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關盼盼情事
附元稹《會真記》探索

前言:

與光年兄於太陽與月亮的婚禮篇中閒聊時,由一句:「花花如花花不如」延展到白居易作詩逼死一代名妓關盼盼的話題,討論過程中,有意無意地,便將白居易與關盼盼送作堆了...^^

資料:

白居易燕子樓詩序: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予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爾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繢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作也。繢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云:「尚書既沒,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白居易:772-846
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
貞元十九年(803)-元和四年(810)任校書郎
元和元年(806) 作長恨歌
元和十年(816)  被貶江州
元和十一年(817) 作琵琶行

關盼盼:785-820
張建封:卒於貞元十六年(800)五月
張 愔:卒於元和初年(806)十二月

******

flower, 5/27/2012 # 63

幾年前我老師寫的上聯:「花花如花花不如」,光年兄可有興致對對下聯...^^
(因為是平聲作結,也可視為下聯,所以對上聯亦可)

光年, 5/27/2012

花花如花花不如
親親至親親常至
色色似色色何似
奶奶出奶奶自出
愛愛我愛愛上我
夜夜寂夜夜俱寂
月月滿月月終滿
星星火星星起火
年年過年年難過


仔細看一下光年兄的對子,發覺光年兄有點兒入了文字獄的套...^^
花花如花花不如,用字面對的話,在當年被我們視為”絕對”,不好對上,因為是人名+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幾個詞性放在一起,卻只用三個字表達。光年兄則是把前面的人名當兩個名詞用,字面看好像對上了,實際沒對上...^^"

倒是有一聯把字的順序調一下,好像能對上:

愛愛我愛愛上我
改成:愛愛愛我我不愛

真有人叫”愛愛”的...我朋友裡就有兩個,小名都叫愛愛...^^


光年, 5/29/2012                     # 76

花花如花花不如
盼盼關盼盼情關

文字獄是思過的地方﹐也是等死的地方。雖然找不到詞性相對的對詞﹐卻想到一首七言絕命詩﹐和一個淒艷悲涼的故事。思過誠然值得﹐但等死絕對不值。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為才女如花寫過了幾首詩﹐當然他不是寫給現代才女如花﹐更不是現代塑膠花﹐他寫的是唐朝的才女。白居易曾經將她媲美花中之王牡丹﹐而這位才女就是關盼盼。

關盼盼是徐州守帥張愔的妻子﹐通詩文,善歌舞。張愔病逝後﹐關盼盼在他們的舊時別墅燕子樓﹐孤零零地守節十年。她寫了三首寄情詩,‘燕子樓新詠’。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白居易讀了之後﹐感慨萬千﹐依韻和了三首詩。

滿窗明月滿帘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帶羅衫色似煙,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但白居易意猶未盡﹐他多寫了一首: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關盼盼讀了﹐知道白居易在諷刺她﹐夫君墳上的白楊都已成巨木﹐怎還不殉情呢﹖
關盼盼將她的哀怨﹐憤怒﹐和委屈﹐都寫在回應的和詩中: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去隨。

關盼盼絕食而亡。一時唱和的風雅詩韻﹐竟然導致花謝屍隕。

一場悲劇﹐暴露中國文人的迂腐﹐也道盡中國女人的悲哀。

青泥污雪毫﹐
幽恨牡丹憔﹐
怨玉和詩隕﹐
愚風焚燕巢。



最後那首五言是光年兄寫的?寫得好!...^^


光年兄,我看了一下關盼盼的故事,感想是,關盼盼的悲劇來自於她對白居易的仰慕或愛慕,她太在意白居易了...

少女盼盼熟讀白居易的詩詞,第一次見面,便以【【長恨歌】的歌舞表演贏得白居易的讚美:『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這對盼盼是極大的鼓舞。而《長恨歌》中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幾乎是天人兩隔的絕唱,此種浪漫情懷深深影響了關盼盼。守寡十年的盼盼,心裡莫非想作女生版的唐太宗?所以將三首詩作托人送到白居易眼前,或許以為也能得到詩人的感動為其再作一首【長恨歌】?

不料白居易不知那根筋不對,突然揶揄了一下。這一揶揄不僅傷了關盼盼的心,更使得過去十年的守節變得毫無意義。這是身心俱敗。關盼盼絕食,不是為世人而是為詩人,世人如何想,在一代名妓心中未嘗能起作用,但詩人的看輕,卻使她了無生趣。絕筆中的『舍人不會人深意』便道盡她因白居易的不理解而備感心傷委屈。

她這一死,是跟白居易嘔氣,存心讓白居易內疚一生...而她也作到了...白居易的確因此事,至晚年都內疚不已...且擔了逼死一代名妓的罪名...

另外,這悲劇也看到漢民族的缺少幽默感,原是可以遙遙相揶揄的,何必以死明志?...關盼盼要是夠幽默,寫首詩回敬一下老先生,也許還能傳成千古佳話...^^"



光年, 5/29/2012 # 84

前文五言的首句﹐偷渡了關盼盼《臨歿口吟》。她的原文是這麼一句﹐“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

兒童不識沖天物﹐僅僅七個字﹐就有兩個比喻。將白居易比作兒童﹐可見關盼盼受傷的深度﹐和憤怒的濃度﹐不是平常天氣﹐是強烈颱風。將自己比作沖天物﹐可見關盼盼心目中自視的高度﹐非一般雀鳥能及﹐肯定是女太空人的等級。

關盼盼是武將的愛妾﹐夫君官大錢多﹐當初納妾﹐或許多少有富家子弟娶明星的心態。有才華的關盼盼﹐當個迎賓花瓶之外﹐當然希望自己的才藝﹐能被心目中的偶像所賞識。初識白居易﹐一場歌舞表演﹐就被比為花中之王牡丹﹐是多麼榮幸的讚譽。

關盼盼守寡十年﹐殘燈獨眠﹐形同春後牡丹枝。瑤琴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不料﹐關盼盼的日煎夜熬﹐卻換來白居易的一首詩﹐“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白居易嘲諷的對象﹐或許是針對死去的張僕射。生前為美女輕擲萬金﹐死後無人相隨﹐感慨人生不過一場空。

對關盼盼而言﹐‘一朝身去不相隨’﹐這一句固然是致命毒藥。但射中關盼盼心臟的利箭﹐或許是‘揀得如花四五枚’。白居易將昔日牡丹與路邊野花一視同仁﹐知音變盲童﹐或許才是引發關盼盼氣急敗壞的真因。

既是有眼無珠的三歲娃娃﹐又何必一般見識﹖童言無忌﹐為何又當聖旨來執行﹖說來說去﹐原因無他﹐實在太在意了。



所以白居易六十五六歲時把身邊的愛妾全都資遣了,怕的就是她們重蹈關盼盼的覆轍..

但我因此而聯想,會不會六十五六歲的白居易,此時才領會到:要年輕小姐為你守寡守節,其實是不人道的?可惜他想到時,盼盼早已香消玉殞!



>>白居易六十五六歲時把身邊的愛妾全都資遣了?

不知花花所據為何? 您也真厲害! 好像光年兄出了個題目, 嘿嘿...

就是考不倒這位現代才女...^^


flower, 5/30/2012 # 89

客提兄過獎了,是我師父厲害--Google大神!...^^"
以前的才女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現代才女是台上十分鐘,台下一分鐘...^^"


flower, 5/30/2012 # 90

說一個男士們有興趣的?...^^

白居易遣散的兩位侍妾是樊素與小蠻,這兩位小姐被正式記載在舊唐書的白居易傳裡面。

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有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就是我們現在形容曼妙小姐櫻桃小口,楊柳腰的由來...^^"

光年, 5/30/2012 # 93

如若只是單純地想要避免重蹈覆轍﹐白居易只要立個字﹐當著親人眾友之面﹐清楚表明死後不願妻妾殉葬﹐取得共識即可。左親櫻桃口,右抱楊柳腰﹐幸福偕老。生前一家和樂﹐死後妻妾自遣﹐豈不更加美妙﹖

白居易選擇在年老體衰的狀況﹐最需別人照顧的晚年﹐孤零零地度過餘生﹐似乎還有其他的考量。年輕的時候﹐曾經快言快語地嘲諷別人的如花妻妾不相隨﹐沒想到自己也有老死的一天。

死後妻妾若相隨﹐自己勢必罪加一等。妻妾不相隨﹐又恐遭後人嘲諷。自己過去射別人的飛刀﹐如今轉過頭﹐向自己頭上飛來。眼前唯一的路子﹐似乎也只有生前資遣。

音韻大師錢玄同年輕的時候﹐曾經說過﹕“人到四十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 在他四十一歲生日的時候﹐記憶力很好的胡適﹐便寫了一篇《亡友錢玄同先生周年紀念歌》送給他。有人不知是玩笑﹐見了歌名﹐還信以為真。

沖天關盼盼﹐最終沒能沖破情關。幸好櫻桃﹐楊柳﹐疑古先生看得開

flower, 5/30/2012 # 94

哈哈哈,錢玄同那個好笑,胡適也真大膽,幸好錢先生開得起玩笑!

不過很高興聽到也有人認為四十歲就該死,我以為我是首創呢!...^^

是啊,有可能白居易有這層考量,怕自己的美妾被人來一記回馬槍,屆時買一送一,逼死一個,還得賠兩個,呵呵呵...



thinktank98, 5/31/2012 # 95 

人家也是看得起我有點慧根才願意解釋 不然誰願意浪費時間 去跟個呆鵝或蠢牛解釋?

我是商人本色~ 我所謂的商人本色 就是帶有實際色彩的享樂主義 我都是以經濟財務來分析事務 或是人的悲與樂 不似Ms flower是以女性主義者的眼光看世界 光年應該是比較接近於帶有理想色彩的享樂主義者.......所以我應該跟光年兄學一點理想

我對白居易的看法當然又是商人粗淺的看法了: 可能是他老了 沒收入也沒有錢養這麼多女人 尤其是關盼盼守寡了十年 她又沒再去跳舞工作或是再嫁 又有個燕子樓的開銷 十年下來 可能已經一窮二白 負債累累了 她想要跟白居易怎樣 白居易自身都難保了 哪能再顧得了她? 她是絕食而死 或是像張愛玲一樣窮到餓死 都是大有疑問 把這個逼死人的罪名套給白居易 有點武斷 獨居窮人老人餓死之事 應該自古就有之

中國古代這些讀書人都不太說錢 不談物質條件 把這個人生中最重要的物質原因和條件 避而不說 而這個人生中最重要的物質條件 卻是主宰著每個人的行事為人的 那一雙看不見的手



思坦兄,現在google很方便,隨便花個幾分鐘查一下再發言,比較不會尷尬...^^

張愛玲生前的生活是由皇冠負責,你想,皇冠要用什麼條件才能買下張愛玲的終生版權?她會餓死?她只是身無長物,不表示她貧。

士大夫,聽過吧?科舉,知道吧?習得一身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思坦兄口中的讀書人不談錢,不談物質,是因為人家不必談...個個都是公務人員,有終生俸的。

光年, 5/31/2012 # 104

“舍人不會人深意”﹐一股說不盡的失望之情﹐油然溢出字外。關盼盼的深意又是什麼呢﹖“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白居易不識的﹐又是什麼呢﹖

關盼盼在丈夫病亡的時候﹐只有二十五歲。白居易在酒宴上稱讚她為牡丹﹐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事。獨居燕子樓十年﹐對年輕的關盼盼來說﹐已是將近半生的歲月﹐夠長的。

自比沖天雪毫﹐關盼盼心中的自我定位﹐是象徵冰清玉潔的雪羽白鶴。在肉體上﹐她為死去的夫君度節使守寡﹐在精神上﹐她或許是為活著的白居易守節。

辛苦隱居十年﹐已盡了心力﹐是該再起飛的時候。當關盼盼借著三首詩‘燕子樓新詠’﹐向昔日的知音表達埋葬多年的深意﹐在她的想像之中﹐該有多麼深的期望。

白居易年輕的時候﹐趾高氣揚﹐喜歡寫諷喻詩兼濟天下。因為他的嘲諷詩﹐白居易得罪不少權貴﹐終被貶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本沒有應答關盼盼的義務﹐但借題發揮的毛病難改。當初他寫的殉情詩﹐正逢下放﹐心情不好﹐詩意或許在嘲諷黃金買美女的大官。但關盼盼看了﹐卻只能從自我的角度去解讀。

奈何﹖世事難如人意。借問燕巢何處遷﹖盲童遙指黃泉路。臉上被白居易灑了一把入土成灰的青泥﹐牡丹瞬凋﹐羽翼頓折﹐關盼盼再也飛不起來。


讀關盼盼的燕子樓三首﹐唏噓之餘﹐我嘗試將她的故事依韻和詩。



燕去樓空留淚霜﹐雪毫夢碎青泥床。
飛灰引惹千年嘆﹐地角天涯依舊長。



風溺牡丹塵化煙﹐江州司馬衫濕然。
醉翁垂暮遣嬌妾﹐疚伴思香度晚年。



關山隔阻妾難回﹐樂府琵琶天上來。
白鶴遙吟長恨曲﹐盼情日夜盼成灰。


thinktank98, 6/01/2012 # 105

同樣 關盼盼詩中的沖天志 最後竟然是絕食而死 反差也是很大......她大可開家燕子酒樓 學學卓文君 日子說不定也可以過的不錯 再遇上個像司馬相如般的第二任 唐朝的風氣蠻開放的 竟有關女士這樣想不開的女人

還有古代當公務員 官在薪水在 沒官位就要吃自己了 更何況是妻子哪有終身俸可領? 古代時當官發財絕不是靠皇糧的 古代官場的生財之道 就不用我多說了 不談錢 但是錢的問題 是一直都在


不是說了嗎?去google一下,關盼盼的故事,你整個誤會了。我是可以把連結給你,但還是希望你自個兒養成習慣,什麼事要發表意見之前,先看看究竟,才不會說錯話...^^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古代公務人員,只要國家興盛,福利很好的...^^


光年兄有被關盼盼感動到哦?...呵呵...

話說回來,她對白居易的心思,是我演繹的,是不是真有其情,並無根據。我是以女人的心情來發想的,嫁給武將,真如光年兄所言,不過迎賓花瓶。而一身才氣,被當時的才子欣賞,冠上花中之王的桂冠,在她心裡,當是很大的喜悅...從而對白居易另有看待也是必然。

只是實在不解白居易究竟為何會寫下那首詩?

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來看,他都是對女性充滿同情的人。也許真如光年兄所言,因為被下放,心情不好,對”閨怨”多所不耐,於是寫下憾悔一生的詩。


也寫三首回應一下光年兄,勉強湊和的...^^



低迴顧影面如霜
一夜無眠懶臥床
紅帳十年清冷色
人生自此恨幽長



歌罷霓裳曲似煙
牡丹早謝影悽然
江州司馬不憐玉
盼盼無心度誹年



麗人飲恨喚難回
野老追憐悔自來
零落天涯難忘事
此心寂寞若煙灰


光年, 6/02/2012 # 115


關盼盼對白居易的心思﹐絕對不是孔穴來風。'舍人不會人深意'﹐關盼盼的深意﹐不但白居易沒解﹐千百年來也無後人解得﹐她走得也實在太委屈了。今晚就讓我來細究一會兒﹐或許能幫得上忙﹐替她申申冤。

首先﹐後人以為燕子樓的原詩是張仲素所作﹐真是千古奇冤。如果詩出自別人的手筆﹐哪還能有關盼盼的深意﹖犯得著生這麼大的氣﹖憑什麼怪別人是兒童﹖白居易還長她十來歲呢﹗難道天底下有人真肯為別人寫的詩詞絕食而亡嗎﹖這樣的神話可信嗎﹖關盼盼所以失望﹐關盼盼所以絕食﹐反應如此的決烈﹐我認為燕子樓的原詩是她作的。

其二﹐後人跟著張仲素胡鬧﹐以為燕子樓是張尚書與關盼盼之間的凄美愛情故事﹐關盼盼最終為了張尚書而殉情﹐好動人啊﹗不過呢﹐據我看﹐這有點狗屁不通。張尚書是徐州守將﹐名門之後﹐黃金不惜買娥眉,他死的時候﹐關盼盼才二十出頭﹐掉幾滴眼淚罷了。若不號稱守寡﹐憑什麼佔著人家燕子樓獨居﹖男主角沒出場﹐故事豈不白看﹖落了個白居易﹐眼淚豈不白流﹖

其三﹐如果詩是張仲素寫的﹐那我們問他關盼盼的深意究竟是什麼呢﹖他肯定結結巴巴﹐又不是盼盼肚裡迴蟲﹐連白居易都會不出的深意﹐張仲素哪能解得﹖那麼﹐關盼盼這個女子的深意究竟藏在詩句哪兒呢﹖

關盼盼死於元和十四年。她與白居易之間的燕子樓和詩往來﹐應該發生在絕食之前不久。讓我們再細讀關盼盼的詩句﹐“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琴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表面上看﹐關盼盼寫的是燕子樓的春景﹐大雁飛回﹐燕子迎樓而來。但仔細想想﹐脖子上沒掛牌﹐關盼盼怎知大雁是岳陽來的。岳陽不在徐州南北﹐大雁又怎可能從岳陽來﹖中國城鎮上千﹐為什麼偏偏是隻飛歪的岳陽雁﹖是岳陽﹐白紙黑字寫岳陽﹐關盼盼斬釘截鐵﹐一點也沒錯。

適看﹐剛才正好看到的意思。那麼元和十四年的春天﹐岳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呵呵﹐那一年的春天﹐被貶的江州司馬被調任到忠州當刺史﹐老兄路過洞庭湖﹐登上岳陽樓﹐很感慨地寫了一篇‘題岳陽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司馬調刺史﹐升了一級。江州到忠州﹐離長安近些。被貶的司馬﹐孤獨地在岳陽樓眺望著夕波紅處﹐心想著日夜眷戀的長安。看大雁在水面輕點一下振力而飛﹐還是無法渡湖。白居易看到的那隻岳陽雁﹐就是一心想要點飛渡湖回長安的自己。

關盼盼在燕子樓上眺望盼迎的﹐是一隻遠歸的岳陽鴻雁﹐也是白居易在岳陽看到的那隻雁﹐這才是真的燕子樓故事﹐才是小女子心裡偷偷藏著的深意。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關盼盼的傷心﹐關盼盼的憤怒﹐關盼盼的絕食﹐不是為了張尚書﹐是為了白居易。


光年兄果然是科學人,交叉比對,證據確鑿!關盼盼若地下有知,可能都要為這千年以後出現的知音,跳出來舞一曲霓裳羽衣,以茲拜謝!呵呵呵!

男生講證據,女生講直覺,不知光年兄有沒有對故事裡,盼盼的燕子樓三首詩怎麼會跑到白居易眼前這事納悶?兩人十年沒有聯絡,為什麼十年後張仲素會拿著關盼盼的詩去見白居易?又特地把白居易的應答送了回來?我是據此感受關盼盼的別有情心...若不是特地托人(張仲素)送去,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而為什麼要特地送去?閨怨詩好比私人日記,為什麼要送給白居易看?可見十年前的一面,一句花中之王的稱讚,在她心目中埋下多重的份量!那份量之重,等同”一朝身去不相隨”的殺傷力!或許關盼盼的死是為大詩人,連同守節十年,也是為了大詩人...

說到底,還是要怪木頭人,白居易能寫詩,卻未必能理解女兒家此等幽微心事...錯逼死了一位愛慕多年的美女...^^

thinktank98, 6/02/2012 # 117 

難得有光年兄這麼強的網友 敢正面討論 我在大學教過書 知道弱一點的老師遇到不會的問題時 就會耍賴裝傻 或是叫別人叫學生去google 而不正面回答.....

這一個千年前 關盼盼絕食而死的古案 光年兄還是用 殉情 來結案 這應該也是千年來正解 無人懷疑 一有人懷疑 馬上就是被指控不懂他(她)們之間的愛情關係 要去google

但我要先指出2個疑點

1.關盼盼叫人拿她的詩給白 意欲如何 希望白納她為妾? 白應該娶過妻了 如果是納個妾又得棟燕子樓.....天下每個正常男人都會很爽快得答應 白不願意 應該就是有更棘手的麻煩 這棘手的麻煩是什麼? 歷史上並不想讓後人知道

2.關盼盼應該不是正室 張尚書死後 有沒有各房爭家產的問題 做到守將尚書 除了皇餉外 業外收入肯定不少 才能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我可沒說他貪污

關盼盼在燕子樓獨居 燕子樓這個產業歸她嗎? 如果妾沒生兒子 要霸佔夫家產業 這可說不過去

我是見強則喜 見弱則溜啊......哈哈


光年, 6/02/2012 # 119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一段描寫江州司馬的現實生活。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落魄的白居易在謫居期間﹐活得有點像陶淵明。司馬不過是個地方芝麻官的冗職﹐不像尚書那樣顯赫的中央要職。離車水馬龍﹐笙樂酒宴﹐妙舞清歌的日子很遠很遠。即使白居易會變魔術﹐也不可能搞棟燕子樓給關盼盼。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既然關盼盼的‘鴻雁’意有所指﹐那麼她的‘玄禽’也很有可能是爭樓的燕子。她用‘逼’這個字﹐說明來者不善。或許當時的關盼盼﹐確實有另擇棲木的壓力。

命運經常不允許現實與理想的兼顧。兩個人各有各的困難。

或許白居易裝做看不懂關盼盼的詩﹐故意回詩說狠話﹐想讓她死了一條心。始料未及﹐香消玉隕﹐心死人也死。



越說越離譜了,哈哈哈!

先回答思坦兄兩個問題:

1. 說回關盼盼最原初的動機,我想,她並沒有意欲與白居易有什麼後續發展,有一種可能是,寫了三首詩,自覺寫得不錯(丈夫已走了十年,思念是會有的,但再說有多傷心也有點兒做作),想拿給曾經封她為花中之王的白居易看看--給人評分,也得看看對方是誰...^^

另外,我查了一下,很巧妙的一件事,關盼盼與白居易認識時,正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成不到兩年的時間,正是滿城傳唱之際;而十年後,他再寫琵琶行(被貶的那一年),也是滿城傳唱,兩三年後,就發生了關盼盼拿詩給白居易看的事情...有可能因為長恨歌與琵琶行,讓關盼盼以為舉世能明白她心情且識得她才氣的,唯香山居士一人。

2. 在關盼盼的傳記裡,說了張尚書最寵愛她,張尚書死後,妻妾都離開了...所以不至有人來爭什麼財產。若要爭,會等十年後嗎?

