝!...^^

    ReplyDelete
  28. undefeated 就是no:defeated, undefeated champion, 全勝冠軍.
    OALE-CD真的說 = not been stopped from being successful?

    not defeated by the feeling of having host all hope
    簡單點說就是沒(/不會)被絶望(的感覺)打敗(而退縮,不再來),

    還那那句話, 永不言敗的絶望, 這中文, 您懂嗎,您用嗎? 怎麼一到了翻譯這上頭就都被來源語言的結構語意拖著跑了呢? 中文沒百折不撓, 不屈不撓?
    諸位中英俱佳, 沒有不懂 undefeated despair 意思的, 翻譯成 永不言敗的絶望, 讓人 不勝絶望.

    ReplyDelete
  29. 是我把defeat:to stop sth from being successful 用過來的 ^^"
    不過 用熟的成語總有鈍鈍的感覺
    而且 絕望中仍然不放棄
    的確是這些年出現的情緒
    地球氣候真的改變了 人類聚居的大城市往往最脆弱
    三一一之後一度停止核能發電的日本 又開始使用了
    就算絕望的感覺揮之不去 人類還是會採取某些行動吧

    ReplyDelete
  30. 蓓蓓很細膩,完全進入Undefeated despair的理解和情境...^^

    John Berger也提到『凡是無法想像這類絕望的政治領袖,他們所制定的任何策略都將失敗』。

    ReplyDelete
  31. 我還是寫在這兒好了,雖然我和修旭同學在 despair 的解釋上是<同一掛的>,不過他也很清楚他在說的是什麼,不需要看到有人聲援。 :D

    只能說 Berger 把 despair 的意義擴大為<絕望的人們>,其餘的解釋都牽強了。擴大某字的字義,也是可以理解的文字演化潮流啦!只要有人(至少此地就有花花和左蓓)可以接受,他所企圖創造的 trend 就也許可能 prevail。

    ReplyDelete
  32. 還有一種可能,Berger 可能強調外在世界對個體或某些族群(如生活在廢墟中的巴勒斯坦人)造成的壓迫與衝擊太強大,因此<預設>這類壓迫與衝擊一定是造成<絕望>。所以他的新意修辭法強調的是對外在權力的控訴。否則我也很難理解他扯到『不能理解這種絕望的政府』幹麼。

    若是如此,那就要從他的政治哲學理念來理解。

    但是若如此解釋,那就只能說他對<人類心理的能量>看得太小了~,外來壓迫只會造成絕望?!這還不夠低貶人的內在力量嗎?!

    ReplyDelete
  33. 石頭啊!很抱歉我的表達能力不好,沒能把作者的意思表達清楚,畢竟那也是一本書的份量,三言兩語我也說不清。就不說了吧?...^^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我打從江南走過

少年Pi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