3. 張尚書因為是武將,戰功不錯,所以封的賞也豐厚。岳飛將軍不是有話說嗎: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太平也。從來貪污的都是文官,武將在外,沒得機會,且那時又不時興賣軍火...


光年兄不知是在替詩人開脫,還是在為木頭人開脫?呵呵呵...

我覺白居易是完全沒有料到關盼盼的心思啦,無論是才還是情。唐時這些詩人才子風流放達,隨口稱讚一名有才氣的女子,是很尋常的事。況且被人請到家中,盛宴款待,寫首詩,稱讚兩句,也許也只是場面話。我懷疑若不是關盼盼十年後把詩送到白居易眼前,後又以死明志,她之於白居易連人生過客都不是...

關盼盼的悲劇就在於她沒有看透這一點,白居易的話如重磅石塊壓在她的人生上,為之生,為之死。

白居易過得像陶潛是晚年啦,被貶才兩年,後來就升官了。晚年他自己因為不喜歡官場文化,請求外調,過著閒雲鶴的生活。只是有趣的是,記載上說,他晚年時最喜歡聽的曲,就是霓裳羽衣...或許,他慢慢體會出自己曾在某個女人心目中的重量,因而悵然,因而別有滋味。


還有,白居易雖然沒有尚書那麼富有,但他”蓄妓”可是有名的。所謂蓄妓,就是家裡養了個歌舞團...樊素,小曼是最有名的,其餘記在他詩中的,也有十幾個...所以,要養個關盼盼,不成問題...^^

flower, 6/02/2012 # 125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不知光年兄有沒有注意到,有另一版本作”洛陽”來。”岳陽”會不會是貼在網上的人筆誤?
這兩句在寫春天又來了。與前面一首對照,正是秋去春來,在寫一年又一年很快過去了。”逼”字隱含時光來去匆促。


光年, 6/02/2012 # 126

讀白居易的琵琶行﹐感受在潯陽的江州司馬﹐有身為天涯淪落人的悽苦。

再讀陶淵明的田園詩﹐感受在故鄉柴桑﹐有世外桃源的怡然自得。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榆柳蔭後簷

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巔


其實兩個人都身在同個地方﹐現今的九江。因為心情不同﹐表現的詩情也大異﹐實在有趣。陶淵明從樊籠歸返自然﹐覺今是而昨非。當時的白居易﹐日思夜想的﹐卻是如何再回長安。

或許關盼盼的死﹐造就白居易的人生轉捩﹐一改兼濟諷喻﹐轉化成獨善閒適﹐過起優閒無爭的下半生。




flower, 6/02/2012 # 127

可能我比較悲觀,直覺關盼盼的死,也未能對白居易造成如光年兄所說的轉捩點...落花有情,流水無意,就是此等風景吧!

促成關盼盼以那麼激烈手段--絕食來了結餘生的爆發力,也許就是她發覺,要想讓白居易永遠記得她,惟有在彼此的生命留下咬嚙的痕跡,才能成為永恆...如若真是如此,這盼盼小姐也太...至情又執著了...


flower, 6/03/2012 # 128

對不起,昨晚看太快,光年兄已經進到陶潛的田園樂趣,我還停留在為盼盼打抱不平的心情裡...^^

仔細看了一下,光年兄說白居易晚年人生態度受關盼盼之死影響,似乎不無可能。我錯怪詩人了...^^

白居易44歲被貶,作了瑟琶行,48歲遇著關盼盼自絕的事,兩件事接連發生,對他的人生是很大衝擊(至少因為關盼盼的死,他背負了逼死名妓的罪名),之後人生態度因而轉變是大有可能...這也才能解釋他在晚年為什麼喜歡聽【霓裳羽衣】了.



flower, 6/03/2012 # 129

至於白居易與陶潛,雖處同一地卻心情不同,這應該也很好理解,白居易是被貶,一肚子不情願,而陶潛則是自個兒不為五斗米折腰,高唱「歸去來兮」,自然別有樂趣。

倒是陶潛終究還是影響了白居易,兩人都嗜酒如命,逢酒必飲...且還影響到蘇東坡...這三位仁兄喝起酒來都不落人後...^^"

光年, 6/03/2012 # 130

南遷北徙的大雁﹐被關盼盼的深情感動﹐從岳陽樓斜飛燕子樓﹐賣盡全力地客串演出﹐算是勉為其難。若再從洛陽到徐州﹐西東橫飛﹐那就是迷路的大雁。張尚書葬在洛陽﹐讓大雁迷途的後世竄改者﹐無非企圖為一個愛情童話多騙一些眼淚。

關盼盼作詩喜用隱喻﹐至死不改。盲童﹐雪毫﹐鴻雁﹐玄禽﹐應該都有所指。關盼盼如果上網﹐大概會選雪毫當筆名。兒童和鴻雁都是白居易﹐八九不離十。仰慕的時候﹐是鴻雁﹔生氣的時候﹐是小孩﹔標準的女人脾氣。

年代久遠﹐我們很難加以指認關盼盼心頭的玄禽。有可能是上門索樓的夫家舊親﹐也可能是垂涎欲滴的花花公子﹐或者是無聊死纏的市井之徒。不管逼社的玄禽是誰﹐肯定讓關盼盼心煩﹐萌生另尋出路的念頭。

玄禽不可能是張仲素﹐如果關盼盼托玄禽找鴻雁﹐未免心機太重﹐也太諷刺可笑。派專人轉送寄情的閨怨詩給白居易過目﹐光這一舉動就足以證明關盼盼的慎重其事﹐對白居易的用心良苦。

白楊木下舞霓裳﹐白痴牛前彈琵琶。粉紅火熱的心聲告白﹐卻遭到白冰冰的冷水淋頭。燕子樓的痴痴盼盼﹐沒有迎到樂呼呼的關懷﹐天憐憐的援手﹐換來的只是殘酷的羞辱﹐穿心的白眼。一心深意盡白花﹐琴焚鶴煮﹐都怪兒童白內障。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休矣﹗仙鶴自沖天。

flower, 6/03/2012 # 131

呵呵...不知盼盼小姐是會再氣死一遍還是會高興地跳起來?

光年兄雖然舉證歷歷,但我還是覺得這樣解釋,似乎把關盼盼的死說成了求愛不成,惱羞成怒,這實在把那種心靈幽微的層次給拉下來了...^^

我相信關盼盼對白居易是有某種情愫,但有沒有強烈到要在守寡十年後去求愛告白,實在令人懷疑。再說到是現實生活中被人所逼,急著找出路,這就更難堪了。即便真是如此,也沒理由就賴上十年不見的白居易...畢竟兩人在現實中既無交情亦無愛情!

我還是比較傾向關盼盼對白居易的仰慕,是出於才情,也是出於當年白居易對她的欣賞。如我上面#121答覆思坦兄的,後面話意未盡,我想說的是,因為”長恨歌”中白居易對楊貴妃與唐明皇愛情的認可,”瑟琶行”中對歌女的憐惜與同情,引發了關盼盼十年後送詩稿的動機...求的,無非是成為白居易詩中的女主角?或有什麼憐惜同情之類的應答...而之所以慎重其事找上白居易,是因為她只在乎這位大才子的觀感,其餘泛泛之輩的稱讚或美聲,她沒放在眼裡。

男女之間的情愫,有時並不一定要有什麼定義,也不一定要有什麼結果,關盼盼青樓出身,不會不知這層道理。要說關盼盼想與白居易有什麼後續發展,她看到白居易的詩時,便不會再向張仲素解釋自己沒有隨夫婿死去的原因,那未免太諷刺自己了。況且求愛不成,就算惱羞成怒,也不致一死了之。真正令紅顏了無生趣的,是不被心儀的知音理解且被視若等閒牆外花的傷心,才足以令心高氣傲的才女走向黃泉...

flower, 6/03/2012 # 132

還有啊,若說盼盼寫的三首詩中用了隱喻,應該三首都用,不會只在最後一首用。無論用或沒用,三首應該有連帶關係吧?

光年, 6/03/2012 # 133

完全拋棄現實因素的心靈故事﹐品味雖高﹐還是缺乏說服力。即使關盼盼認為白居易是天下頭號才子﹐他不賞識﹐將他降到幼童班﹐那二號和三號才子不就順利接班﹖再說﹐關盼盼的才氣屬於她自己﹐何需心儀的知音理解認可﹖

人解決溫飽之後﹐才有餘力照顧精神需要。即使是心靈的自盡﹐還是要靠肉體的絕食來完成。輕易走上黃泉﹐不管理由多麼高尚﹐一旦視生命輕如鴻毛﹐層次就直落。

燕子樓的故事﹐所以震撼﹐主要是從文化古國裡﹐竟然吹出一股妻妾殉葬的俗風﹐令人不安﹐難以置信。故事動人﹐不是因為它高尚﹐因為它野蠻。

flower, 6/03/2012 # 134

咦?咱們這是倒回去了嗎?呵呵呵...

前面不是才花了好幾篇回覆說明關盼盼對白居易的仰慕之情?唐時才子何其多,但把花中之王的桂冠戴在她頭上的是白居易啊!是啊,她是可以不用那麼在乎白居易,所以說她沒看透,沒看開嘛!一開始我不就說她的悲劇來自於她太在乎白居易?

妻妾殉葬之風在漢朝還有,但唐朝幾乎完全不存在了。唐朝風氣是很開放的,改嫁也不是奇怪的事,所以關盼盼守節十年才會成為街市美談,我也才因此判斷關盼盼之死,並無社會風氣的壓力,完全出於她與白居易之間的心靈角力。

不是故意要美化故事,是我覺這原本就完全是關盼盼的一場內心獨角戲...^^

thinktank98, 6/03/2012 # 135

可能是我不看愛情瓊瑤小說的關係 我不認為關白兩人間有啥愛情關係 因為沒那種感覺 一開始是比較像是朋友 而且詩都是公開的 那更沒有愛情成分了 不知是有意還是不小心被人洩露?

男女間的愛情 是兩人之間的秘密 秘密的感覺很重要 一被公開 那就是見光死 兩人之間沒有秘密交往 以我的定義 是沒有愛情的

我是認為兩人比較像是鬧翻了的朋友 原以為是可以用詩談心的朋友 卻不知哪裡誤解了 或是有人挑撥 或是某些外力因素 兩人開始開罵: 你這瞎了眼的小孩 妳陪葬去死啦....這場景像極了我看過的一場98網路大戰

Ms flower應該知道我指的是哪一場 結局當然是兩敗俱傷 跟關白兩人詩戰對罵的情況非常像

我覺得我的這個推論 才能回答我所提的那第一個疑點 至於第二個疑點 光年兄提到的玄禽 就有回答到一部分

至於貪污的部分 Ms flower有所不知 武將貪得才最兇 軍餉裝備糧草營房 國家一年就要花多少錢? 可能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想像的 養兵從古以來都是國家最沉重的負擔 即使迄今 貪汙最大宗的還是國防軍事採購 單單就拉法葉艦弊案傭金的金額 就嚇死人 軍人武將的貪汙霸氣 絕不是文官所能及的

男人的世界 不是女人們所能瞭解的 就如同女人的世界 也不是男人們所能瞭解的 即使是同性朋友之間有碰撞在一起時 誤解起衝突也是非常可怕

所以我是認為 關盼盼絕食而死的古案 是朋友間起衝突的悲劇。

flower, 6/04/2012 # 136

本來打了一堆字,想想還是算了。可能思坦兄跟我們看的版本不一樣,想怎麼解就怎麼解吧!...^^

flower, 6/04/2012 # 137

找到唐朝官員俸祿的資料,唐朝官員俸祿之優厚,沒幾個朝代能嫓美。官員在朝時,除了奉祿,封賞外,父母及妻妾逢年過節還有布匹,衣料,紅包等饋贈。當官的官齡可以當到七十歲,以前的人壽命不長,等於是終身職。退休後,領有半餉,婢僕維持一定數量,有功者,領全餉。三品以上退休後還能在朝廷行走(當顧問吧)。白居易晚年過得清淡,但並不窮,他一直當官當到退休(七十歲),七十四歲身亡,也不過領了四年半餉而已。

關盼盼嫁的是封彊大臣,官拜尚書,尚書在唐朝相當於宰相,有什麼登徒子敢去調戲宰相的遺孀?燕子樓是張愔生前特地為關盼盼蓋的,以前的人有沒有權狀我不知,但至少主權歸關盼盼沒有疑問。而以唐朝撫恤大臣的福利來看,關盼盼的生活也不成問題。

所以,就算是現實面,此二人也沒有什麼走投無路的逼仄困境。

唐朝官員俸祿表

光年, 6/04/2012 # 138

據我個人的看法﹐關盼盼寫詩的時候﹐並沒想到要公開﹐更沒想到沒影子的小不點﹐敢在千年以後說三道四。

除了死去的張尚書﹐我想當時關盼盼的心理只關心兩個人﹐兩個都是詩人。一個是白居易﹐殷切盼望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意。另一個人是張仲素﹐是先夫的舊部﹐也是白居易的朋友﹐一面需要他搭橋送詩寄情﹐另一面又唯恐他覺察出一絲自己不願公開的秘密。該如何是好﹖

兩個相互衝突的目標﹐要不露痕跡地融進在詩裡﹐談何容易﹖腦袋轉了又轉﹐該如何是好﹖最後關盼盼決定寫三首詩﹐第一首用來包裝﹐用意在不讓張仲素起疑。第二首﹐燕子樓十年﹐對張尚書作個交待。而將給白居易暗藏的深意放在最後一首。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瑤瑟玉簫這一段﹐藉著貴重的樂器為隱喻﹐表明自己無心榮華富貴的日子﹐也算隱形地向過去道別﹐往後願意過平常樸實的日子。

關盼盼的閨怨私衷都有特定的對象﹐但得到的回應﹐不解風情不打緊﹐還帶著殘酷至極的指責﹐公諸於世的批判。不但沒得到想像之中的擁抱﹐反而被推進火坑。情何以堪﹐小女子如何受得了﹖

光年, 6/04/2012 # 139

花花小姐別生氣﹐下面這段不是抬槓﹐隨便聊聊而已。若盼盼小姐要生氣﹐那就由她去﹐大不了﹐也唸兒童班。

現實面很多﹐金錢只是部份。在職任官有俸祿﹐人死了呢﹖在美國有些人退休以後﹐房貸雖付清﹐表面擁有屋子﹐但沒有餘錢生活開銷﹐只好再將房子抵押出去。

還有人獨居無伴﹐整天日子單調﹐覺得無聊。不見得要什麼愛情﹐但需要身邊有個人﹐即使整天鬥嘴抬槓﹐日子過得挺充實。還有年輕的女生﹐除了吃飯睡覺﹐還聽說一會如狼﹐一會如虎﹐不知道真的假的﹐就當謠言聽聽。

flower, 6/04/2012 # 140

看來此事光年兄的看法比我多情...^^

我也相信只有像光年兄說的這麼重的感情,才足以讓關盼盼在反差待遇下,憤而自盡...

但想來想去,這事,能怪白居易嗎?突如其來的告白?有些莫名其妙吧?呵呵...恐怕就算看出來了還不敢相信呢!只好寫個絕情的,試探一下?沒想到試出人命?

flower, 6/04/2012 # 141

光年兄,這...呵呵...只能傻笑,我可不敢跟您討論這種問題...(狼啊虎的...^^)

我們不能把沒發生或我們想得到的人性面都放進去考慮,那豈不是可以寫成小說了?...只能就著手邊資料想像一下當事人的情境。

我相信在任官員過世,唐朝政府還是有安排的,何況是一國之將相?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以前的讀書人只有仕宦一途,不會沒有原因。否則大家都留在家裡種田就好了,對吧?...^^

flower, 6/05/2012 # 142

昨晚問了專研唐史的輕五,輕五提供一個資訊,倒是可以印證光年兄推演。

輕五說,唐朝在任官員過世,法律明文規定,妻妾是可以改嫁或回娘家,且可以保有私妝。這就說出,在當時守不守節完全是出於個人意願,並無道德責任。因此,有一個可能性:關盼盼在守節十年後,覺得自己仁至義盡了,適逢白居易的【琵琶行】滿街傳唱,勾起當年她對這位才子的傾心,所以才以詩寄情,作為問路之石。沒想到石頭被丟回來,砸了個香消玉殞...!...^^

白居易當年可不是小小聲名而已, 唐宣宗為他寫的悼詞可以看出他”火紅”到什麼程度:『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傳言當時的「詩仙」是白居易而非李白(李白是清朝時才被封為詩仙)。在自視為沖天之物的關盼盼心目中,也許只有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才能與之匹配。不料明月照溝渠,引為憾事!

thinktank98, 6/05/2012 # 143

那根據我跟光年兄推測有交集的部分 可以得出一點結論: 關盼盼絕食而死的古案 是因為她的情詩被人公開了 這對一個自認守節十年的孀婦而言 真是非常難堪 沒臉見人了......

白居易大概也不想背個勾引節婦的罪名 那就是一定要公開拒絕

Ms flower 我跟您大都就是閒聊而已喔 您不用太認真回答

我跟光年兄是開研討會 在研究中....

光年, 6/05/2012 # 144

絕食是一段漫長的自我折磨。如果關盼盼真的在乎節婦名聲﹐那她臨終遺言應該屬於“夫君﹐娘子陪你來了。”諸如此類。

她慎重其事地留下椎心泣血的最終傳世的一句話﹕“兒童不識沖天物﹗”從這裡面才好發現關盼盼心頭真正在乎的是什麼﹖用自己生命作交換﹐所傳達的心聲﹐世上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衷心話。

Margaret, 6/05/2012 # 145

花花,關盼盼不是求愛不成, 是痴心錯付, 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痴心錯付的情感湧現, 自負的女生常會過不去...

flower, 6/05/2012 # 146

晴媽這話中肯,解了我心中的糾結...^^

flower, 6/05/2012 # 147

是啊,光年兄,關盼盼最後的寫下的”舍人不會人深意”也同樣深具幽怨與憤怒..也同時看出她有多在乎這位”舍人”...

阿客提瑪, 6/05/2012 # 148

晴媽寫的中肯! 我也覺得如此!

光年兄寫的認真, 研究仔細 , 但推論就不一定就是事實! 我就姑且當作"具名"的小說人物情節看待罷? ...^^

flower, 6/06/2012                     # 150

客提兄,以前讀過姚一葦新寫的碾玉觀音,像光年兄跟小妹我這般”推演”,   

也真的可以重寫一段關盼盼情事了...^^

stone, 6/06/2012                        151

我覺得咧、、、、、、,花花和光年兄想太多啦。^_^ 真的是重新編劇寫小說的等級了。 ^_^

照我這等人(可能比思坦兄更缺浪漫情調的人)看來,現實環境的壓力必有的啦~,這位曾經的青樓名妓可能十年裡都過得不太榮耀,被其他正室或妾忌嫌是難免的("為何此女就可獨擁燕子樓而我們都沒有?!"),出個門都被垂髫小孩嘲笑(搞不好笑她呆呆只會傻守一樓,連再唱歌跳舞都不會)也不一定,她那兒童不識沖天物的詩句,可能是十年裡累積的對週遭不友善環境的怨憤,也不見得多麼<獨諷白居易>呀。

思坦兄的意見沒那麼不可取,不要一直嘲諷人家<連辜都不估一下>咩 ^_^

說到絕食而死,真的是容易聯想到<太窮而餓死>啦 :D

有個現代台灣的女作家好像是邱妙津,是拿刀往自己心臟一戳而斃命。雖說看起來比餓死要快得多,不過這種死法也是得意志清醒地看著自己血一直流個不停、看到血壓過低昏迷為止、然後才死掉,也是一樣不好受呀。所以雖然我對現代文學沒什麼太大興趣,但對於這女子為何要醬子尋死,也是有過一絲好奇。不知千年之後會不會也有人從她的少數作品裡企圖重建她的心路歷程<小說>。 ^_^

flower, 6/06/2012 # 152

見可不可取,而是因為他在#95的發言,可以看出他連故事的基本事實都沒弄清楚,我還得再費”唇舌”把故事說一遍,累啊!...大家看完故事再來討論不是比較省力嗎?...^^

按stone這說法,不但可以編小說,還可以編連續劇了...^^

stone, 6/06/2012 # 153

他的 #95 意見,沒什麼大問題啊!可以從戀慕情懷的角度來詮釋一個故事,當然也可以從經濟現實面來詮釋嘛。歷史上畢竟並無一清二楚的詳實紀載,大家所能做的都僅是從自己偏好或嫻熟的角度來思索,說起來都是臆測與改寫,而沒有人是能百分之百完全擁有獨佔詮釋權的,不是嗎? ^_^

flower, 6/06/2012 # 154

#96的問題,不是出在意見,是出在事實真相。思坦兄說白居易又老又沒收入云云...這段與史實不符...當年白居易四十七八歲,還升了個小官,有收入,而且家裡養了一個歌舞團...(這些上面也都說過了!)

任何現實面的逼仄,都不足以解釋關盼盼非要找上白居易不可,兩人十年未見,之前也無交情,白居易又非豪商,當時又正處於仕途低潮,關盼盼如果只為食或性,有太多人可以選擇,何必非找一個最沒把握的?再說,現實面若真那麼難堪,關盼盼都能忍了十年,又何以不能忍受白居易一句無心的嘲解?所以,我不以為在這個案件裡,需要把現實面考慮進來...再窮,再卑賤的女人,也可以有心儀的偶像...這兩者實在一點兒也不衝突...

當然,只是個小故事,要怎麼解釋都可以,但討論過程中,如果有鄙視女性,物化女性的嫌疑,我的女性主義旗子,就會忍不住要舉起來啦!...^^

stone, 6/06/2012 # 155

喔,抱歉,我真的沒從女性角度考慮這故事,只是從人的角度看而已 ^^

我想我算是木頭吧!^_^ 所以與感情分析之間很沒重力吸引(我是採萬有引力觀點來用重力吸引這個詞啦,因為一時也想不到別種形容是符合我狀況的 :D)。

所以既然對感情分析這麼疏離,我想我比較同意的還是<個體尊嚴/自尊>受到折損與輕鄙所帶來的打擊,才使關盼盼最後下絕心把自己餓死。

stone, 6/06/2012 # 157

抱歉因為昨天讀這一長串之後,記性好像不怎麼靈,無法完全記得你們各位主要的論點,但好像花花也有分析出關盼盼尋死的原因之一也包括尊嚴受辱?

妳可能要大罵我一通了~,我不只沒 google、現在還沒時間 review 僅僅就列在上頭而已的每一則發言,真是對不住呀!再次抱歉抱歉!

flower, 6/06/2012 # 158

千萬別這麼說,讓我很不好意思呢!...^^

我只是在解釋為什麼請思坦兄去google,並不是說發言者都應該去google或看完這長串...

客提兄就很誠實的跟我說,看到這一長串,他就自動閉目養神了...^^"


Margaret, 6/07/2012 # 159

呵呵, 關小姐如果知道千古之有人在這裏討論她為何而死, 九泉之下會含笑吧

痴心錯付, 或自尊受到打擊是我比較喜歡的論點,可這個觀點是年輕時不懂事的想法, 換成現在, 痴心對象不對, 換個人吧, 有什麼好過不去的??

愛上了不好的( 不對的)人, 很多人過不去, 再加上我們的"貞節"觀念, 讓很多女生困住了, 其實愛錯了, 重愛就好, 根本不必走到死這一路上, 貞節重要, 名聲重要, 性命更重要( 真是不要名聲的中年阿桑意見)

剛好前天不知為何和女兒談到慾望城市, 她對那個夜夜換男人的莎曼莎阿桑很有意見, 因為好像沒有真心或真情, 身為資深的慾望城市觀眾, 我和她說, 我不討厭她, 因為那是她的生活方式, 而且她找的男人都不是已婚者, 合則聚不合則散, 她沒有傷害到任何人, 她可以接受那樣的生活模式, 沒什麼不好, 一開始也覺得她太開放了, 但最後可以理解她的作為, 接受她的觀念, 但不代表我會用那樣的方式生活

女兒用很驚訝的眼光看我, 她原本以為我會站在她的立場,但我和她說這是成年女人的生活, 她有經濟能力, 又沒結婚, 又沒小孩, 所以她可以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

越扯越遠, 不用管我

flower, 6/07/2012 # 160

慾望城市我沒看,所以... 不知所以然...^^

倒是根據歐文亞隆在『叔本華的眼淚』裡所說的,夜夜縱情的人實則只是用縱慾在掩飾真愛無著落的虛空,無法忍受夜闌人靜的孤獨,只好一再尋求短暫的”遺忘”,遺忘寂寞與孤獨...

我則是想,如果這種大空虛無法避免,何必把自己弄得那麼累?夜夜笙歌,多耗體力啊!....^^

flower, 6/07/2012                          # 159

慾望城市我沒看,所以... 不知所以然...^^

倒是根據歐文亞隆在『叔本華的眼淚』裡所說的,

夜夜縱情的人實則只是用縱慾在掩飾真愛無著落的虛空,

無法忍受夜闌人靜的孤獨,只好一再尋求短暫的”遺忘”,遺忘寂寞與孤獨...

我則是想,如果這種大空虛無法避免,何必把自己弄得那麼累?夜夜笙歌,多耗體力啊!....^^

光年, 6/07/2012 # 160

古時候女人的選擇性或許不及現代女性。不然﹐關盼盼就有機會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權運動者﹐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太空人。死了﹐誠然可惜。

光年, 6/07/2012 # 161

》夜夜笙歌,多耗體力啊!....^^

在說女生嗎﹖ (很小聲地問)

flower, 6/07/2012 # 162

本來已經累趴在沙發上,被光年兄笑醒過來!哈哈哈!

有些話,既是意在言外,就不好再多解釋了...!

星辰, 6/08/2012 # 163

看光年兄和花花的對話,勝讀十年書!

文字迷, 6/10/2012 # 164

他們兩個是愛抬摃!

光年, 6/12/2012 # 167

元和十五年(西元八二零年)正月﹐唐憲宗暴卒(據說宦官陳宏志所殺),穆宗即位。白居易被召入朝為尚書司門員外郎﹐後任中書舍人。關盼盼的詩中曾提及﹕“舍人不會人深意。”由此判斷關盼盼的死亡﹐應是在西元八二零年之後。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以天涯淪落人自居。被調到忠州﹐心中無限感激﹐詩云﹐“忠州好惡何須問,鳥得辭籠不擇林。” 元和十四年初﹐白居易在洞庭湖岳陽樓﹐詩作中雁點湖飛﹐透露心中對長安京城的想念。他在次年被召回京途中的商山路驛﹐也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麼一句﹕“笑問中庭老桐樹,這回歸去免來無。”﹐足見當時遷謫外地五年的他﹐多麼渴望能久留長安。

「商山路驛桐樹,昔與微之前後題名處」

與君前後多遷謫,五度經過此路隅。
笑問中庭老桐樹,這回歸去免來無。


兩年後﹐長慶二年(西元八二二年)﹐一心一意想回長安的白居易﹐卻有驚人之舉﹐他罷辭京城的中書舍人一職﹐自請外調﹐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

我們不禁心中起疑﹐短短一段時間﹐白居易的內心世界為什麼會發生如此的變化﹖一反過去的意激而言質﹐從此撇清政治﹐寄情山水﹐吟玩縱酒﹐完全變成一個消極的人。白居易在這段期間﹐寫了幾首兒女情長的詩作﹐卻沒有註明為誰而寫﹐頗耐人尋味。

《南浦別》

南浦淒淒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三年別》

悠悠一別已三年,相望相思明月天。
腸斷青天望明月,別來三十六回圓。

《傷春詞》

深淺簷花千萬枝,碧紗窗外囀黃鸝。
殘妝含淚下簾坐,盡日傷春春不知。

《後宮詞》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flower, 6/12/2012 # 169

光年兄實在很可愛!哈哈哈!有夠執著!...^^

這些資料想必也要花不少時間整理吧?為了跟光年兄”追究”關盼盼情事,我作了一堆白居易和關盼盼的生平筆記...^^

關盼盼是820年過世的,遺書中的舍人就是指白居易的官名沒錯。

一般資料裡都記載了白居易是因為被貶之後,看盡仕途險惡所以才從兼濟天下的胸懷轉向獨善其身。白居易在被貶之前,身任翰林學士及參軍,是擬寫詔書的,算是參與國家大事很深的官職,所以才會躊躇滿志,也所以才不堪被貶之委屈。白居易回長安的兩年,所有進言都不被採納,相較於原來位高權重,實是一種諷刺。這對他打擊很大,於是生出「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的心涼;又有了「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的體悟。822年,也就是盼盼死後的第二年,他請求外調,去了蘇杭。

而這段時間白居易寫的詩作,有很多是藉男女之情來諷喻君臣之間的關係。光年兄上面所舉的情詩,會不會是這種心情下的作品?第三首《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這句讓我想起白居易另一首名作《太行路》(因為前兩天才在臉書跟晴媽提起這首詩,所以印象深刻...^^):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髮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

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

為君薰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

行路難,難重陳。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行路難,難於山,險於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見?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

這是白居易很有名的以夫妻之情絕諷喻君臣之恩斷的新樂府詩。

當然啦,歷史記載從來不會把社會新聞放進去。關盼盼的死對白居易一定有很大的沖擊,畢竟他是直接關係人,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或許也因為此事件而變得意志較薄弱,禁不住官場糾葛。《太行路》的寫作年份我不知,但其中有句:「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若是寫於盼盼死後,想必多少是因為盼盼的故事給予的靈感

thinktank98, 6/12/2012 # 170

Google只是一個搜尋引擎 在資訊處理上算是低階不值錢的工作 是工讀生級的工作 真正高階值錢的工作是 分析 認定和決策.....這是專家的智慧系統 這也是我才有興趣的部分 Ms flower的這一帖 就有值錢

我向來認為 解詩是當事人的心情寫照 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

對於兩位認定 是白居易寫的詩 讓關盼盼絕食而死 我還是要為白叫聲屈 因為寫幾首詩就落得逼死人的罪名 實在是太沉重了 文字若是可以殺人 那就不用發明武器了

關盼盼的大官丈夫死了 她的經濟狀況不可能好 也沒有人要奉承巴結她了 她守節十年 可能變得有滿腔的悲傷憤怒 誰靠近誰倒楣啊 生活上的不如意 再加上物質上的缺乏 可能都讓關盼盼早就有自殺的傾向 白的詩是白的心情寫照 關若是本身無感 幹麼要絕食而死呢

這是我在這裡學到的一堂課......遇到不明狀況又悲傷憤怒的人 採取拒絕往來 閉嘴的態度 可能比較好 因為我們不瞭解這一類悲傷憤怒的人 對於(他)她們的愛怪罪別人 愛指控別人 要非常小心害怕.....

白居易以前要用花中之王 來稱讚關盼盼 可能是因為她的老公是白的長官 白有求於仕途 自然要巴結長官的妻妾 長官死了 他就不用還要巴結她 官場其實也是很現實

透過很多雙眼睛看事情 我認為可以讓我們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也可以吸收到眾人的智慧

光年, 6/12/2012 # 171

如果有人天天待在廚房﹐進進出出﹐十年之後某天﹐突然發現廚房很熱﹐妳會相信嗎﹖好好想一想﹐應該是藉口吧。

如果有人在官場打滾二十年﹐在升居中央要職之後﹐突然某天早上起床﹐發現政治黑暗﹐妳會相信嗎﹖好好想一想﹐應該是藉口吧。

千辛萬苦﹐白居易左顧右盼﹐終於回到京城﹐卻選擇再度自貶外走。或許有比進言不被採納更加合適的理由﹐還是再想一想。

光年, 6/13/2012 # 172

或許針對關盼盼的一廂情願﹐白居易的這首詩透露出幾分無奈。

《病中對病鶴》

同病病夫憐病鶴,精神不損翅翎傷。
未堪再舉摩霄漢,只合相隨覓稻粱。
但作悲吟和嘹唳,難將俗貌對昂藏。
唯應一事宜為伴,我髮君毛俱似霜。

flower, 6/13/2012 # 173

我相信白居易退出長安,與關盼盼之死的沖擊有關。以前以為說錯話大不了被貶,拼了一身刮,皇帝還是敢拉下馬;但這會兒說錯話,卻活活逼死了一位美女,白居易之心寒與心驚,可以想見。

但若說白居易對關盼盼有什麼情思,比較難體會。畢竟只有一面之緣,不曾往來,連逼死的過程也沒再見到,雖說文字能傳情,但三首”閨怨”詩,應還不足打動白大詩人。就算白居易明白關盼盼對他的戀慕,也挺多感到遺憾,而不是傷心。

光年兄有情,白居易若真對關盼盼的死有如您所說的反應,我自然替關盼盼欣慰,雖然被氣死,好歹沒有白死;白居易若於事後還能寫幾首情詩相贈,也算一番心意沒有被辜負..

flower, 6/13/2012 # 174

十年後才嫌廚房熱,當然是生活有了大沖擊,譬如每天都吃妳作的菜,並且也喜歡,突然連續兩年都說別人家的菜好吃,而且也上門吃了..妳作的菜他一口不吃...這怎能不讓人摔鍋砸碗呢?(不玩了!)....^^

flower, 6/13/2012 # 175

舉一個例子跟光年兄說明一下我揣摩白居易的心態,或許能讓您明白我的意思:

影星成龍因為有日本女影迷風聞他要結婚而跳樓自殺,他因此不再公開談論婚事,也不公開情事,甚至一直沒有公開的婚禮。曾有人質疑他的作風,他說:你們不是當事人不能了解這種背負人命的罪惡感...(語意如此)

成龍因為影迷為他喪生而影響了人生態度,待人處事的原則,但並不會因此就對那位跳樓的女影迷有什麼情思或回過頭產生什麼愛意。愧疚感有之,罪惡感有之,但那是因為事件本身,而非因為人。

所以我相信白居易對關盼盼的感覺也類似如此,關盼盼對他的在意雖然令人動容,但白居易未必需要以愛情回答。這事件某種程度影響了白居易的人生態度,但那是因為關盼盼的死,而非因為關盼盼這個人。換作逼死的是另一位文人雅士,或許也能對他造成相同程度的影響力。也就是說,關盼盼帶給白居易的,是待人處事的一種驚覺(喜歡嘲諷人,這會兒嘲諷出人命,下回不敢了吧?),而非失去心上人的痛楚。

再舉一例說白居易的官場失意。

您看那屈原,不就因為國君的不予採信而死諫於汩羅江?越是涉略深入,越是絕望得深,白居易之後的自我放逐,不也是另一種形態的”死諫”?前有陶潛,後有東坡,前是自動掛冠求去,後是被迫流放,但都是用同樣的生命態度作為自我排遣。所以我想,這種模式,放在白居易身上也不算例外。晚年的白居易陶然於世外,不是療傷,而是放達。

flower, 6/13/2012 # 176

思坦兄,

>>對於兩位認定 是白居易寫的詩 讓關盼盼絕食而死 我還是要為白叫聲屈 因為寫幾首詩就落得逼死人的罪名 實在是太沉重了 文字若是可以殺人 那就不用發明武器了

這不是我們認定的,而是歷史上記載的。

光年, 6/13/2012 # 179

人有七情六欲﹐事有遠因近由。人生的重大決定﹐總得有個千百理由﹐否則就顯得不夠慎重﹐官場倦勤當然也不例外。當事人都說不清﹐何況時空兩不對的外人。

然而﹐壓斷駝背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許不是最重的﹐卻是最直接的促因﹐脫不了嫌疑。讓白居易罷辭中書舍人﹐自貶外調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許來得並不尋常.

光年, 6/13/2012 # 180

岳陽樓遠眺﹐白居易從點飛渡湖的大雁﹐看到雄心重振的自己。京城到杭州﹐白居易從遍體麟傷的病鶴﹐看到失魂落魄的自己。

關盼盼臨終時﹐以沖天雪毫(白鶴)自喻。初抵杭州的白居易就寫了這篇《病中對病鶴》﹐我們不妨解讀一下他當時的心意。


‘同病病夫憐病鶴’﹐同是天涯纏病人﹐相憐何必曾相愛。

‘精神不損翅翎傷’﹐空有沖天凌雲志﹐無奈我骨疼妳翅傷。

‘未堪再舉摩霄漢’,再也沒有出人頭地的力量﹐沒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只合相隨覓稻粱’﹐兩人勉強在一起﹐也只能求個溫飽而已。

‘但作悲吟和嘹唳’﹐即使在精神上﹐我以悲情的詩配和妳嘹亮的歌﹔

‘難將俗貌對昂藏’﹐但肉體上我粗俗的容貌又怎能配得上妳的高雅嬌貴呢﹖

‘唯應一事宜為伴’﹐妳我唯一剩下結伴的理由﹐

‘我髮君毛俱似霜’﹐就是白髮和雪毫所代表我們的青天碧海心。

白居易以“病”比喻淪於困處陷在難境的兩個人。除了自說自話地表達愧疚之情外﹐或許他心底還是希望能得到盼盼的諒解。

flower, 6/13/2012 # 181

是啊,我是相信關盼盼的事造成白居易心裡很深的歉疚,欲尋求諒解也是可以理解的。

未堪再犘霄漢,只合相隨覓稻粱==>應該是作:都病成這樣,實在不適合再飛向雲霄了,只能一起過過尋常生活...

flower, 6/14/2012 # 182

盼盼與白居易都用鶴作意象,或許是巧合。鶴在古時一直被視為不群且清高的君子之代表(所謂鶴立雞群),白居易的病鶴,或許在嘲諷自己。

他另有一首: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

飢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

同遊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興嗜慾念,遂為矰繳牽。

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光年, 6/14/2012 # 184

嗯﹐說得也有理。白居易可能在嘲諷自己﹐以病鶴自喻。

月黑風高﹐浮光掠影﹐風聲鶴唳﹐從虛無縹緲的遠古傳來一段對話。

一隻跳完霓裳羽衣舞的仙鶴﹐氣嘟嘟﹐淚盈盈﹐聲嘶嘶地嘹唱﹐“白舍人呀﹗你這瞎了眼的小鬼頭﹐沒看見我這身雪白的羽衣嗎﹖你花不辨﹐鳥不識﹐說什麼如花四五枚﹐那些可都全是雞啊﹗”

遠處一隻孤雲野鶴﹐腳抖抖﹐咳著嗽﹐悲淒淒地回吟﹐“關盼盼呀﹗妳才大近視﹐快去雷射矯正吧﹗我可不是什麼鴻雁﹐妳看清楚﹐我和妳一樣﹐都是病鶴﹐自命清高﹐展翅難飛呀﹗”

flower, 6/14/2012 # 185

嗯嗯嗯,這結局我喜歡!...^^

光年, 6/14/2012 # 186

這結局妳喜歡。可是呢﹗就只能讓妳高興一會兒﹐因為白居易剛打來電報﹐請求更正。

人家在詩裡﹐可明明白白地寫著﹐‘但作悲吟和嘹唳,難將俗貌對昂藏’說自己配不上白鶴呢﹗如是自喻﹐怎能不配﹖那白鶴分明說的是別人﹐不是自己。白居易的電報內容大概就這樣。

前頭那陣風吹得有些邪門﹐沒聽清楚對話。這回一陣清風從杭州吹來﹐可仔細聽著。

“關盼盼呀﹗妳當我是鴻雁﹐一心希望我能帶著妳這心高氣傲的白鶴﹐大展身手﹐一同翱翔天際。其實妳搞錯了﹐我能力有限﹐自顧不暇﹐是個病夫。妳高估我了﹐除了這頭鶴髮配得上妳的潔羽﹐我這糟老頭哪配得上妳的雍容華貴呢﹖”


flower, 6/14/2012 # 187

呵呵呵,還拍電報呢!那關盼盼還給我發了Email,說白居易冤枉她了,明明盼盼我都成仙鶴了,怎還會是病鶴?既是天人兩隔,那有配不配得上之說?別把家門口的病鶴隨便叫上我的名...^^

thinktank98, 6/14/2012 # 188

所以這件古案 若是我來結案的話 是關盼盼被白居易寫詩嘲諷後 因憂鬱 而絕食餓死 以現在心理醫學的觀點 關盼盼可能早就罹犯憂鬱症多年

從她的詩中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可以判斷出來她有憂鬱症.....憂鬱症才是關 最直接 最大部分的死因 不應該是白居易的詩 讀法的人 就是很實際 腳踏實地 不會高來高去......還有喜歡追根究裡 發掘真象

flower, 6/14/2012 # 189

哈哈哈,光年兄,真讓我找到線索了,原來啊,這白居易開始獨善其身後,就非常喜歡美麗的鶴。家裡還特地為牠們蓋了”無塵房”和”有水宅”,而且他在杭州和洛陽時,隨身還帶著兩隻,這兩隻鶴劉禹錫看過,也很喜歡。白居易後來被召入京,這鶴留在洛陽,他因為思念牠們,為牠們寫了好幾首詩...

所以呢,這病鶴雖不是自嘲,也不是暗指盼盼,就真的是”家門口”養的鶴哩....^^

光年, 6/14/2012 # 190

白居易自貶杭州後﹐馬上就開始養鶴。為什麼呢﹖心中愧疚﹐盡份心力﹐自我贖罪。

《衰病》

老與病相仍,華簪髮不勝。

行多朝散藥,睡少夜停燈。

祿食分供鶴,朝衣減施僧。

性多移不得,郡政謾如繩。


白居易開始獨善其身後,就非常喜歡美麗的鶴﹐祿食分供鶴,是有原因的。

光年, 6/14/2012 # 191

在洛陽的“無塵房”和“有水宅”﹐就是白居易心中蓋的燕子樓呀﹗

flower, 6/14/2012 # 192

哈哈哈,這說法我喜歡!完全被說服了!

所以白居易老來喜歡霓裳曲也不是沒有原因!...^^


光年, 6/15/2012 # 193

呵呵﹗白居易這首籠中鶴﹐就是自喻了。

虎丘在蘇州﹐應是當蘇州刺史時寫的﹐即使自貶在外﹐依然像籠中。哈哈﹗應該去海南﹐或許才像是度假﹐也不用回去了。

《題籠鶴》

經旬不飲酒,逾月未聞歌。

豈是風情少,其如塵事多!

虎丘慚客問,娃館妒人過。

莫笑籠中鶴,相看去几何﹖

光年, 6/15/2012 # 194

白居易從822年開始﹐任杭州刺史歷時三年﹐他想念故鄉洛陽﹐他寄詩牛相公﹐希望能調回家鄉。詩中自注﹕余罷杭州,得華亭鶴、天竺石同載而歸。

《求分司東都,寄牛相公十韻》詩中﹐有這麼一段﹕“三年伴是誰?華亭鶴不去,天竺石相隨。”

三年伴是誰?隻字不提妻妾兒女﹐眼中盡是華亭鶴。足見鶴在杭州三年白居易的心中﹐有多麼的重要。祿食分供鶴,白居易的新愛﹐從杭州開始﹐就緊隨他度下半生。

光年, 6/15/2012 # 197

白居易在西元八二五年任蘇州刺史。他喜歡在西亭面北林獨處﹐他有詩一句﹕“共閒作伴無如鶴,與老相宜只有琴。”

有一天﹐他心愛的鶴離他而去﹐搞外遇。白居易心頭可真難過﹐徹底失戀一場。

《失鶴》

失為庭前雪,飛因海上風。

九霄應得侶,三夜不歸籠。

聲斷碧雲外,影沉明月中。

郡齋從此後,誰伴白頭翁。

白居易又去市場再買鶴﹐這次學乖了﹐買成對的一雙。終於想通了﹐自己不配嘛﹗

此文自太陽與月亮的婚禮分株而來...^^

圖片來自網路

Comments

  1. 光年兄快變白居易專家了。....^^

    養過寵物的人都知道,掉了寵物,跟掉了親人似的。

    雖然我很喜歡光年兄最後這一推論,白居易心裡蓋了座燕子樓,但還是要提醒光年兄一下,以白居易一生的詩風來說,他是不會寫得那麼隱晦的。他一生中在提暢直白的詩風,而他與關盼盼並無實際上的曖昧,就算真對她有什麼遣綣內疚,直寫於詩中也不會引起什麼爭議,況且還能因為長時的牽掛減輕一點他逼死寡婦的罪名,犯不著這麼閃躲,與他的詩風與平日作風不相吻合。

    但無論如何,他和關盼盼也硬是被咱們送作堆了...^^"

    ReplyDelete
  2. 我相信白居易寫詩不會刻意隱晦。但一個人臨老將詩收編成集﹐好像將私房日記公諸於世﹐整理的過程﹐去蕪存菁﹐心中的考量就會多一層深思細慮。這本是人之常情。

    妳也不必擔心﹐我在無中生有﹐刻意營造。如果白居易真對關盼盼香消玉隕﹐視若無睹﹐無動於衷﹐我認為更是與詩人的性格不相吻合。妳喜歡鐵石心腸的白居易﹐還是憐香暗愧的白居易﹖

    白居易罷辭蘇州刺史﹐返鄉洛陽﹐途中自喜﹐“身兼妻子都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幸好老先生沒暈船﹐否則可能會寫成﹐“身兼愛鶴都兩口,妻子琴書共一船”。

    宰相裴度聽說白居易家中有奇寶﹐以自家西園多野水長松為由乞鶴。
    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未放歸仙去,何如乞老翁。
    且將臨野水,莫閉在樊籠。
    好是長鳴處,西園白露中。

    白居易起先捨不得﹐回了文打發。
    一雙垂翅鶴,數首解嘲文。
    總是迂閑物,怎堪伴相君﹖

    白居易後因劉禹錫出面寫詩唱和﹐終於忍痛割愛。
    警露聲音好,沖天相貌殊。
    終宜向遼廓,不稱在泥涂。
    白首勞為伴,朱門幸見呼。
    不知疏野性,解愛鳳池無。

    請諸位留意這兩句‘沖天相貌殊’和‘不稱在泥涂’。十幾年前一位名叫關盼盼的小姐﹐曾經寫過這一句﹐“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白居易還沒忘記呢﹗

    白居易親自送鶴與裴相﹐臨別贈詩﹐贈給誰﹖當然是最愛。
    司空愛爾爾須知,不信聽吟送鶴詩。
    羽翮勢高寧惜別,稻粱恩厚莫愁饑。
    夜棲少共雞爭樹,曉浴先饒鳳占池。
    穩上青雲勿回顧,的應勝在白家時。

    痛能忍﹐愛能割﹐但當夜深人靜時﹐獨自思念又為何事﹖
    歸來未及問生涯,先問江南物在耶。
    引手摩挲青石筍,回頭點檢白蓮花。
    蘇州舫故龍頭暗,王尹橋傾雁齒斜。
    別有夜深惆悵事,月明雙鶴在裴家。

    裴度後來回贈白居易好馬﹐有詩“君若有心求逸足,我還留意在名姝”。禮尚往來﹐鶴居美妾之位﹐白居易的心思﹐不是沒有人看到。

    ReplyDelete
  3. 我當然喜歡有情有義的詩人啊!也相信關盼盼的死對白居易是人生的大沖激,但是在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下,不願意太一廂情願。所以這仙鶴算是呈堂證物也是證人!光年兄都沒稱讚我一下,找到白居易養鶴這條關鍵性的線索...^^

    ReplyDelete
  4. 白居易的籠中鶴不但自喻,也有幾分自嘲:

    經旬不飲酒,逾月未聞歌。
    豈是風情少,其如塵事多!
    虎丘慚客問,娃館妒人過。
    莫笑籠中鶴,相看去几何﹖

    笑自己塵事多,忙得無暇飲酒聞歌,看著家裡這隻籠中鶴,不禁暗笑,自己被俗事纏得沒有自由,跟這隻鶴之不自由,半斤八兩..^^

    白居易自貶後,喝酒喝得很厲害,陶潛也喝,但因為沒什麼錢,所以喝得有限。但白居易有點兒閒錢,經常邀人作客,一面遊湖,一面飲酒操琴...而斐度與劉禹錫則經常是座中客。

    但白居易也不是沒有責任感的官員,他是作九天的工作,喝一天的酒,用一天的酒精來消除九天的疲勞。資料顯示,他留下來的詩作中,飲酒詩就有八百多首,可見被工作纏住,不得上酒肆的他,有多懊惱...^^

    ReplyDelete
  5. 在自己家裡﹐盡管得意﹐哪還需要別人稱讚﹖哈哈﹗

    回想起來﹐白居易回洛陽﹐兩隻鶴都同行。那段嘲句﹐應改成“身兼雙鶴都三口,妻子琴書共一船”。

    靈岩寺旁的娃館是夫差為西施所造的離宮﹐吳王最後因一位美女改變了一生。春秋時代到白居易當蘇州刺史﹐大約相隔一千兩百多年。白居易或許想不到﹐一千兩百年後﹐我們在這裡探討一位美女對他的影響。

    ReplyDelete
  6. >>在自己家裡﹐盡管得意﹐哪還需要別人稱讚﹖哈哈﹗
    您瞧!白居易八成也是這麼想,關盼盼才會氣得絕食抗議!哈哈哈!

    這麼巧哦?剛好都是一千兩百年?

    之前跟Margaret在說從日蝕談到關盼盼,似乎離題離得太遠,但抬頭看到”太陽與月亮的婚禮”,似乎又覺也是冥冥中的緣份,說不上來有什麼依據,但覺這種巧合也很美麗...^^

    ReplyDelete
  7. 大陸第一位女太空人劉洋﹐帶著關盼盼的祝福﹐隨神舟九號六月十六日順利升空。

    ReplyDelete
  8. 呵呵,全讓我們說到一塊了...

    不知這位劉洋貌美嗎?說不定是關盼盼轉世?...^^

    ReplyDelete
  9. 討論串太長了,一時無法細讀,先將我所知道寫幾點於下:
    一、關盼盼是徐濠泗節度使張建封的妾,張愔是張建封的兒子。
    二、白居易年齡應與關盼盼相去無幾。
    三、白居易年輕時曾在徐州、宣州生活過。
    四、貞元15年(800)白居易赴長安科考之前,張建封曾召見他,並由關盼盼歌舞助興。
    五、貞元16年,張建封卒,部下抗拒朝廷命令,堅持擁護張愔繼位,當時宣慰使杜佑不敢入徐州境。
    六、同年,白居易中進士第,明年返回宣州,居易時年30,未婚。^^

    ReplyDelete
  10. 有意思,好像上了一堂國文課.好棒!

    ReplyDelete
  11. 二難兄大駕光臨,歡迎先!...^^
    只是讓二難兄看到我亂寫詩,糗大了!...^^

    二難兄的資料會不會把我們這一長串討論又全推翻了?...我查到的資料與二難兄不同哩。

    我查到的資料是:
    1. 白居易與關盼盼相差13歲,初次見面,也就是關盼盼歌舞助興時,盼盼應為22歲,樂天為36歲。但若以二難兄的資料顯示,他們二人初見於800年,那盼盼只有15歲(生於785年),還不足為一代名妓的年齡吧?

    2. 咦?張愔與張建封是父子?這有點兒嚴重,我以為張愔就是張建封啊!關盼盼是張愔的妾。這下弄糊塗了,二難兄有空幫忙講解一下...^^

    ReplyDelete
  12. 盼盼是張建封的妾,張愔是建封的兒子,這沒問題。
    盼盼的籍里、生年,張建封何時納她為妾?我以前沒找到資料,不過她應該是徐州人。
    白居易9歲時,就隨他父親來徐州,待了幾年,之後20歲時又回到徐州。
    可惜我之前蒐集的資料,剛剛發現已找不到了,而當時之所以引起我興趣的,是二人有詩篇往返,且白居易居然寫詩要盼盼殉情,這太不單純了! :)

    ReplyDelete
  13. 光年與花花 都是多情人
    以許多心力 寫出盼盼與白居易的幽微心事

    Stan "憂鬱症"的推論不無道理
    但"無知心人"往往是主因 也是諮商的療癒效果之因由

    對無法理解的人 重重心事令人害怕
    所以處世 必須幽默歡樂
    所以心事 必須找願意聽 能理解的人說

    ReplyDelete
  14. 嗯,所以蓓蓓沒事多逛逛花想,有益健康...^^"

    ReplyDelete
  15. 二難兄,您這一說,真讓我雀喜,這兩人果然有點兒心事...呵呵...
    起初光年兄引這故事時,我看了也是覺得關盼盼對白居易的心思不一般,可能因為我是女生,只惴測到女方的心情...白居易那頭就猜測不出來。

    不過二難兄的資料跟我的資料時空好像有些對不起來:

    白居易生卒年為772-846
    800 中進士,年十八
    806 寫長恨歌
    817 寫琵琶行

    而關盼盼生卒年為785-820
    推算死時為35歲,守節十年,所以張建封死時,她25歲,在張建封死前兩年,她與白居易在建封的宴上見面,以一曲長恨歌的歌舞,贏得白居易封為花中之王牡丹。時年應在22歲左右,而白居易35歲左右。

    白居易是806年寫長恨歌,所以他們見著時,應遲於800年...

    這是我手邊的資料,二難兄看看是不是那裡錯了?

    ReplyDelete
  16. 不過如果以二難兄的資料來說,關盼盼與白居易若是少年時便見過,且有某種往來,那光年兄與我的整個推演,就有”背景”了!

    光年兄看了應該也會很高興...^^

    ReplyDelete
  17. 謝謝56姐耐心看完,我自個兒都要分幾次才能看完呢!

    ReplyDelete
  18. 對哦...好像在上一堂國文課!

    ReplyDelete
  19. 灰小狼June 17, 2012

    搬椅子座~上課了~

    ReplyDelete
  20. 沒想到大家還真對這個有興趣...^^

    各位看倌慢看,我準備出門...^^

    ReplyDelete
  21. 翹了好多課,偷偷進來瞧瞧,瞄得我頭昏,躡手躡腳離開,希望不要驚動大家的雅興!

    ReplyDelete
  22. 光年兄用關盼盼對了對子,我想到歷史上才女或美女有疊字名的還有宋代的李師師及明末的陳圓圓,也來說說她們的故事吧!

    我來搬椅子坐著聽...

    ReplyDelete
  23. 花花是寫錯白居易生年,還是算術有點錯誤呢?
    他若生於 772,那 800年中進士時是 28歲,不是 18歲。
    若歷史紀載他 18歲中進士,那他就應是 782年生,跟關盼盼的確年紀相當(只大她三歲)。

    ReplyDelete
  24. 上面#15留言更正一下:
    >>白居易是806年寫長恨歌,所以他們見著時,應遲於800年
    應遲於”806”年...

    ReplyDelete
  25. 晴陽,等我們先把關盼盼的事弄清了,有空再來聊李師師,陳圓圓...^^

    ReplyDelete
  26. 仔細又比對了一下資料,白居易生年無誤,是我看錯,中進士時應是28(或29).
    多謝石頭指正...^^

    找到另一個線索,張建封於貞元十六年(800),也就是白居易中進士同一年,便已身亡。
    而張愔管理徐州七年,頗有政績,卒於元和初。

    白居易到張府作客是官拜校書郎期間,即貞元19年(803)至元和4年(809)之間,對照806年寫長恨歌(於席中關盼吟唱),以及關白二人相見後沒多久,盼盼便守了寡,關盼盼作為張愔之妾的可能性較高。

    ReplyDelete
  27. 古時候(忘了是看過哪個朝代有這種事@@)不是有父之妾在父後移為子用之事 @@@@

    ReplyDelete
  28. thinktank98June 17, 2012

    哈 這事在唐朝應該很平常.......

    哇 愈來愈熱鬧

    ReplyDelete
  29. 出處:唐 杜甫《杜詩言志》卷一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校刻本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時邑人蹇處士等在坐)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青荷(一作清河)海内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蘊眞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嗚呼吾今而知士之處世惟知己之為難也微獨庸衆人 中不能有知己即當世所稱賢豪長者亦不易得昔昌黎 居徐州依[張建封]常鬱鬱不得志竊怪退之以文章之伯 秉耿介之操而建封亦一代偉人宜其相視有水乳之合 然竟乃不得良可浩歎今觀此詩而知少陵之於北海亦 猶是也蓋賢者每多自矜之心不樂與勝已者遊又旁騖 於結納之虛名而無眞知特達之識加之處此者復無輭 美相就之意以亢濟亢終見枘鑿夫少陵復遊齊州固將 以北海為宗使北海眞知少陵之才為有唐一代之冠則 將師之友之之不暇何至與區區濟南諸名士同類而並 觀甚且博一下賢之名優待諸名士而視少陵為幕中之 客稍示簡略少陵於此能無恫乎且少陵亦一狂傲士也 觀其醉登嚴武之牀曰巖挺之乃有此兒則其氣槪凌人 少所不免以北海之剛而值少陵之介其能降心屈已以 相從也鮮矣故開口說宴歷下即緊承云海內此亭古濟 南名士多言北海不能獨契於已也雲山發興玉佩當歌

    我由中國基本古籍庫查張建封,得1104條目,韓愈與杜甫都曾跟其有交往,韓昌黎先生文集的條目尤多。

    出處:唐 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十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濠州鍾離上〉
    隋開皇三年改濠州因水為名大業三年改為鍾離郡南北朝皆為重鎮隋亂陷賊武徳五年杜伏威附改為濠州按濠州本屬淮南與夀陽阻淮帶山為淮南之險貞觀元年竇參為相扵是據淮割地頴屬徐州[及徐州節度使張建封死子愔為本軍所立常挫王師其時朝廷㡬失淮南之地]蓋參不學無術昧扵疆理之制所由致也自貞元以後州西渦口對岸置兩城刺史常帶兩城使以守其要濠字中間誤去水元和三年又加水焉

    出處:五代 劉昫《舊唐書》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五月戊戌朔以雨罷朝庚戌韓全義與蔡賊將吳少誠戰於溵水南王師敗績[徐泗濠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徐州刺史張建封卒壬子徐州軍亂不納行軍司馬韋夏卿迫建封子愔為留後]丙寅韋士宗却入黔州丁卯以吏部侍郎顧少連為京兆尹六月丙午鄆州李師古淮南杜祐並加同平章事以祐兼領徐泗濠節度[以前虢州參軍張愔起復驍衛將軍兼徐州刺史御史中丞本州團練使知徐州留後]


    先就這樣...

    ReplyDelete
  30. 很多年前,我曾對大春提過,我懷疑元稹會真記裡,很可能融入了部分白居易與關盼盼的故事,但因我懶散,也未進一步找資料,所以這事就一直擱著,心想這千年往事,就讓他去吧,反正元稹被陳寅恪嘲諷,也已成定局。

    我當時沒有看到關盼盼的生年資料,也沒有讀到盼盼在白居易面前吟誦長恨歌的記載。如果沒有可信的資料來源,不妨存疑。盼盼是徐州妓,倒不必以天下名妓形容。

    網路上的資料,錯誤的不少,尤其對名妓,附會自然更多,引用時,謹慎為宜。:)

    以白居易的身世,居然到36歲才結婚,這在古代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我的想像是:白居易成名很早,很可能20歲來徐州時,就認識了關盼盼,才子佳人,不碰頭,多沒幽默呀!甚至,二人相遇可以更早,早在白居易9歲時,這又符合了青梅竹馬的年齡。:)
    也許他們還一起避兵亂,逃到山裡。白居易說過他的身體在小時候避亂時受過傷。那麼想像呀,可愛的盼盼曾照顧過他。

    杜甫中晚年時,曾遇見年輕的張建封,就寫了一首詩給這位地位還不很高,但又高又帥的年輕將領,希望張建封將來能照顧杜甫的小孩。(杜甫夠幽默吧!)
    韓愈吏部考試屢屢不上,只好帶著家人投靠已經是大諸侯的張建封。
    張建封買走關盼盼,是輕而易舉的事;張建封欣賞白居易,也是很自然的事。問題在張建封可不可能知道白與關可能有的事?哈哈哈~

    ReplyDelete
  31. stone,思坦兄,
    父妾子承,武則天就是一例啊!...^^

    ReplyDelete
  32. 晴陽,謝謝提供資訊。我也有查到張建封與韓愈的往來。但在這裡暫時用不上,便沒有提出來。
    能否請晴陽翻翻書,看能不能查到關盼盼的生卒年?我是網上搜尋來的,是可能有誤。...^^

    ReplyDelete
  33. 光年兄多情,二難兄浪漫...反倒是我就事論事起來了,哈哈!

    如果會真記滙入了關白情事,那負人的應是白居易,他怎會一怒之下叫關盼盼去死?恐怕負人的是關盼盼,白居易才會不婚,才會讓她去殉情!但張建封死時,關盼盼才十五歲(以目前的資料來說),就算已被納為妾,之前與白居易的往來,挺多也只限於"青梅竹馬",不致懷恨致此吧?

    這事兒越來越有意思了...^^"

    ReplyDelete
  34. 啊,我想起來,有人說過,會真記是因為男主角被女主角甩了,所以才寫文報復,若真是寫白居易的故事,這說法也就成立了!元稹與白居易素來交好,為朋友寫篇文諷刺前女友,不無可能!

    ReplyDelete
  35. 對啊, 太長了啦, 每次看每次都忘了前面講到"哪裏"了...(嗚嗚, 我是不是有失憶症了>"<

    ReplyDelete
  36. 所以我才保留留言的號碼嘛,免得自己也迷路...^^

    ReplyDelete
  37. 有號碼還是會忘記, 內容太飽滿, 腦容量太小裝不太下

    ReplyDelete
  38. 我突然了解到我小時候喜歡看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不是沒有原因,哈哈哈!最喜歡這種循線追索某些事實(或是自己編排的),而且可以不厭其煩...( 以前也有偷偷想過要唸法律哩...^^)

    ReplyDelete
  39. 亞森羅蘋或福爾摩斯有一陣子也很迷, 但也是"小時候"(國小)的事了

    ReplyDelete
  40. 是不是我們小時候正流行啊?記得那時好多人一起看。

    ReplyDelete
  41. 嗯, 東方的, 對不對

    ReplyDelete
  42. 那我就不記得了...^^

    ReplyDelete
  43. 白居易少年時代﹐在徐州曾愛上鄰女湘靈。因門戶觀念﹐遭白母反對﹐未能結親。白居易37歲時﹐才奉母命﹐與妻子結婚。白母去世後﹐湘靈雖未嫁﹐兩人仍未在一起。

    這些是他年輕時﹐為湘靈寫的情詩。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寄湘靈》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后西樓上,應憑欄干獨自愁。

    《寒閨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
    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冬至夜懷湘靈》
    艷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
    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寄遠》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無由。
    兩腋不生翅,二毛空滿頭。
    坐看新落葉,行上最高樓。
    暝色無邊際,茫茫盡眼愁。

    《感秋寄遠》
    惆悵時節晚,兩情千里同。
    离憂不散處,庭樹正秋風。
    燕影動歸翼,蕙香銷故叢。
    佳期与芳歲,牢落兩成空。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這首《長相思》在後來的《長恨歌》裡依稀可辨。詩人將自己的感情灌注到別人的故事中。

    ReplyDelete
  44. 白居易在徐州張愔府上初遇關盼盼﹐見她歌舞《長恨歌》﹐或許思念起《長相思》中的青梅竹馬湘靈﹐因而特別感動。

    而關盼盼當時初見寫作《長恨歌》的才子﹐依然單身﹐或許有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遺憾。

    ReplyDelete
  45. 光年兄這麼解,似乎就更合理化了。

    也就是說,有一個可能,因為長恨歌,當下白居易與關盼盼有了情愫(類似麥迪遜之橋),而關盼盼因捨不下張愔而放棄這段情,以致白居易心懷怨懟,在看到關盼盼燕子樓的三首詩後,便說了風涼話:妳不是情深義重嗎,那就殉情好了!

    好像必須找出白居易會那麼唐突地寫出"逼死"人的詩,這故事才算揭開迷霧。

    ReplyDelete
  46. 湘靈不是後來的關盼盼吧?

    ReplyDelete
  47. #46 好 ^_^

    這篇關白什麼事(誤......是關白生死戀......又誤.....XD)到此好像真的有開始著手寫小說的施力點 ^_^

    ReplyDelete
  48. #46好?是報號嗎?呵呵...

    是啊,好像古代版的麥迪遜之橋...^^

    ReplyDelete
  49. 白居易這首《潛別離》﹐寫得相當斷腸。
    不得哭,潛別離。
    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唯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白居易這篇《井底引銀瓶》﹐寫得有些刺心。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
    笑隨戲伴后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
    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
    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唉﹗寄言痴情燕樓女,慎勿將心輕許人。尤其是白馬王子﹐或白家才子!

    ReplyDelete
  50. 湘靈與關盼盼是兩個人﹐湘靈比白居易小四歲﹐關盼盼就更小﹐差白居易至少十來歲。

    白居易與關盼盼僅有一面之緣。即使兩人有什麼片刻情愫﹐也沒有生根發展的機會。如說白居易心懷怨懟﹐那就是存心故意。我覺得他應屬無心的嘲諷﹐沒料到別人會認真﹐方纔惹出禍端。

    或許是因為一雁和一鶴﹐情雖深﹐但不同類﹐命中不歸燕子樓。也或許是生錯時代﹐或許是命運與機會的相錯﹐白居易與關盼盼的故事﹐註定是場悲劇。

    ReplyDelete
  51. 光年兄是搜證專家!...^^

    白居易早年寫嘲諷詩的功力,不是僅限於揶揄或調侃而已,是寫到讓人捏把冷汗的程度,所以也才因此得罪人,藉題發揮把他給貶了。以他這種作風,嘲諷張愔或關盼盼幾句也不算太突兀。

    但是如果把二難兄的疑點放進來,這故事似乎就更具張力,更加強了一首詩能逼死佳人的力度。

    我稍微把元稹的會真記也就是鶯鶯傳的疑點跟光年兄說明一下,您或許可以再循線追查。

    1. 【鶯鶯傳】表面看是張生始亂終棄,但後人有說是鶯鶯辜負了張生也就是元稹,所以元稹寫文羞辱崔鶯鶯。姑且不論張生是元稹或白居易,我們先看女方辜負男方這個重點。(關於這點林保淳老師也曾向我說明,並稱他有證據,當下沒來得及詢問就是。)

    2. 【鶯鶯傳】中雖說鶯鶯是大家閨秀,但有人依據文中傢俱的擺設與鶯鶯的服飾,斷定鶯鶯是青樓女子,而元稹為什麼要把青樓女子"寄放”在大戶人家這樣的背景下?妾的身份隱而可見,只是誰的妾不能明說。

    3. 【鶯鶯傳】中張生與鶯鶯初見,鶯鶯起初並不理他,但張生居然暗暗寫了會真詞挑逗她,這在常理也是很唐突的,一個寄宿的書生怎麼可能用那麼大膽的方式挑逗一名大家閨秀?但如果崔鶯鶯有青樓女子的背景,那張生此舉便也有了依據。(如果是白居易的話,可想而知這位樂天才子,年輕時有多調皮了!...^^)

    4. 【鶯鶯傳】中尚有一段描述是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當張生要離開崔府時,鶯鶯沒有送行,既不理他,也不跟他說話,張生希望她彈琴一別,她也不肯。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崔鶯鶯有這樣的轉變?

    回過頭看白居易與關盼盼在張府的初識的互動,那種驚豔不像之前認識,但如光年兄所言,郎才女貌,一見鍾情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所以,根據【鶯鶯傳】及一見鍾情的推論,我是這麼想的,以前的人到人家家作客,不像現代人吃頓飯就走了,有可能白居易在張府小住了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兩人互通款曲?以【麥迪遜之橋】來看(呵,這叫中西合璧嗎?),四天就能天雷勾地火了,何況才子佳人約會後花園?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就無人知曉,有可能白居易想帶走盼盼,盼盼不肯?對照鶯鶯最後躲著沒有出來送行,想必是知道此去便是永遠的分離,傷別離吧?

    我又想,以唐朝的風氣,白居易要帶走關盼盼並非沒有可能性,張籍不就用一個妾去換一盆花嗎? , 也許只要正中下懷,張愔是有可能出讓關盼盼的...只是盼盼不肯,白居易使不上力,所以有怨?

    把【鶯鶯傳】與白居易的故事放在一起看,我怎麼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哈哈哈!

    ReplyDelete
  52. 呵呵﹗滿窗明月滿簾霜﹐妳看窗﹐我視簾。妳豁然開朗﹐我滿頭疑霧。

    白居易在元和元年完成長恨歌﹐也是在元和元年罷校書郎﹐所以關盼盼為白居易表演歌舞霓裳曲的合理時間是元和元年(806年)。張建封在貞元十六年(800年)已去逝﹐年六十六歲。

    從白居易回和關盼盼燕子樓的三首詩﹐我讀不出他曾與關盼盼有任何曖昧之情存在。

    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二﹐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卻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即使那首要命詩﹐“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也看不出白居易詩中有任何兒女私情。我覺得這詩嘲諷的對象‘黃金不惜買蛾眉’﹐對事不對人。即使有對人﹐那也是對張尚書的居多。

    可惜關盼盼這邊﹐一廂情願﹐芳心空付。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覺得白居易的詩完全是針對她而來﹐排山倒海。

    呵呵﹗現在我們換個位置﹐我看明月妳看霜。

    ReplyDelete
  53. 文字迷June 19, 2012

    算起來,這題已經有250個回覆?也太快了!

    ReplyDelete
  54. 我說的豁然開朗指的是對鶯鶯傳的疑惑,如果把關盼盼代入崔鶯鶯的角色,那鶯鶯傳中的疑點便都有了解答。...^^

    記得前面我提過,之所以覺得關盼盼對白居易有別樣心思,是從她送詩給白居易這個動作起了疑心,這是以女性立場來思考。二難兄覺得白居易居然寫詩叫關盼盼殉情,這也不尋常,所以起了疑心,我能明白這個起念的源由。

    要說關白有青梅竹馬的感情,無論從鶯鶯傳或關白之間的互動,都看不出所以然,而且以生平來看,時間也不對,所以先排除這個可能性。唯一可能發生感情的時間點,就只剩張府家的一席宴會,硬要說有什麼曖昧,是也比較牽強,最主要是,與咱們心目中的白大詩人的人品相衝突...^^

    等二難兄有進一步的資料再議好了,先維持白居易心中蓋了一座燕子樓的原判...^^
    (光年兄不覺白居易餘生帶著一位女性的影子過日子,這事也有點兒不尋常嗎?...^^)

    ReplyDelete
  55. 回到原先的對聯,原句意為「花花如花,花不如花花」。

    疊字的花與單字的花不同義,這確實難對。「小小」對不上,蓋「小」乃形容詞,非名詞。「盼盼」也不對,蓋「盼」為動詞。「圓圓」、「師師」只看詞性,可以對,然字義難對。

    思來想去,能對的只想得到「鶯鶯」。花長於地,鶯翔於天,一是植物,一是動物,詞性、字義都對得上,可是平仄對不上,二者皆為平聲。說是絕對真沒錯。

    這是學理工者以沒有靈性的分析法所得的結論。

    ReplyDelete
  56. 如果白居易那篇《井底引銀瓶》﹐是從青梅竹馬湘靈的角度﹐嘲諷自己﹔那麼對照元慎的會真記﹐白居易與湘靈的故事比白居易與關盼盼的故事﹐或許更接近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

    ReplyDelete
  57. 無言兄之意是:櫻櫻如櫻,櫻不如櫻櫻?(櫻字會比鶯好些?)...^^

    ReplyDelete
  58. 光年兄,我看了一下白居易與湘靈的故事,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私奔和辜負的問題啊!白居易為湘靈一直未娶,可以說明他對她的心意也很堅持,而湘靈終生未嫁,並未違背誓言...兩人之間不致產生會真記中那麼隱晦的恩怨情仇。再者,湘靈應該也沒有淪落青樓,與鶯鶯傳中的暗示,還是有差別。

    ReplyDelete
  59. 忘了說,井底引銀瓶那首詩,字面是勸少女勿隨便聽信花言亂語,不顧家人反對而私奔...(可能是當時的社會現象?),我忙著在包粽子,有空再來查查白居易寫作這幾首詩的時間及背景...^^

    ReplyDelete
  60. 大略看了一下,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的寫作時間與《琵琶行》差不多同時期,我猜想,與湘靈或盼盼都沒有指涉關連。

    白居易的寫作形式受杜甫影響蠻大,杜甫有一首《哀江頭》詩中對楊貴妃滿是憐惜,於是白居易寫《長恨歌》以作延續。他延襲杜甫寫作風格,以描述社會各形各色的生活形態為主,所以我想,《井底引銀瓶》與《琵琶行》一樣,只是某種現狀的寫實,並無引申其他。

    ReplyDelete
  61. 》井底引銀瓶那首詩,字面是勸少女勿隨便聽信花言亂語

    『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算不算花言亂語呀﹖

    牡丹是花中之王﹐這一句讚詞在眾多的花言亂語中﹐若非獨占鰲頭﹐至少也名列前茅。讓燕子樓的痴情女﹐暗心相許十三年。

    一位美女因他絕食而亡﹐另外還有位美女因他終生未嫁﹐難怪白居易有遠見﹐先讓樊素,小曼提早放歸。世間白才子﹐春風嫌太多﹗呵呵﹗

    白居易有詩《別柳枝》
    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不要春風!

    另有一詩:“往年江外拋桃葉,去歲樓中別柳枝 。”
    自注:“ 樊 蠻 也。”

    ReplyDelete
  62. 花花如花花不如
    平聲收尾,為何是上聯啊?

    圓圓似圓圓何似

    ReplyDelete
  63. 不然

    圓圓肖圓圓不肖

    也可,只是兩句都有不字,就不太漂亮了。 :D

    ReplyDelete
  64. 蘇東坡有首 《朝雲詩》﹐與白居易比愛妾。誇王朝雲對自己始終如一﹐多少有些得意。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ReplyDelete
  65. 上聯最好是仄聲收尾,但可平可仄,下聯則一定要平聲收尾。所以我說可作上聯也可作下聯...^^

    我其實是覺”花花如花花不如”應該摒棄字面而只就詞性來對會比較好對,人名(名詞)+形容詞+名詞,要不然也只是把人名換成圓圓,師師,之類,比較沒意思。...^^

    ReplyDelete
  66. 圓圓是個好用的疊字,不過正好歷史上也有人叫圓圓而已(不過我指的可是台北動物園裡那隻圓圓喔!哈哈哈哈哈!)

    因為究其實花花也只是正好用做名兒的疊字而已啊

    ReplyDelete
  67. >>『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算不算花言亂語呀﹖
    這不算亂語,是巧語...^^

    光年兄,
    我突然有個領悟,或許關盼盼之所以對白居易如此傾慕,早在白大才子給她讚賞之前。白居易以一首【長恨歌】名聞天下,定有不少佳人紛紛打聽,白居易為湘靈未娶的痴情故事,或許傳遍街頭巷尾,打動不少女子的芳心。也因此關盼盼才會在被封牡丹花王後,神迷不已--痴情的男子最迷人...^^

    ReplyDelete
  68. >>蘇東坡有首 《朝雲詩》﹐與白居易比愛妾。誇王朝雲對自己始終如一﹐多少有些得意。

    蘇東坡寵愛朝雲的程度,是屬於溺愛級的,經常拿她作詩並略帶炫耀。只是東坡實在也得意得太早,人家楊柳別樂天,好歹是生離;他的朝雲去得早,一走就是死別了...雖然始終如一,但終究也是離開了...

    ReplyDelete
  69. 不知台北動物園有圓圓耶,是?...

    ReplyDelete
  70. 團團圓圓,貓熊賢伉儷一對是也。 ^_^

    ReplyDelete
  71. 哈哈,原來!

    那下回可以用團團圓圓來另外作個聯了!

    ReplyDelete
  72. 白居易釋妾﹐或許怕後世人用他的話來嘲諷他自己﹐因為他有經驗。

    老子有句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一千兩百年後的白居易﹐調侃老子和他的道德經﹐寫這詩﹐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哈哈﹗好犀利﹗

    ReplyDelete
  73. 白居易大怕被嘲諷所以遣妾,沒想到後世來了個蘇東坡,雖不是有意嘲諷,卻也是個口沒遮攔的...呵呵...躲來躲去,還是被消遣了...^^

    是啊,以白居易這種氣勢和作風,嘲諷張愔幾句實在也不算可疑...^^

    ReplyDelete
  74. 關盼盼這隻沖天白鶴﹐改變了白居易的一生﹐也包括他的人生哲學。我們來看看他領悟出來的心得﹐隱鶴哲理﹕

    《問鶴》
    烏鳶爭食雀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
    盡日蹋冰翹一足,不鳴不動意如何。

    《代鶴答》
    鷹爪攫雞雞肋折,鶻拳蹴雁雁頭垂。
    何如斂翅水邊立,飛上雲松棲穩枝。

    白居易中書舍人前的半生﹐是烏鳶爭食雀爭窠﹐鷹爪加鶻拳。
    罷辭中書舍人後的半生﹐就是斂翅水邊立,飛上雲松棲穩枝。

    呵呵﹗哲理歸哲理﹐詩裡露鬥志。斂翅棲穩枝﹐戰勝心猶壯。

    《老去》
    老去愧妻兒,冬來有勸詞。暖寒從飲酒,沖冷少吟詩。
    戰勝心還壯,齋勤體校羸。由來世間法,損益合相隨。

    ReplyDelete
  75. 我也正在看這幾首哩...^^

    白居易晚年貌似朝朝醉復歌,但從他對地方上的勤政與愛民,可以看出他仍是有他自己的心志與作為,只是不在朝廷主流而已。

    他另有兩首有趣的,算是酒詩?

    《少年問》

    少年怪我問如何,何事朝朝醉復歌?
    號作樂天應不錯,憂愁時少樂時多!


    《問少年》

    千首詩堆青玉案,十分酒瀉白金盂。
    回頭卻問諸年少,作個狂夫得了無?

    ReplyDelete
  76. 有些人喜歡取個跟名字意義相反的號,像朱熹號晦庵。

    可我昨天才注意到白居易號樂天,那怪不得真是不錯!又居易,又樂天,簡直就是無入而不自得了。 ^_^

    ReplyDelete
  77. 他這名字好像還被人調侃過。應試時考官顧況笑他:在長安米價那麼貴,居就更不易了。等看完他的文章,跟他道歉:以你這般才氣,要住什麼房子都有了!...^^

    也幸好他”樂天”,要不又來個”屈原”(應景一下),也麻煩...^^

    ReplyDelete
  78. 「他這名字好像還被人調侃過。應試時考官顧況笑他:在長安米價那麼貴,居就更不易了。等看完他的文章,跟他道歉:以你這般才氣,要住什麼房子都有了!...^^」

    可是,這位樂天仁兄擺明了是要「白居」哩!

    ReplyDelete
  79. 白居易神通廣大﹐料到兩百五十年後的蘇東坡﹐會拿王朝雲來和他炫耀。他早就準備好反擊詩﹐嘲諷回去。西湖是老白的地盤﹐蘇東坡就只好喝悶酒去了﹐誰教你話多。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ReplyDelete
  80. 光年,強! ^_^

    送你一個笑話:

    中國佬說:您看!咱們多強!神九都登天了!
    中國二佬說:是嘛!所以反貪腐比登天還難啊!

    ReplyDelete
  81. 白居易遣妾樊素和小蠻﹐遭到蘇東坡消遣﹐心底暗喜朝雲勝楊枝。我前文戲說白居易的「花非花」是首反擊詩﹐純屬文字玩笑。既然白居易不可能心懷念想蘇東坡的愛妾王朝雲﹐那他那首留給後世的猜謎詩﹐究竟寫的是什麼﹖又是為誰盼盼思思呢﹖

    《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我想了一想﹐就嘗試作首答詩《霧非霧》。

    《霧非霧》
    夜月如花霜似霧﹐
    窗風簾動珠盈目。
    衣翩羽舞夢霓裳﹐
    晨眺青雲長恨處。

    古謎今解﹐霜月思霓裳﹐心中有佳人。如果妳是白居易﹐會同意嗎﹖

    ReplyDelete
  82. 呵呵,光年兄對盼盼思思念念...^^

    花非花寫於白居易晚年,諸多猜測。白居易難得有詩被後人揣測而無果。
    我當然希望他心裡想的是盼盼,但如果把湘靈放進來考量,就很難說了!...^^

    ReplyDelete
  83. 哈,無言兄,白居易這名字真是取得好,白居,易,可見是想”白住”啊!...^^

    ReplyDelete
  84. Stone, 反貪腐真的比登天還難,現在登天蠻容易了!...^^

    ReplyDelete
  85. 關盼盼說的一點沒錯﹐白居易瞎眼不識寶。白居易年老時﹐自己也承認﹕“散亂空中千片雪,朦朧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

    真的白內障﹐沒誣賴。他夜裡從床頭看窗外的月色﹐想著關盼盼的霓裳羽衣舞﹐自然就是“花非花,霧非霧”。

    ReplyDelete
  86. 也許人家白居易這時的”白內障”得的可甜蜜了...遙想佳人,輕歌曼舞,多美麗的回憶...寧可看不清...^^

    ReplyDelete
  87. 唐穆宗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杭州刺史白居易任期結束後﹐用節省的存款﹐外帶兩匹馬﹐在洛陽東南方向的履道里﹐買下私宅。

    《洛下卜居》
    三年典郡歸,所得非金帛。天竺石兩片,華亭鶴一支。
    飲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誠知是勞費,其奈心愛惜。
    遠從餘杭郭,同到洛陽陌。下擔拂雲根,開籠展霜翮。
    貞姿不可雜,高性宜其適。遂就無塵坊,仍求有水宅。
    東南得幽境,樹老寒泉碧。池畔多竹陰,門前少人跡。
    未請中庶祿,且脫雙驂易。豈獨為身謀,安吾鶴與石。

    無塵坊和有水宅﹐由此詩而來。全詩一百二十字﹐一半以上全是關於鶴。白居易為了心中的燕子樓﹐可是用心良苦。可惜此鶴在蘇州刺史任內飛失﹐無塵坊和有水宅被後來取代的雙鶴享受了。

    白居易在詩尾誠實說﹐“豈獨為身謀,安吾鶴與石”。如果他這樣寫﹐“豈獨為鶴謀,安吾身與石”﹐妻兒就搭搭愛鶴的順道便車﹐或許就更準確了。

    ReplyDelete
  88. 這會兒光年兄真誤會白才子了。”豈獨為身謀,安吾鶴與石”,意即:我蓋建這無塵坊和有水宅,那裡只是為了我自己要有個好住處?實在是為了安放我的寶貝鶴和心肝石...。若用光年兄的後句:“豈獨為鶴謀,安吾身與石”,則把鶴放在最輕的位置了...^^

    白居易是賞石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也不知是不是受陶渊明影響,陶渊明喜歡臥在一塊大石頭上飲酒作詩兼賞菊,稱那塊大石頭為”醒石”。白居易後來也喜歡臥在大盤石上寫東西,因此對石頭有了感情,甚至寫了”太湖石論”成為後人賞石的評介。也寫了不少石頭詩,其中有趣的一首《詠雙石》,是得到一塊石頭上面花紋像極兩個人形,他因此想與他們結為友:『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白居易至終都攜著他的奇石,連墓前都安放了他最喜歡的太湖石,直至今時洛陽賞石,仍將他列為開山祖...

    由石聯想到鶴,對鶴的溺愛,也許也就只是因為愛鶴而非愛”人”?...^^

    ReplyDelete
  89.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拆花心開。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白居易這首長相思﹐寄身在青梅竹馬湘靈的角度。明明自己想女朋友﹐卻寫成女朋友想自己﹐還什麼“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未免自我膨脹一點。這是題外話。

    想說的是﹐“月冷露華凝”﹐年輕的白居易想的是湘靈。“滿窗明月滿簾霜”﹐年老的白居易想的是關盼盼。長相思後來改寫成長恨歌﹐一場霓裳羽衣舞﹐就將白居易的的初戀感情融成一體﹐凝結成白居易年老時的思念與回憶。

    夜半無人私語時﹐天上人間兩相見。花非花﹐梨花一支春帶雨。霧非霧﹐風吹仙袂飄飄舉。花非花﹐似牡丹。霧非霧﹐如鶴舞。朦朦月光下﹐白居易夢見雲中仙子關盼盼。

    ReplyDelete
  90. 》對鶴的溺愛,也許也就只是因為愛鶴而非愛”人”?...^^
    哼﹗妳根本是在幫詩人開脫。

    白居易在洛陽買房時﹐五十三歲。“飲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誠知是勞費,其奈心愛惜”。要是三十歲的白居易知道﹐一定會跳出來嘲諷一番﹐為路上的餓死骨打抱不平。

    ReplyDelete
  91. 老實說﹐我也不以為白居易曾經真愛過關盼盼。
    好好一個人死了﹐只因為自己魯莽﹐後悔再也來不及。
    他之所以愛鶴﹐是一種自我贖罪的行為。
    懺悔越重﹐溺愛越深。
    年紀大了﹐開始信佛﹐也不無關係。

    ReplyDelete
  92. 呵呵,被您笑得,害我幾個大字寫得東倒西歪...

    自己都知道不太可能,還把人家所有的詩詞都導向那個方向--所謂文字獄大概就是這麼辦理的...^^

    光年兄家裡不知道有沒有養寵物,白居易寫他對鶴的溺愛,我是完全能體會的,我們家狗兒的待遇絕對優於白家的鶴,至少我們家狗狗打從來到我們家,一天籠子也沒關過...^^

    白居易對關盼盼心存內疚是可以想見的,但心裡載浮載沉的影子,比較有可能是湘靈,而非盼盼。(湘靈終生未嫁,且又潦倒,夠讓他牽掛吧?)

    ReplyDelete
  93. 》人家所有的詩詞都導向那個方向

    妳可是大大冤枉我了。還文字獄呢﹗我只是在歷史的煙霧裡﹐抹擦掉一些塵灰﹐讓後來的人看清楚比較真實的原貌。我不是導向﹐是挖掘事實啊﹗哪敢自己瞎編故事。讀的人會自己作判斷﹐不勞我操心。我相信將來會有這麼一天﹐想了解白居易歷史真相的人﹐自己會找到這裡﹐仔細地讀每個字。

    白居易《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我聽到關盼盼那聲沉重的冤嘆﹐“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汙雪毫。”就循著白鶴開道的浮萍﹐和妳一起一路找來﹐妳看見的﹐全是仙鶴導的向啊﹗我們今天不找﹐將來別人還是會找到的。

    ReplyDelete
  94. 是啊,從二難兄說法,可見對關白情事有興趣的人不少....畢竟兩個人的反應都太大太不尋常了。

    您不覺如果把【會真記】套進來,您所有的推論才能更有力地站住腳嗎?...^^
    只是內疚不至會那麼牽掛,說得直白些,就像交通事故,不小心撞死了人,內疚會有,但說不定更不願提起。(以白居易後來從未直接提起關盼盼來看,也有可能是此種心態)。可如果套進【會真記】,兩人之間有一段不尋常的感情,白居易之後的內疚悔恨才有可能那麼深。

    我是沒有堅持關白二人一定有什麼曖昧,但如果沒有這個作前提,之後的詩詞中隨時出現盼盼的影子實在是說不過去。...再者,如果兩人間沒什麼故事,那咱們也不用討論這麼久了...^^ (好像討論了個把月...哈哈)

    ReplyDelete
  95. 我又來插花:本人一脈(石頭脈)真是超有靈性的,您們看看,各大文人詩書小說裡,常常有我親戚出現耶。^_^

    目前看起來,花花鍾愛或關心的文學家裡面,似乎好像只有祖師奶奶對石頭沒什麼喜好的。哈哈哈。 ^_^

    ReplyDelete
  96. 這也沒辦法,祖師奶奶別說對石頭沒喜好,連人家從法國羅浮宮寄給她素來喜愛的畫作(當然是複製的),她都給人家退回去,她主張”身無長物”...。

    是啊,白居易之後的東坡也喜歡石頭,我甚至懷疑曹雪芹的”石頭記”也是因為自己鍾愛石頭而產生的遐想。

    我也很喜歡石頭啊,算是祖師奶奶隔山打牛再打一次好了!...^^

    ReplyDelete
  97. 這也難怪祖師奶奶~,以前那些文人還有個侍妾家丁什麼的,老爺沒力的話叫底下人幫忙<鄉土>一下就好。

    就連花花要走鄉土路線,也有網口眾聲一起打氣加油或隔海觀花大聲叫好(因為真的好啊!)。

    就祖師奶奶不止身無長物,身旁也缺長人(我!我!我是長人!177!),要搬石頭嫌太重、要掛畫嫌牆難釘,怎能繫留於這些凡事呢?

    所以我是完全贊同她的身無長物人生哲學的。 ^_^

    ReplyDelete
  98. 元慎的【會真記】故事中﹐記載崔鶯鶯的母親在普救寺對張生說過這段話﹕“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今貞元庚辰生十七年矣。”﹐而當時張生年二十三。由此推斷﹐崔鶯鶯生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會真記的故事發生在貞元十六年(800年)。

    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到貞元十六年﹐他二十九歲﹐與張生年齡不符﹐況且當時他還不認識元慎。關盼盼生於貞元年間﹐與崔鶯鶯的生辰也對不上。等到白居易任校書郎﹐初遇關盼盼的時候﹐會真記的故事早已結束。在時間上﹐崔鶯鶯與關盼盼的故事完全沒有交集。

    我不知道原本【會真記】的故事有多真﹐如果勉強把【會真記】套進關盼盼的故事中﹐不僅僅是漫把青泥汙雪毫﹐還變成一套十足的【會假記】。

    ReplyDelete
  99. 之前提到【會真記】時,不是有提到,【會真記】是作者有意羞辱女方,所以不能完全直接套用,只能說有可能藉了誰的故事的影子。至於年月日對不上,因為寫小說,有時會刻意避開關鍵時間點,當然也有可能寫的是關盼盼被納為妾之前的故事。這也只是我們在這兒提到,一般說法都是元稹寫的是自己的故事...

    貞元十八年(802年)白居易與元稹同榜,兩人結為好友,如果盼盼與白居易是806年結識,那還在白居易之後。跟好朋友說說以前的情史,應該也是有可能的...^^

    好啦,光年兄在那兒有粽子吃嗎?端節快樂!...^^

    ReplyDelete
  100. 是啊,stone,祖師奶奶不但身無長物,還無”長人”...哈哈哈!

    我的經驗是,還是少”鄉土”為妙,偶一為之可也,奉為主義實行之,那太累了。咱們又沒什麼醒石,大盤石可以沒事臥在那兒看花或看網,都得親力親為,還是無長物,無長人的好!...^^

    ReplyDelete
  101.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春風四處吹的時節﹐先是白居易岳陽看雁渡﹐後是關盼盼燕樓盼雁歸。那元慎呢﹖他又在做什麼﹖

    元慎是詩人﹐詩人的專長就是喝酒﹐醉眠﹐作夢﹐然後醒來寫詩。

    元慎《春曉》
    半是天明半未明,睡聞花氣醉聞鶯。
    娃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近二十年前的往事﹐又隨春風花氣回﹐夢裡依舊是初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能確定的﹐《會真記》的張生不是白居易﹐是元慎。

    ReplyDelete
  102. 這版本元稹的《春曉》﹐或許比較接近原文。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蛙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元稹有一首《夢昔時》﹐讓我聯想起白居易的《花非花》。
    閑窗結幽夢,此夢誰人知。
    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
    山川已久隔,雲雨兩無期。
    何事來相感,又成新別離。

    ReplyDelete
  103. 元稹的【會真記】,究竟自寓或寓了其他人?打從蘇軾開始便有了懷疑。東坡懷疑張生是張籍。魯迅與陳寅恪則都認為張生就元稹,也都寫了論文申述之。

    元稹個人的品德頗多議論,晚期作品以淫霏為主調,所以【會真記】中的大膽描寫並不算太意外。有趣的是,為什麼大家都認為故事本身一定有個原型存在?不能是虛構嗎?是當時的寫作風氣使然?抑或故事寫得太寫實,其中人物躍然紙上?

    給光年兄看一篇蔣曉雲日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自得方為貴,蔣曉雲於文中提及:『當時我以為小說屬虛構,就算有幾成事實也深藏在編出來的故事裡,隱匿不彰。情節發展之間哪怕確實借用了一些朋友之間的私語,可是她講我聽,知情者寡,曲筆寫出只增加了特定讀者讀小說時的趣味性,並不涉及暴露隱私的危險。』,由這段可以看出,作者引用他人經驗時,大多相信安排得”天衣無縫”。

    我要說的是,作者有時有意無意就用了身邊無論是聽來或看來或親歷的經驗,這是很自然的事。前陣子張愛玲的【色戒】究竟是別人的故事還是自己的故事,還是自己的靈魂附身在別人的故事裡,不也鬧騰一陣?這種很幽微的事,說不清!所以呢,【會真記】多加一個白居易進來,湊湊熱鬧,擴大一下想像力也沒什麼不好!...^^

    當然,目前為此,我還是相信陳寅恪先生的話的,讀書時,陳寅恪先生也算是我很尊重的一位學者,再說,張生若不是元稹,那我寫的那兩篇【近看崔鶯鶯一】【近看崔鶯鶯二】豈不是得重寫了?...^^

    ReplyDelete
  104. 還清歷史原貌就需要講求證據﹐保持客觀﹐這樣才有可信度。不顧史實﹐光評想像力的故事﹐套在真實的歷史人物身上﹐很不公平。

    如果一百年後﹐有人以妳為主角﹐去套一個無中生有的想像故事﹐妳作何感想﹖妳會為他的想像力鼓掌嗎﹖

    ReplyDelete
  105. 元慎在貞元二十年寫鶯鶯傳﹐包含楊巨源的《崔娘詩》在文內﹐另外李紳當時也寫了《鶯鶯歌》。沒看到提起白居易﹐或許當時元慎和他還不熟。

    李紳《鶯鶯歌四首》
    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
    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鴉鬟年十七。
    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
    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

    河橋上將亡官軍,虎旗長戟交壘門。
    鳳凰詔書猶未到,滿城戈甲如云屯。
    家家玉帛棄泥土,少女嬌妻愁被虜。
    出門走馬皆健儿,紅粉潛藏欲何處。
    嗚嗚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鈿。
    鉛華不顧欲藏艷,玉顏轉瑩如神仙。

    此時潘郎未相識,偶住蓮館對南北。
    潛嘆栖遑阿母心,為求白馬將軍力。
    明明飛詔五云下,將選金門兵悉罷。
    阿母深居雞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
    千言万語對生意,小女初笄為姊妹。

    丹誠寸心難自比,曾在紅箋方寸紙。
    常與春風伴落花,仿佛隨風綠楊里。
    窗中暗讀人不知,剪破紅綃裁作詩。
    還把香風畏飄揚,自令青鳥口銜之。
    詩中報郎含隱語,郎知暗到花深處。
    三五月明當戶時,與郎相見花間語。

    旁有兩位證人﹐所以【會真記】不完全是虛構﹐但也不見得都是實情。

    我有些同意妳寫的結論﹐可能是崔鶯鶯先拋棄元慎﹐因為李紳《鶯鶯歌》中的第一句﹐“伯勞飛遲燕飛疾”﹐聽起來﹐這場勞燕分飛的故事中﹐好像是燕先飛走的。

    ReplyDelete
  106. 對不起﹐現在才發現﹐好些地方﹐都把元稹的名字打錯。

    ReplyDelete
  107. 有注意到您的元稹打錯,但自動訂正了...^^

    寫小說就是這樣啊,虛虛實實,所以是不能拿來與歷史較真的...但又因為有幾分實情,所以才費疑猜。【鶯鶯傳】也有一說,是有人寫來毁謗元稹的...

    元稹與白居易於貞元十八年結識,算是結為好友,只不知貞元二十年時,交情深不深。但後來元稹與裴度同列宰相,但與裴度一直不合,白居易與裴度是好友,後來被貶也是因為裴度被暗殺成重傷,他為裴度請命徹查而得罪人,以當時兩人的政治立場而言,元稹與白居易的交情可能早已生變。(這回真的在為詩人開脫了,不希望他與元稹有太好的交情...)

    元稹被人詬病之處,在於年輕時曾經與宦官對立,晚期卻又與宦官為伍,以這樣的品德而言,寫小說羞辱前女友的事是有可能作得出來的...^^

    ReplyDelete
  108. 前面李紳《鶯鶯歌》的第四歌﹐由網路取得﹐有很多錯字﹐先改一下比較好讀。

    丹誠寸心難自比,寫在紅箋方寸紙。
    寄與春風伴落花,仿佛隨風綠楊裡。
    窗中暗讀人不知,剪破紅綃裁作詩。
    還怕春風易飄揚,自令青鳥口啣之。
    詩中報郎含隱語,郎知暗到花深處。
    三五月明當戶時,與郎相見花間路。

    ReplyDelete
  109. 自宋代筆記,至全唐詩,至龍榆生先生東坡詞箋注,至鄭因百先生詞選,都應該讀過白氏長慶集,也都以盼盼為張建封妾,但似乎都錯了。
    為何當時我會篤定的認為盼盼是張建封的妾,資料已軼,記不得了,可能當時我就錯了。 ^^
    但,這樣一來,也許帶著曖昧的,不是白居易,而是張仲素。這樣,多無趣呀!

    ReplyDelete
  110. 二難兄放暑假了哦?...^^

    網路上有資料寫『張愔字建封』』,我比對後發覺有誤,所以沒採用這個說法。但如果如二難兄所言,這個”錯誤”恐怕也是其來有自。

    但我不懂,為什麼是張愔的妾,有曖昧的會是張仲素?二難兄也以為燕子樓三首詩是張仲素寫的?

    凡無趣的說法...我都自動忽略過去...^^

    ReplyDelete
  111. 光年兄漏改了一句...^^

    >>仿佛隨風綠楊裡。
    >>”彷彿”隨風綠楊裡。

    ReplyDelete
  112. 以白居易燕子樓詩序而言,張仲素在白居易詰問下,說出他所吟誦的三首燕子樓詩,是盼盼寫的。
    序又說,張仲素在武寧軍(徐州)多年,「頗知盼盼始末」,仲素為何知道盼盼有這三首詩?他到江州看白居易,杯酒吟唱,又不說出這三首詩是盼盼的作品,得由白居易覺察風格不同,進一步詰問,才說出真相。
    這裡有三種可能,一是盼盼託仲素將詩帶給白居易,一是仲素想測試白居易對詩的辨識能力,一是仲素情不自禁的將心儀者的詩篇背誦出來。仲素自己能詩(楊慎稱令狐楚、王涯、張仲素詩為三舍人詩),不至於剽竊盼盼的作品為己有。

    如序所言,白居易於貞元末,才和盼盼於宴席上見面,12年(一紀)後,才由仲素得知盼盼消息,要說白居易對盼盼猶存情愫,實在難以相信。張仲素能知道盼盼的生活,能得到盼盼的詩作,有曖昧的可能性,自然大過白居易。

    我的白居易與關盼盼青梅竹馬的想像既已破滅,其他的,自然就無趣了~ ^^

    ReplyDelete
  113. 把白居易燕子樓詩序的原文找來放在一起看看: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予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爾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繢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作也。繢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云:「尚書既沒,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由這段序裡,是沒看到盼盼演唱《長恨歌》,也看不出來「故張尚書」所指為何人,唯一線索,就是白居易提到,到張府作客是在任職校書郎任中,即貞元十九年至元和三年,這期間張建封已故,所以張尚書是張愔應該無誤。

    我也對張仲素為何會有關盼盼的詩而感到錯愕,前面提過,那屬於私人日記級的閨怨詩,怎會轉到白居易那裡?
    但我想,盼盼與張仲素也不會有瞹昧,如果有的話,張仲素怎麼忍心把白居易的”一朝身去不相隨”這麼逼仄的詩帶給關盼盼?從整個事件的”流程”看起來,是關盼盼請張仲素轉給白居易,並且也等著白居易的回覆,張仲素才會那麼”忠信”地把原詩原封不動地轉給盼盼。

    張仲素與張愔相熟,可能盼盼也一直跟在身邊(夫妻兩人感情若是不好,盼盼也不會守節十年吧?),連帶與盼盼也相熟。因為這層關係,盼盼才敢托張仲素轉達詞情吧?

    白居易對盼盼是有可能沒什麼情意,但盼盼這送詩的舉動,太引人猜疑了...^^

    還是有那麼點兒"趣"的啦!...^^

    ReplyDelete
  114. 》》元稹被人詬病之處,在於年輕時曾經與宦官對立,晚期卻又與宦官為伍

    白居易對元稹依附權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趕緊以自己領悟出的隱鶴哲學﹐規勸好友。

    白居易 《感鶴》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遊不同志,如此十餘年。
    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不惟懷稻粱,兼亦競腥膻。不惟戀主人,兼亦狎烏鳶。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一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元禎感受到好友的善意規勸﹐回和了白居易的感鶴詩﹐感激他的提醒相救。白鶴在兩人的詩句間﹐來回飛了一趟﹐見證了世間難能可貴的真摯友情。

    元禎《和樂天感鶴》
    我有所愛鶴,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
    自隨衛侯去,遂入大夫軒。云貌久已隔,玉音無復傳。
    吟君感鶴操,不覺心惕然。無乃予所愛,誤為微物遷。
    因茲諭直質,未免柔細牽。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既可習為飽,亦可薰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終棄捐。

    ReplyDelete
  115. 篇首新添的資料﹐有幾處疑點。 
    》814年 作琵琶行
    》元和十三年 (840年)被貶江州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四十四歲﹐被貶為江州司馬。
    元和十一年(816年)﹐作琵琶行。
    元和十三年(818年),改忠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初(819年)﹐赴忠州半途﹐登岳陽樓。
    元和十五年(820年)﹐還京長安﹐累遷中書舍人。
    長慶二年(822年)﹐罷辭中書舍人﹐請求外放﹐七月上任杭州刺史。

    張 愔:卒於元和三年(808年)。
    一﹐
    由白居易的燕子樓詩(元和十四年)倒推﹐“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二﹐
    張建封死後﹐朝廷無法平徐亂﹐只好授張愔右驍衛將軍、徐州刺史﹐後再加武寧軍節度使﹐張愔治徐州七年﹐後請調工部尚書﹐半路病死﹐卒贈尚書右僕射。

    新唐書《張建封傳》有下列記載﹕
    子愔,始以蔭補虢州參軍事。建封卒,府佐鄭通誠者攝留事,畏其軍亂,因浙西戍兵過徐,謀引以為援。舉軍怒,斧庫取兵,環府大噪,殺通誠及大將數人,乃表于朝,請愔為留后,假旄節。帝不許,披濠、泗隸淮南,詔杜佑討徐亂。泗州刺史張伾以兵攻埇橋,與徐軍遇,伾大敗。帝未有以制,乃授愔右驍衛將軍、徐州刺史,知留后。以伾為泗州留后,杜兼為濠州留后。俄進愔武宁軍節度使。元和初,以疾求代,召為工部尚書,以王紹節度武宁,還濠、泗隸徐。徐人喜,遂不敢亂,而愔得行。未逾境,卒。愔治徐七年,其政稱治。贈尚書右僕射。

    ReplyDelete
  116. 白居易〈感故張僕射諸妓〉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這首詩寫在白居易擔任盩厔縣尉時,也就是憲宗元和元年至二年之間。
    據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元年11月,授張愔工部尚書。12月張愔卒。
    那麼,這首詩寫在元和二年初以前。這時,白居易還沒有讀到盼盼的燕子樓詩,也就不會是針對盼盼而言了。

    ReplyDelete
  117. 謝謝光年兄指正。我那是在半夢半醒間寫個大概的,呵呵,想說天亮再來核對原來找的資料,沒想到有人比我更晚睡,被巡查到...^^

    惟張愔的卒年還有些疑問,張建封卒於800年,張愔治徐州七年,推算應卒於807年,而老中又常用虛數,有可能未滿七年,所以卒年應在元和一二年間,拖不到元和三年...^^,若以二難兄的資料說,卒於元和元年年底,那就差不多。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這兒的十一年也有人作一十年,我個人覺得應該是一十年的筆誤。
    因為白居易是和關盼盼的詩,關盼盼作:"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沒理由白居易平白加多一年...^^(有可能十年也是個整數的說法,可能十餘年)

    ReplyDelete
  118. 啊?二難兄的資料有點兒勁爆,如果那首詩與盼盼無關,那盼盼究竟自盡為那樁?還是說,張仲素居心叵測,故意在事後添加一首白居易的舊詩,拿給關盼盼看?

    張愔一死,白居易就寫這詩,要說完全沒有指涉關盼盼的嫌疑恐怕很難開脫,這詩的嘲諷,並不需要產生在看過燕子樓詩之後,有可能張愔死後,白居易便寫了這詩嘲諷張愔(或其妻妾)。當時可能沒想到關盼盼會為張愔守節。十年後看到燕子樓詩,心有所感動,寫了詩回覆,只沒想到有人拿舊詩諷今人,氣得小姐自盡明志?若是如此,張仲素又是為那樁?破壞白居易在關盼盼心裡的偶像地位?

    ReplyDelete
  119. 若以張愔卒於元和元年底(806-807)計的話,盼盼卒於820年,那麼守寡應有十三年.
    白居易詩序裡也提到關盼盼於樓中獨居十餘年,想來十二三年還在合理範圍...^^

    ReplyDelete
  120. 因為在臉書上,看到花兒提到關盼盼,引起多年前探索未竟的心事,所以乘興而來,這才發現,過往的想像,很可能只是一場誤會,這得感謝花兒與光年兄提供的資料。而我零亂的發言,希望不要破壞二位的談興。^^

    ReplyDelete
  121. 二難兄客氣了,咱們這也算是心有靈犀,您懷疑了白居易,我們揣測了關盼盼,交叉比對,勉強也湊成一台戲...^^"

    我倒覺那首詩的時間點移到前十年,好像更具說服力。年輕十年的白居易,正值意氣風發,也更犀利,寫那首嘲諷詩的整個氣派好像都出來了。而十來年後,得知盼盼非比尋常牆外花,看到燕子樓詩,肯定覺得自己輕估了當年那朵牡丹花...只是想不透,為何會將舊詩附上?是白居易附的或張仲素?據故事描述,關盼盼起初看到白居易回覆的三首詩是很開心的,之後看到”一朝身去不相隨”的嘲諷才萬念俱灰...這中間出了什麼事?

    ReplyDelete
  122. 噢,是我失禮了,忘了跟兩位兄台正式介紹一下,

    二難兄,光年兄也是住在北美,北加州,跟我同時區,平日因為工作關係,只有我們這裡的夜裡時間和週末比較方便留言。您別看他詩文俱茂,他可是理工科科班的,哈哈!

    光年兄在我這兒聽我提起二難兄多次,二難,我猜,大概就是:難得一見,難得糊塗,此謂二難?...二難兄在台灣海大任教,與忽忽生前也是很熟的朋友...^^

    ReplyDelete
  123. 二難?難以減肥,難以增高?^^

    盼盼那首和白公詩,很可疑,恐怕是後代好事者偽託。

    貞元20年(804)左右,居易33歲,二人於宴會中見面。
    元和元年(806),居易35歲,張愔卒,白居易寫感故張僕射諸妓,以諷盼盼等人。這時盼盼應已讀到這首詩。
    元和11年(816)左右,居易45歲,張仲素到江州看白居易,出燕子樓三首。
    長慶元年(821),居易50歲,10月任中書舍人。盼盼和白公詩有「舍人不會人深意」。

    前後18年,很難填補這簡單幾首詩的空白。如果盼盼的詩都是真的,(白序提及張仲素說「為盼盼作也」,也可以解釋成:為了盼盼而寫。)白居易說只見過盼盼一次,那麼元和元年白居易那首諷刺詩,就讓關盼盼念茲在茲的掛記一輩子,16年後,還非常哀怨的次韻和了一首,好像盼盼活著,就為了白居易當年的嘲諷而賭一口氣。盼盼幾時死的,無從知曉,說不定現在還在燕子樓中呢。

    至於白居易為何要寫那首冷酷無情的詩,可以用陳寅恪的觀點解釋,元白詩箋證稿中認為唐人對地位低下的婦女,是歧視、不看重的。也就是,那首那首感諸妓詩,是沙豬思維下的產物。^^

    關盼盼與張建封無關後,一切就變得如此無趣了,傷腦筋!

    ReplyDelete
  124. 唉,要這麼說,我都可以叫”千萬難”了...^^

    二難兄的推論不是沒有可能,但還是很難解釋關盼盼為何要在十六年後看到白居易的回詩就決定”殉葬”?為了當年的嘲諷賭一口氣是有可能,但有什麼”引爆點”讓這口氣突然沖上了天?..

    燕子樓詩如果是張仲素為關盼盼所寫,白居易的回詩就沒什麼理由要拿回去給關盼盼看吧?白居易的回詩充滿同情,實不致引得關小姐大嘆: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

    陳寅恪的觀點用在白居易身上似乎也不太合適,白居易向來以體認女性處境為名啊,前頭光年兄舉的幾個例子(如勸女子勿為情所惑而私奔),都可看出白居易並不鄙視女性。

    ReplyDelete
  125. “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元稹﹐因《會真記》裡崔鶯鶯的兩首詩﹐列為始亂終棄薄倖郎﹐背負著千年罵名。然而這天底下的薄情負心郎﹐偏偏又寫出許多深情動人的詩句。

    二十年來曉寺情﹐隨花香﹐隨鶯語﹐隨鐘聲﹐點點滴滴的回憶打心底浮出﹐縈繞在四十多歲元稹的心頭。就讓我們也隨他一道﹐回顧那二十年前的往事。

    待月西廂﹐風戶半開﹐牆花拂面﹐月夜曉寺﹐是元稹一輩子的難忘的舊日情景。然而當意痴神迷的張生向朋友們提起離棄的理由﹐竟然是“鶯鶯是尤物妖孽﹐我自己德性不足﹐只好忍情。”一般人犯過懺悔﹐多少有些心虛﹐不願伸張﹐他此處四下宣揚﹐令人生疑。當時在座的朋友們﹐聽了他的託詞皆為深歎﹐似乎更是離譜。

    既然心生疑﹐就需解解惑。讓我們看看當場的證人怎麼說﹐一起來解讀他們的證詞。

    楊巨源《崔娘詩》:
    “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銷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潘郎是張生﹐也是元稹。“清潤潘郎玉不如”﹐就字面粗解﹐連玉都比不上潘郎的清新溫潤。細解就必須從鶯鶯送給張生的信物玉環解起,玉取其堅潤不渝,環取其終始不絕。“清潤潘郎玉不如”﹐這句的意思是說元稹的深情比鶯鶯的玉環還要堅潤不渝。

    “中庭蕙草雪銷初”﹐表面看是寫春景﹐但放一句春景在這﹐實在格格不入。既然是《崔娘詩》﹐我覺得‘中庭蕙草’指的是崔鶯鶯。雪銷初﹐是白雪融化的意思。

    元稹詩集中有《古決絕詞三首》,其中有句:“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相見故心終不移。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

    另又有一句﹕“我自顧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皚皚之若雪?”這兒皚皚白雪代表純潔的心結承諾。

    “風流才子多春思”,我們痴心的張生﹐我們多情的元稹﹐是如何的日思夜想﹐春夢連連。

    “腸斷蕭娘一紙書”﹐讀了蕭娘的一封來信﹐他的腸都斷了﹐痛不欲生。

    明明寫的是《崔娘詩》﹐為什麼又稱鶯鶯為蕭娘﹖誰又是蕭郎呢﹖

    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 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

    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弄玉﹐有天夜裡﹐來了個蕭史﹐教她吹簫﹐最後兩夫婦一起成仙去。

    元稹《會真詩》三十韻中的結尾是這兩句﹐“行雲無處所,蕭史在樓中。”暗示弄玉乘鳳﹐一個人先離去﹐使自己無緣當乘龍快婿。

    楊巨源那句“清潤潘郎玉不如”﹐中的玉﹐說的是玉環﹐也指的是弄玉。

    我們再來看第二證人的證詞。

    李紳《鶯鶯歌》﹕
    “伯勞飛遲燕飛疾”,勞燕分飛﹐一快一慢。
    “黃姑上天阿母在”,黃姑指的是牽牛星仍在天上﹐阿母這證人也還在。

    元稹的《古決絕詞》還有這幾句﹕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已焉哉!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

    元稹的《會真記》有隱情﹐不似表面那樣簡單。我個人的讀後感。

    ReplyDelete
  126. 白居易寫「感故張僕射諸妓」,內容說白點,就是「妳們主人花那麼錢買妳們,訓練妳們,如今他死了,妳們怎不跟著死?」這樣冷酷的內容,不也表現了白居易不重視這幾位歌妓(即前面所說地位低下的婦女)。

    關盼盼有沒有讀到白居易燕子樓和詩,盼盼什麼時候身亡,實無從探討。盼盼臨終時所吟的二句,來源也可疑,且無頭無尾的,也未必與白居易有關。如果「兒童」是指年已過半百的白居易,那麼這位可憐女子的後半生,一直是在白居易的侮辱之下生活,而白居易絲毫不覺。

    光年兄已討論新的題目,而我還留在很前面,花兒要錯亂了~ ^^

    ReplyDelete
  127. 真把我弄得錯亂了!二難兄的意思是,白居易逼死關盼盼這一說,根本不存在?您也不能因為人家沒有嫁給張建封,就把戲台拆了嘛!呵呵...^^

    我重新整理一下,推論:張愔過世後,白居易寫詩諷之(也能解為在嘲諷張愔吧?生前不惜重金買小姐,花那麼多心力調教,這會兒走了,又帶不去!),而關盼盼此時並沒看到這首嘲諷的詩。如果看到,也有心要殉葬,實在沒有必要在十六年後才表態。時間點與心態都說不過去。且關盼盼以絕食的方式自盡,這口氣若不夠足,撐不下去的。所以我想,嘲諷詩還是在她臨死之前看到的。

    寫詩的時間未必等同第一時間看到的時間,以前的資訊傳播不若現代,有可能盼盼於張愔過世後便獨居燕子樓,與世隔離,沒有看到那首詩。

    前頭我有提到,繼長恨歌之後,白居易的琵琶行又滿街傳唱,大概紅到連深居簡出的盼盼都風聞,才想起這位大才子曾封自己為花中之王,所以才請張仲素拿詩給白居易。有可能當時白居易回和的詩也引起大家的注意,才有多事者重提舊事,把舊詩翻出來,意為:你現在倒同情憐惜佳人了,想當初,你怎麼說的?(白居易得罪的人不少啊!)

    這樣,張仲素也就沒什麼嫌疑了!...^^

    ReplyDelete
  128. 光年兄的資料,我得把書找出來看,晚點兒回來回...^^

    ReplyDelete
  129. 想必光年兄是把《鶯鶯傳》找來看過了...^^

    這裡可能有點兒誤會,楊巨源的崔娘詩,是在張生把鶯鶯的情書公諸於友人間之後,被鶯鶯對張生的感情感動後才寫的:『張生發其書於所知,由是時人多聞之。所善楊巨源好屬詞,因為賦崔娘詩...』,詩中云:『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銷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前兩句在說張生與鶯鶯是才子佳人。中庭蕙草是指鶯鶯沒錯,所謂蘭心蕙質,形容鶯鶯如初春純潔的蕙草。後面兩句則說,風流才子對佳人的思念以及佳人滿紙的傷心淚。(風流既是形容才子,腸斷當然是形容蕭娘...^^)

    潘郎早先是指潘安,後世成了美男子的通稱;蕭娘亦是女子的通稱。(心儀的女子稱蕭娘,心儀的男子稱蕭郎)

    楊巨源的詩之後,緊接元稹的會真詩,詩中最後一句:"蕭史在樓中",是張生因意識到與鶯鶯兩人的距離(有人說鶯鶯原是出身卑微的),感嘆自己終究不能將鶯鶯視為弄玉為伴侶,這裡表明了要與鶯鶯分手的決心。所以之後才有:『張之友聞之者,莫不聳異之,然而張志亦絕矣。』這句。

    也就是說,鶯鶯與張生的感情事,張生是很公開的,一開始可能還沒想到分手,兩人書信往返友人都知道,也被感動,所以後來聽到張生決定分手,都很意外。為了自圓其說,張生才會說出那段妖啊,魔啊之類的渾話。

    光年兄不要被元稹的多情詩詞給矇蔽了,元稹一生追逐名利,娶妻也是找對自己仕途有幫助的。他的悼亡妻詩很有名:「曾經滄桑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但這詩寫完沒多久,他便又與別的女子鬧出轟轟烈烈的愛情。陳寅恪會把他罵一頓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當然喜歡張生是被抛棄的一方,但從鶯鶯傳本身可能找不到頭緒,還得從元稹的生平去考證...^^

    ReplyDelete
  130. 呵呵﹗妳已先將元稹定罪﹐所以不願意看見他輕易逃獄。如果全依市面通俗的解法﹐當然是死棋。有沒有辦法先跳出框架﹐看看故事可能是這樣發展的﹖

    鶯鶯與張生(元稹)在普救寺西廂月夜約會﹐鶯鶯當場送張生玉環私定終身﹐約定張生京城及第後迎娶。不料張生應考落榜﹐無臉再見鶯鶯﹐決定等兩年後重考上榜後﹐再履行婚約。鶯鶯久候不得張生訊息﹐認定張生始亂終棄﹐不願空等下去﹐決定另嫁他人。李紳《鶯鶯歌》有句﹕“垂楊綻金花笑日”﹐或許是嫁入豪門。張生得到消息﹐痛不欲生。

    在如此背景下﹐元稹認為鶯鶯應堅守承諾繼續苦等﹐於是懷著失戀的憤憤心情﹐寫下《古決絕詞三首》(全詩站在貞烈女子的角度)和《會真詩》。同時好友楊巨源寫了《崔娘詩》﹐李紳當時也寫了《鶯鶯歌》﹐多少表達同情元稹的立場。

    元稹貞元十七年進士科考落榜﹐發憤圖強﹐貞元十八年冬﹐參加貢 舉。次年春放榜﹐與白居易同任校書郎﹐兩人從此結識。或許由愛生恨﹐或許基於報復心理﹐他與高官韋夏卿的女兒韋叢﹐閃電結婚。

    貞元二十年,元稹寫成傳奇小說《鶯鶯傳》﹐將本身的經歷渲染改寫﹐加油添醋﹐成愛恨交加的小說﹐表面自承始亂終棄﹐其實全篇意旨在嘲諷討伐。

    後人不解元稹故事中的嘲諷真意﹐倒果為因﹐始終認定他始亂終棄的情節。其實元稹至死前﹐仍對鶯鶯念念不忘。

    ReplyDelete
  131. 有人說元稹之所以對鶯鶯念念不忘是因為那是他的初戀!...^^

    我之定罪元稹,不是因為他始亂終棄,而是因為他的報復行為。即便女方變心,男方都沒有必要把閨房之事,巨細靡遺地昭張於世(會真詩寫得多露骨啊!)。同樣的情況,女方無論積於道德或社會觀感,都無法作出這種事。事實上,元稹始亂終棄罪還小些,挾怨報復才可恥。元稹的行為,放在現代,就是男女分手後,竟還出示對方的裸照。

    多年後,鶯鶯不願見他,不是因為恨他始亂終棄(或因為自己變心沒臉見他),而是因為不恥他的行為: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這當中,多少委屈?

    ReplyDelete
  132. 也是因為元稹的會真詩寫得太露骨,太寫真,才露了馬腳,若非親歷其境,怎生如此入戲?張生即元稹,不打自招!...^^

    ReplyDelete
  133. 元稹絕非薄情之人﹐後世人給他戴上大帽子﹐心理暗罵他﹐其實相當冤枉。元稹不但有情還算有義﹐然而對不同的女人﹐情義分量有所差別。

    好不容易重考上榜﹐心愛的女人卻已離他而去﹐元稹的心理不平衡﹐非找個人取代﹐於是匆匆攀上韋叢。但紅顏薄命的韋叢﹐沒和元稹過上好日子﹐年紀輕輕﹐二十七歲就過世了。

    元稹對韋叢﹐義重於情﹐對她的生前﹐悲無緣享福﹐對她的死後﹐懷愧疚之情。

    遣悲懷三首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複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皆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對鶯鶯(雙文)﹐則情大於義。對她的思念﹐都保留在原始的青春狀態﹐初戀的情懷﹐日思夜想﹐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復復﹐歷久彌堅﹐不曾因時間而流動。

    二十年來曉寺情﹐閨房露骨會真詩。元稹夢裡的巫山雲雨﹐女主角會是誰呢﹖

    元稹的那首詩﹐“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又是為誰寫的呢﹖妳說。

    ReplyDelete
  134. 呵呵,光年兄這一題怎麼專替男士們開脫?

    《會真記》最後寫張生藉故去看鶯鶯,對鶯鶯沒有接見他又有怨懟,這就已經看出,張生並不如自己對友人所說的,視鶯鶯為妖魔,對這位勇於半夜翻牆(翻越禮教)追求愛情的小情人還是很懷念的。

    多情並不能成為無義的藉口或掩飾,真愛一個人,怎麼可能把對方的獻身過程白紙黑字地公諸於友人間?即便放在今日來看,都是很不堪的,更何況在一千多年前?

    在我看來,無論元稹後來怎麼想念崔鶯鶯,怎麼悼念亡妻,怎麼個除却巫山不是雲,都難抵他寫下《鶯鶯傳》對一個女性的傷害...那怕是崔鶯鶯先離開他。不過,也虧得元稹敢寫,自《鶯鶯傳》之後,開了唐人小說的先河,形成它的文學價值。

    ReplyDelete
  135. 呵呵﹗不是薄情之人﹐並不等於道德高尚的人。誰知道元稹寫的是實情還是出於想像﹖

    作家本質上﹐都有些曝露狂的傾向﹐身邊不管什麼大小事都可變成文字。和詩人或作家當朋友﹐成為他或她人生經驗的一部份﹐就附帶有隨興順筆而出的風險。譬如說﹐有些人養的狗狗﹐種的花草﹐隨身的手機殼﹐都成為寫作的題材﹐一樣也不放過。嗯﹐好像還公開棕子的裸體照。

    ReplyDelete
  136. 哈哈哈,害我這麼晚了還發出恐怖的笑聲!鄰居說不定要報警抗議了!有這麼賴皮的嗎?反將一軍?

    說作家喜歡寫身邊的人的故事,忽忽算是一個。她的《明明不是天使》每篇故事的主角皆有所本,幸好她都匿了名。說到這兒,就稍稍可以原諒元稹了,他既寓身於張生,又把鶯鶯的出身及姓名作了偽裝...也算是稍有良心啦!...^^

    ReplyDelete
  137. 說到這兒,就稍稍可以原諒元稹了,他既寓身於張生,又把鶯鶯的出身及姓名作了偽裝...也算是稍有良心啦!...^^

    接著說...

    不像李敖,寫自傳時把曾經交往的女性友人的真實姓名都寫出來,不管對方是否已有家庭...

    ReplyDelete
  138. thinktank98July 01, 2012

    大爆笑~~ 我笑得更大聲

    所以千萬莫跟史學家談情說愛 雖然李敖也曾為情自殺過 跟小說家文學家談情說愛 則是很有入戲或出名的危險 我還想到張毅 這是另一個張生

    情變之後 男女雙方的各說各話 可以寫成不同的劇本

    ReplyDelete
  139. 思坦兄這話也有意思,不要跟”史學家”或”文學家”談感情...青春年少時,誰知誰將來會是誰?十七八歲,連自個兒是誰都還弄不清呢!...^^

    ReplyDelete
  140. thinktank98July 02, 2012

    要是以我是法家實事求是的觀點 白居易跟關盼盼之間 是沒有情愛的 悲劇就是白居易寫詩嘲諷了這一個憂鬱症患者 讓她絕食而亡

    而元稹跟他表妹就是真正有情愛的 而且還愛的很深 到老了 都還忘不了 我也投元稹一票 他沒那麼壞 只是多情了一點 又太愛寫了 而且他是鮮卑之後 蠻族的感情血液比較熱情 不像漢族的感情比較冷淡保守

    男人為了仕途 巴結一下當權者往上爬 不能算錯啊 每個想升官的人都馬是這樣 這也讓元稹當到了宰相

    ReplyDelete
  141. 元稹多不多情,勢不勢利,無關對錯,但男女分手,把兩人的親密照片拿出來示眾,這也無關法律,這完全是一個男人的品德與風度問題。

    ReplyDelete
  142. 愛情的力量是驚人的﹐可相吸互引﹐也可粉身碎骨。愛恨本是一線隔﹐情場瞬間變戰場。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與其獨自舔傷﹐不如玉石俱焚。當愛情讓一個人失去理智﹐走向報復性的毀滅﹐無關漢族或鮮卑﹐全都可怕。

    元稹﹐假托一個貞烈女子寫下《決絕詞》﹐可感受到他失戀時的憤情與絕別的失望﹐其中雖有強烈的指責和不滿﹐但還還算是相當的理智。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愿為庭前紅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見,相見故心終不移。
    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
    分不兩相守,恨不兩相思。
    對面且如此,背面當何如?
    春風撩亂伯勞語,部況是此時拋去時。
    握手苦相問,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決絕,妾意亦參差。
    借如生死別,安得長苦悲!
      
    噫春冰之將泮,何予怀之獨結?
    有美一人,于焉曠絕,一日不見,比一日于三年,況三年之曠別!
    水得風兮小而已波,筍在苞兮高不見節。矧桃李之當春,競眾人之攀折。
    我自顧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皚皚之若雪?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余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
    已焉哉!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結。那堪一年事,長遣一宵說?
    但感久相思,何暇暫相悅!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列。
    生憎野鶴性遲回,死恨天雞識時節。曙色漸曈曈,華星欲明滅。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時徹?有此迢遞期,不如生死別。
    天公隔是妒相連,何不便教相決絕!

    元稹寫《決絕詞》時﹐還未與韋叢結婚。說他見異思遷﹐拋棄舊愛實屬冤枉。

    然而在鶯鶯別戀之後﹐元稹志願承擔始亂終棄的罪名﹐卻不是一般常人能做到的。

    愛情的力量總是令人驚訝﹗太偉大了﹗

    ReplyDelete
  143. 呵呵﹗不要老是光想著元稹那首露骨的會真詩﹐可以四處觀賞一下呀﹗

    也看看人家分手前﹐寫的《鶯鶯詩》:
    殷紅淺碧舊衣裳,取次梳頭暗淡妝。
    夜合帶煙籠曉日,牡丹經雨泣殘陽。
    低迷隱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頻動橫波嗔阿母,等閒教見小兒郎。

    艷極翻含怨,憐多轉自嬌。
    有時還暫笑,閒坐愛無憀。
    曉月行看墮,春酥見欲消。
    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再看看人家分手後寫的﹕
    牆外花枝壓短牆,月明還照半張床。
    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臨死前寫的﹕
    心想夜閒唯足夢,眼看春盡不相逢。
    何時最是思君處,月入斜窗曉寺中。

    要是這種情痴也算是薄情郎﹐那全天下就找不到什麼有情人啦﹗不騙妳。

    ReplyDelete
  144. “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元稹)

    瞧﹗人家是多麼的深情呀﹗

    光憑這句詩﹐我覺得妳就應該批准元稹的特赦。

    拜託啦﹗

    ReplyDelete
  145. 呵呵,光年兄是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對元稹的失戀心情很是同情嗎?...^^

    只是,會真記中鶯鶯一直沒有原諒他(一直不肯見他),可想而知,那傷害是很巨大的。鶯鶯為什麼離開元稹不可知,但從”為郎憔悴卻羞郎”,可以看出鶯鶯對元稹也是有思念的,如果是因為環境所迫不得不別抱,元稹所作豈不更加過度?

    可光年兄把”看花時”都搬出來了,怎麼好?呵呵...
    容我想想?...^^

    ReplyDelete
  146. 元稹沒有自願承擔始亂㚵棄的罪名啊,【會真記】最後結語是:『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元稹並未擔負始亂終棄的罪名。(後人才以此冠之)

    光年兄似乎很被元稹的多情或深情感動 ? ...雖說理工科的人木頭,但有個好處,就是比較不擅欺哄,反倒蠻容易被騙,哈哈哈!文人,尤其詩人,情詩中的情,常常是”擬真”,卻未必是真!...^^

    我想到胡蘭成七十歲時寫《今生今世》,把張愛玲與他的往來過程,及張愛玲寫給他的情書,說的情話昭然於世,完全罔顧張愛玲一生的低調與隱私...自命風流,又自作多情,要不是因為張愛玲愛他,我真想把他痛罵一頓...

    所以...元稹上訴無效,維持原判...^^"

    ReplyDelete
  147. 哈哈﹗妳這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我想起一個人。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有這麼一段:
    有一天﹐林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裡拿著花帚到院裡葬花。寶玉放下手邊的書,想幫她收拾。黛玉問那是什麼書?寶玉慌忙藏起﹐答說是《中庸》《大學》。林黛玉不信﹐一把搶了過去﹐看得出神﹐越看越愛﹐心內還默默記誦。

    究竟是什麼書那麼好看呀﹖呵呵﹗是《會真記》。寶玉開玩笑﹐將黛玉比作鶯鶯﹐說是那傾國傾城貌。林黛玉微腮帶怒,薄面含嗔,罵寶玉﹕“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豔曲弄了來”。

    好耳熟﹗前頭好像聽某人說過一句話﹐“會真詩寫得多露骨啊!把閨房之事,巨細靡遺地昭張於世”怎麼細讀起來﹐和林黛玉的那句話﹐就那麼心神相印啊﹖

    嘴裡罵歸罵﹐心頭還是默默記誦﹐越看越愛。

    葬花花又開﹐年年生鮮花。殞玉玉不滅﹐代代有美女。幾百年都過去了﹐美女還是一個模樣。

    ReplyDelete
  148. 》【會真記】最後結語是:『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
    》情詩中的情,常常是”擬真”,卻未必是真!

    情詩的作者是元稹。【會真記】的作者是元稹。情詩持續一輩子﹐【會真記】成於一瞬間。

    被拋棄的是元稹﹐元稹姓元不姓張。元稹寫【會真記】﹐旨在嘲諷虛擬的張生。

    這兒明擺著﹐證詞選擇性的採用﹐有司法不公的嫌疑。

    如真要定罪﹐應是虛擬的張生﹐而不是真實的作者。不能因為扮秦儈的角色﹐演得太逼真﹐就把演員槍斃啊﹗是嗎﹖

    ReplyDelete
  149. 想想秦儈也是冤﹐宰相能不執行聖旨嗎﹖

    秦儈是被迫的﹐沒有選擇。元稹卻是志願的﹐痴情寧背薄倖名﹐還是相當偉大。

    ReplyDelete
  150. 林黛玉在紅樓夢 (第三十五回)自比鶯鶯﹐心有淒淒焉﹐看這一段﹕

    一進院門﹐ 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不覺又想起《西廂記》中所云"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二句來﹐因暗暗的嘆道﹕"雙文﹐雙文﹐誠為命薄人矣。然你雖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並連孀母弱弟俱無。古人云‘佳人命薄' ﹐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勝于雙文哉﹗"

    哈哈﹗又是一段感人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自古美女﹐惺惺相惜﹐對號入座也特別地順手。

    美女法官判案﹐情終歸大於理。可是那元稹﹐理虧卻多情啊﹗不是嗎﹖

    ReplyDelete
  151. >>和林黛玉的那句話﹐就那麼心神相印啊﹖
    呵呵,不小心留了呈堂證供。

    想起另一位小姐,薛寶釵。有一回大家行酒令,黛玉順口唸了幾句西廂記和牡丹亭的詩句,寶釵聽到了,按下不表,第二天把黛玉拉到一旁興師問罪:『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屋門的女孩兒!滿嘴裡說的是什麼?妳只實說罷!』
    這兒透露什麼?寶釵自個兒也偷看【西廂記】呢!...^^

    元稹要是得知千年後有位辯護律師這麼極力要幫他翻供,不知要怎麼感激拜謝...^^
    >>被拋棄的是元稹﹐元稹姓元不姓張。元稹寫【會真記】﹐旨在嘲諷虛擬的張生。
    光年兄回頭看看,【會真記】裡明明寫著:『河南元稹亦續生會真詩三十韻...』,寫露骨「會真詩」的,可是元稹本人啊!...他原想讓張生”置身事外”,卻不小心露了馬腳...

    ReplyDelete
  152. 是有人替秦儈翻案,只是中國人向來漢賊不兩立,既然岳飛「盡忠報國」已經千古永垂,秦儈就不得不扮演「奸侫」之臣...往好處想,這樣也算永垂千古...^^

    前頭不是說過【會真記】寫得露骨?自【會真記】後,小說有了另一方向的發展,才有之後的【西廂記】,甚至【金瓶梅】,元稹雖負罵名,也算留了名...^^

    ReplyDelete
  153. 元稹的多情我並不懷疑,但情到多時轉為薄,對每位女性都多情,也就是對每個都薄情了。

    而且有人說元稹非常好色:『不但見女色即動心,且甚至聽女色而懷鬼胎』,原來這位仁兄還是唐朝版的西門慶,哈哈哈!這種多情,就...敬謝不憫了!(不知雙文小姐是不是因此離開他?)...^^

    ReplyDelete
  154. #152, 我要說的是,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多次提到【西廂記】,可想而知其影響,而他為什麼要把【西廂記】放進來呢?曹雪芹在表揚崔鶯鶯勇於突破傳統,追求自己愛情的勇氣...一面也對比了【紅樓夢】裡,可憐的寶黛戀終究屈服於社會價直,而形成悲劇。

    黛玉自比雙文,又嘆不如雙文,是有原因的。

    ReplyDelete
  155. 在臉書晴媽提醒我,七月四日,結婚紀念日哩...^^

    祝光年兄,獨立日假期愉快,祝我自個兒結緍紀念快樂...^^

    ReplyDelete
  156. 我同意元稹的《會真詩》和《古決絕詞三首》﹐楊巨源的《崔娘詩》﹐李紳的《鶯鶯歌》﹐都是在元稹被鶯鶯拋棄後的第一時間完成的﹐可信度相當高。當時的元稹還是單身﹐他們三人的詩詞裡面﹐都沒有張生的影子。

    元稹重考上榜後﹐基於意氣用事﹐報復性地與高官女兒韋叢結婚。事後﹐元稹很可能與鶯鶯有不愉快地互動﹐引發他隔了一兩年後﹐再編寫《鶯鶯傳》的動機。

    元稹在《鶯鶯傳》的傳奇故事中﹐虛擬出一位張生﹐以本身故事為本﹐杜撰出始亂終棄的情節﹐主要的目的是討伐批判。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或許為了逼真起見﹐故事中借用太多元稹的實事﹐導致讀者完全忽略他的嘲諷用意﹐反而聚焦在後來杜撰的張生情節﹐再套回到元稹的身上。

    元稹為《鶯鶯傳》的畫蛇添足﹐付出慘痛的千年污名的代價。即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自作孽﹐也怪不得他人。

    幾代人過去了﹐也沒有人在意﹐大家只顧埋著頭﹐不理會實情隱因。公認他的壞﹐妖魔化不打緊﹐卻從不質疑為什麼一個壞人要如此大張旗鼓地公佈自己的罪行﹖公開地進行殘酷的自我譴責﹖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動機又為什麼﹖難道就真的一個“笨”字就行得通﹖

    ReplyDelete
  157. 或許元稹或崔鶯鶯都不值得同情﹐真正可憐的是韋叢﹐不過是取代另個人的影子﹐無辜地成為別人報復的工具。

    ReplyDelete
  158. Happy Anniversary!

    祝長長久久﹐永永遠遠﹗

    ReplyDelete
  159. 《會真詩》三十韻﹐當然全是元稹寫的﹐但他也考慮到可能會遭到妳的質疑。所以元稹在文裡前面曾提到﹕“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而紅娘適至。”

    如此一來﹐就可以接上後面那段﹐“河南元稹,亦續生《會真詩》三十韻。”表示兩段式接力完成。

    “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行雲無處所,蕭史在樓中。”﹐兩人本來相約結為美滿夫妻﹐一道上天成仙﹐如今妳先飛走﹐讓我一個人獨守空樓。《會真詩》裡這段﹐可以讓人感受到落單的他﹐那無窮至極的失望﹐和被遺棄後無言的悲憤。

    ReplyDelete
  160. 紅樓夢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填了一闋《唐多令》﹐柳絮詞: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捨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痴葬落花春不留﹐林黛玉。
    盡日傷春春不知﹐關盼盼。
    嫁與東風春不管﹐崔鶯鶯。

    風裡飄泊的團團柳絮﹐漫天飛舞。花非花﹐霧非霧。任隨命運的擺佈﹐一路而去。如同朝雲﹐最終消逝於茫茫的青雲天際。

    ReplyDelete
  161. 光年兄近來讀這麼多古典詩詞,有沒有覺得,詩,還是”古”的有”韻”味?...^^

    您這位辯護律師,偏坦得太著痕跡了!...^^
    從【會真記】的全文及上下文來看,這句『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行雲無處所,蕭史在樓中』如果是元稹透露出被遺棄的感傷,不是顯得太突兀又不合理嗎?這句放在這裡應作如是解:「兩人的身份相距懸殊,太難超越,而小姐的行為又難以捉摸,我這個蕭史,還是留在樓中,妳就請便吧!」這樣,與下文的”張志亦絕矣”才有呼應。

    ReplyDelete
  162. >>真正可憐的是韋叢。

    這恐怕是唐朝官小姐們的命運,至於是不是可憐就見人見智了。

    唐朝因為科舉制度盛行,一些平民老百姓就靠科舉制度翻身,所以才有十年寒窗,才有賣與帝王家。當時學子們進京,人生地不熟,要想在京城出入,在朝廷得到舉薦,最好的方法便是找個有名望,有地位或有學問的人當老師,拜入門下,而老師門生眾多,要想得到最好的照顧,只好想辦法當女婿...

    而這樣的女婿,當得當然戰戰兢兢,低聲下氣,所以這些新科狀元女婿,下班後便往青樓跑,他們的愛情,有可能都是與青樓女子發生的,而不是與妻子。這也是唐人小說多出現青樓女子的原因。

    元稹是很典型的”佟振保”,紅白玫瑰分得很清楚,與紅玫瑰談戀愛,但娶的絕對是白玫瑰。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對他並沒有指責,人生很多時候,不得不作這樣的區隔。

    ReplyDelete
  163. 黛玉的《唐多令》,說的本來就是女子/青春/愛情的易逝,認真套進去,就會覺得感傷。想她小小年紀,十五六吧,就寫這樣的詞,真令人心疼...

    ReplyDelete
  164. 月夜西廂約會﹐共赴巫山之後﹐鶯鶯接著幾天不見人影。元稹寫了《會真詩》初稿﹐托紅娘轉交﹐鶯鶯讀了之後﹐感動地再接受了元稹。老實說﹐《會真詩》雖露骨﹐還挺管用的。《會真詩》在元稹滯留京城﹐等待重考時才全詩定稿。

    《鶯鶯傳》則是元稹隔了幾年之後再寫的﹐寫作意旨與當初約會心情已有很大的差異﹐卻全盤借用了《會真詩》全詩三十韻﹐所以整篇故事讀起來﹐內容並沒有整合順暢﹐有前後矛盾之處。

    《會真詩》有一段描寫﹐曉寺晨鐘﹐離別時的依依。
    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
    慢臉含愁態,芳詞誓素衷。贈環明運合,留結表心同。

    玉環在約會當天明明就送了。可是元稹偏偏到《鶯鶯傳》裡﹐將玉環改寫成是隨著別後的來信附寄的﹐露出事後杜撰情節的漏洞。如同妳說的﹐詩中透露出蕭史在樓中﹐更是與故事全盤脫節。

    不過也正是因為元稹在《鶯鶯傳》裡﹐原封不動地採納引進原版的《會真詩》《決絕詞》《崔娘詩》和《鶯鶯歌》﹐我們才有機會從矛盾之中發掘隱情和了解真象。

    ReplyDelete
  165. 從鶯鶯寫給元稹的信上,可以看到他們兩人原本就有婚約。如果元稹在文中所引友人的詩詞皆為原版,那鶯鶯的信也很可能就是原版。兩人最後究竟誰先毀了婚約並不可知,但可知女方也未必琵琶別抱在先,【會真記】記載,鶯鶯在兩人分手一年多後才嫁人。提出分手是一回事,各自婚嫁又是一回事。

    元稹的【會真詩】自:「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這裡開始,應該就是描述兩人分離後的情緒,「慢臉含愁態,芳詞誓素衷」是鶯鶯信裡描述自己寫信時的心態,所以這裡的「芳詞」應該就是指鶯鶯的來信,後面這句:「贈環明運合,留結表心同。」的時間點也就接上了。

    張生對情人寫會真詩,說出這位仁兄,分不清情人跟妓女呢!...^^

    ReplyDelete
  166. 》「芳詞」應該就是指鶯鶯的來信,後面這句:「贈環明運合,留結表心同。」的時間點也就接上了。

    哈哈﹗好厲害的法官﹐不但採自由心證﹐連時間都是老娘說的算﹗

    可是元稹的會真詩裡﹐‘贈環明運合,留結表心同。’的下一句﹐是‘啼粉流宵鏡,殘燈遠暗蟲。’

    請法官大人明鑑﹐天都還沒全亮﹐人都還在西廂房裡﹐鶯鶯怎麼就寄起情書來了呀﹖

    ReplyDelete
  167. 呃...我是故意那麼說的,測試一下您有沒有認真看完會真詩!...^^"

    ReplyDelete
  168. 《鶯鶯傳》裡看張生﹐《會真詩》裡尋元稹。張生是虛擬人物﹐元稹是活生的真人。

    《鶯鶯傳》開頭介紹張生﹕“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

    《會真詩》裡的元稹﹐“因遊洛城北,偶向宋家東。”

    ‘宋家東’這詞﹐本源於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其中的一段﹕“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宋家東’原先代表美女﹐到中晚唐﹐詩人墨客就以‘宋家東’這詞當做高級風月場所的代名詞。

    唐朝名妓才女李冶(季蘭)的《春閨怨》﹕“百尺井欄上﹐數株桃已紅。念君遼海北﹐拋妾宋家東。”李冶曾被皇帝召見﹐但受到兵變叛亂的敵將牽連﹐最終遭亂棒打死。當時元稹五歲﹐長大後喜歡用宋家東的典故。

    另外崔涯有一首《雜嘲》﹐描寫一位過氣退休的藝妓。
    二年不到宋家東,阿母深居僻巷中。含淚向人羞不語,琵琶弦斷倚屏風。

    元稹虛擬張生時﹐刻意製造一個無辜的角色﹐特別賦予他相當單純的背景﹐別有用心。

    ReplyDelete
  169. 光年兄以為元稹的用心是什麼呢?...^^

    【會真記】之所以被視為是元稹羞辱女友的文章,便是元稹在文中多處暗示了崔鶯鶯是妓女的身份,而這妓女身份,究竟是鶯鶯的真實身份或元稹有意暗示在他眼中,這位在愛情裡太勇敢的女性不過是個妓女?雖然陳寅恪的考證,說鶯鶯是胡姬,但也有人反駁,以元稹的性格,是不太可能把”表妹”說成妓女,所以我個人看法是,如果是出於報復心態,元稹是有意在表現他對這段感情的輕蔑,視鶯鶯的行徑為妓女行為。

    要把自己塑造成無辜,無知,才好與後面的”善補過”相應合。而從整部【會真記】看來,這兩人都無辜吧?怪只怪元稹的報復手段太沒品,才會讓人生氣啊!

    ReplyDelete
  170. 光年兄跟花花真能聊,這題又要突破兩百篇?文字迷要準備好佔位置!^_^

    ReplyDelete
  171. 》光年兄以為元稹的用心是什麼呢?

    元稹在《鶯鶯傳》開頭介紹張生﹕“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是為了佈局﹐引張生下面這一段話﹕“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翻譯成白話說﹐就是“我不是對女生沒興趣﹐只是過去見過的都太普通了。一旦讓我碰到什麼絕世佳人(特殊的尤物)﹐就一定會留意動情﹐決不輕易放過。”

    元稹在《鶯鶯傳》結尾時﹐又讓張生發言﹐他說﹕"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意思說﹐崔鶯鶯是天生尤物﹐我張生沒本事招架﹐所以忍痛割愛。

    前後比照﹐暴起對暴落﹐達到最大程度的嘲諷效果﹐這也就是元稹的用心所在。

    ReplyDelete
  172. 是啊,其用心昭然可見!...^^

    >>就一定會留意動情﹐決不輕易放過。”
    元稹沒有光年兄誠實,雖然他的確不想放過,但既然先強調了張生的清純,之後當然不敢說出”決不輕易放過”的話...他還是虛施委蛇了一番:真遇到絕世佳人,也難免心動,由此可知我也不是完全不為情所動的太上之輩(太上忘情)...

    有趣的是,時代不同,找資料時順便看看討論,現在的年輕人,看到:『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都覺得太不可異議了,明明是說謊...^^

    ReplyDelete
  173. 星辰,文字迷大哥動作太慢,老是搶不到位子...^^

    ReplyDelete
  174. 元稹初見崔鶯鶯後﹐見人家不理他﹐就將兩首《艷詩》托紅娘轉交鶯鶯。全詩花言亂語﹐確實將鶯鶯當成妓女來挑逗。勸她別再躲藏﹐辜負大好春光。

    春來頻到宋家東,垂袖開怀待好風。
    鶯藏柳暗無人語,唯有牆花滿樹紅。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
    等閒弄水流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ReplyDelete
  175. 崔鶯鶯看了元稹的《艷詩》後﹐以一首《明月三五夜》將張生騙至西廂﹐然後發揮中華女兒一貫的美德傳統﹐怒斥張生﹐這算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 。。。。 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願以禮自持,無及於亂。”

    過了幾晚﹐張生臨軒獨寢,發現紅娘帶著枕頭和崔鶯鶯一起來了。

    我要是再敢說成是中華美女的固有傳統﹐肯定會被亂棒打死。

    只能解釋成這是元稹用心良苦﹐以戲劇性的落差﹐造成突兀嘲諷的效果。

    ReplyDelete
  176. 如果把【鶯鶯傳】的主題一直放在元稹身上,其實我們會錯失很多美麗的東西...^^
    姑且放下「結果論」,也就是先不管【鶯鶯傳】究竟是元稹的嘲諷或復仇之作,究竟是誰先變了心,回到文學的藝術性來看,光年兄可以看到崔鶯鶯這個人物的性格相當複雜且矛盾...

    崔鶯鶯對張生動情,很可能在張生援救崔家時便已發生,所以崔家宴請張生時,她彆彆扭扭地不肯出席見客,勉強出來,一見張生又「雙臉銷紅」...而後的春詞,豔詞,寫來寫去,少女情懷被催化,而後有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的大膽邀約。

    【鶯鶯傳】之所以成為唐人小說中最廣為流傳又被討論的原因,就是因為鶯鶯的表現太令人猜測,忽遠忽近,忽冷忽熱...而元稹幾乎用「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手法將鶯鶯小姐的幽微心事用書信寫了出來...在這裡,還是得向元稹敬個禮...寫得好!...^^

    另外提一點,在【鶯鶯傳】之前的小說中,女性角色在禮教與愛情的抉擇中,往往只能藉由「魂魄」去執行,如【倩女離魂】。崔鶯鶯是第一個不用「替身」而自己「翻牆」的女性...雖然最後被棄,但還是「委身於人」,沒有自殺,而且以死生不復相見來報復始亂終棄的情人...

    除了理解元稹,光年兄也可以深入理解一下崔鶯鶯嘛...^^

    ReplyDelete
  177. 鶯鶯傳的故事是元稹寫的﹐只能從單方當事人的說詞中尋跡覓蹤。

    然而在愛恨情仇的高漲情緒中﹐筆下的人物自然是扭曲不完整的。僅憑片面之詞﹐想要客觀理解崔鶯鶯﹐實在有技術上的困難。

    一般情侶分手﹐夫妻離異﹐因為恨之入骨﹐常常將對方說得不堪入耳。元稹讓虛擬的張生﹐承擔始亂終棄的罪名﹐多少說明他不忍心全盤委過他人﹐應該算是有情之人。

    ReplyDelete
  178. 光年兄不是很擅長為故事人物的靈魂生骨長肉嗎?呵呵...元稹既為崔鶯鶯賦予那樣的形象,光年兄就負責為崔鶯鶯畫出一幅感情地圖。

    不是說了嗎?先不去管元稹是不是張生,也放下故事背後的所有猜測,端從故事本身來看,崔鶯鶯許多行徑是很令人不解的。好比光年兄上頭提出的:她既發出邀請函給張生,為什麼又厲色以對?(因為矜持?),既然厲色,又為什麼能放下身段,幾日後自個兒抱著枕頭翻牆過來找張生?直到張生離去時,她幾次忽冷忽熱,而張生滯留京城,寫信給她,她的回信又是那麼深情不移?...元稹在這些轉折中,想說什麼?為什麼這麼說?

    這也是之前提到白居易與關盼盼時,我為什麼覺得把關盼盼的身份放進來,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畢竟崔鶯鶯的表現太吊詭了。

    ReplyDelete
  179. 元稹寫【鶯鶯傳】如果只是為了承擔始亂終棄的罪名,又何須醜化張生?張生把鶯鶯的信和信物拿與眾人傳閱,又說了一番「知過能改」的低論,這實在是君子不為的小人行徑。所以我想,他並沒有要承擔始亂終棄的罪名,而是在說明自己是主動分手的一方....

    ReplyDelete
  180. 花大人﹐ 那麼小女生走在馬路上﹐遇到迎面而來男生﹐雙臉銷紅﹐究竟是動情﹖還是害羞呢﹖

    ReplyDelete
  181. 想要揣摩元稹和崔鶯鶯內心的思慮和情緒﹐還得先了解他們的外在背景不可。

    元稹雖出生於世代為官的家庭﹐但八歲時父親過世﹐同父異母的繼承長兄不願供養後母﹐元稹只好跟著母親投奔娘家。基本上年輕元稹的物質環境並不富裕﹐在認識崔鶯鶯時﹐他本身的財力也是缺乏的。

    我初讀崔鶯鶯傳﹐就覺得非常奇怪﹐兵變結束後﹐為什麼崔家母女一直逗留在臨時避難的普救寺﹐遲遲不回家呢﹖似乎不太合乎常理。再讀到李紳的《鶯鶯歌》那一句“綠窗嬌女字鶯鶯”,就直覺‘綠窗’兩字有隱喻﹐但不知道意指什麼﹖

    最近一直在元稹和白居易的詩裡﹐鑽洞覓縫探線索。無意間讀到白居易的詩中有提到紅樓富家女﹐和綠窗貧家女的詩句﹐我方才恍然大悟﹐其實崔鶯鶯的家境並不好﹐滯留在寺中有她們的苦衷。如此分析之後﹐就發現元稹在鶯鶯傳裡寫的那段話﹐“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旅寓惶駭,不知所托。”﹐根本是子虛烏有﹐胡扯瞎編。

    崔母在普救寺向元稹求救﹐其實不止光是退兵而已﹐還另有企圖。

    ReplyDelete
  182. 呵呵,光年兄記性怎麼那麼好?我寫過街上遇到男生臉紅的事,但自己都忘了寫在那裡,您居然記得?或是湊巧?...(寫部落格真有點兒像當眾洗澡啊!...^^)

    小女生遇到小男生臉紅應是正常的害羞吧?但鶯鶯在普救寺與張生應該已經見過,況且設宴答謝恩人,為什麼托辭不舒服而不出席?這不是有些不尋常?我猜是有兩種情形:一是張生太色瞇瞇,鶯鶯意識到此人對自己有意圖,害怕見著;二是在普救寺時便對張生的才情發生傾慕,羞於相見...

    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延伸至後來的厲色與委身...

    ReplyDelete
  183. 嗯,鶯鶯出身低卑是有人考證出來,所以才說張生後來之所以棄鶯鶯,這是主要原因。(我前面提過當時的學子非依附權貴難在京城有一席之地)。元稹寫鶯鶯出身大戶人家,且又色藝雙全,目的是想掩飾張生趨炎附勢的事實。

    嗯?崔母另有企圖?願聞其詳...^^

    ReplyDelete
  184. 天下父母心﹐崔母當然希望女兒將來能過舒適的日子。如果嫁個有能力的女婿﹐那麼全家也就得以安頓。

    元稹有首詩《代九九》﹐其中多少吐露出這段經歷的甘苦﹐個中滋味。
    謾擲庭中果,虛攀牆外枝。
    強持文玉佩,求結麝香縭。
    阿母憐金重,親兄要馬騎。
    把將嬌小女,嫁與冶遊兒。

    我不認為鶯鶯對元稹一開始就動情。崔鶯鶯知道母親安排的飯局﹐有釣盡金龜婿的用意﹐所以心生排斥﹐老大不願意。先是推說生病﹐久久不出。被母親怒斥不懂事後﹐心不甘情不願﹐連衣服也懶得換﹐勉強出來。

    但元稹對崔鶯鶯可說是一見鐘情﹐情人眼裡出西施﹐覺得她出眾。元稹逗她說話﹐鶯鶯不理不睬﹐一句話也沒回應。

    ReplyDelete
  185. 嗯,這樣推理是可以成立!可有一個小小疑問,在普救寺時,張生也不具備金龜婿的條件啊!雖然靠關係幫崔家解決了問題,但本身還是個沒有功名的書生。我意思是...崔家媽媽要求真不高...^^

    ReplyDelete
  186. 飯局過後﹐崔母看出元稹對鶯鶯有意願﹐就假借紅娘之口﹐要元稹明媒正娶﹐當然 也提出包括(阿母憐金重,親兄要馬騎)的條件。在唐朝﹐貧男想翻身﹐不是靠婚姻﹐就得靠科舉。貧女就只有靠婚姻一個辦法。

    鶯鶯後來對元稹的表現﹐忽遠忽近﹐忽冷忽熱。她之所以如此令人費解﹐依我個人的判斷﹐鶯鶯和崔母當時還不了解元稹﹐處於掂斤估兩的階段﹐難免顯出患得患失的心態。

    當時的元稹當然沒有能力﹐一下子滿足崔母的條件﹐於是開出空頭支票。

    元稹的《會真詩》中有這一句﹕“言自瑤華浦,將朝碧玉宮”﹐我的解讀是﹐離開浦州後﹐我赴京趕考﹐高中之後﹐就自然飛黃騰達﹐好像住進碧玉宮。

    鶯鶯半夜翻牆獻身﹐我覺得當時她下定決心﹐姑且相信元稹的自信﹐為自己的將來豪賭一次翻身的機會。

    鶯鶯很聰明﹐也很勇敢﹐可惜元稹不爭氣。

    ReplyDelete
  187. >>言自瑤華浦,將朝碧玉宮,
    接著「因遊李城北,偶向宋家東。」

    這話是在寫鶯鶯。意思是:這位小姐說她是來自”瑤華浦”(好像是洛神住的地方,我還沒查),要去”碧玉宮”,因為遊長安(唐朝是李姓天下,李城指長安城),來到了宋玉家的東鄰。

    表面意思如上,但實際是在說鶯鶯表面是去神佛,實際是跑到西廂與張生溫存...偷情的意味溢於言辭。

    鶯鶯主動獻身,想必有一番考量及決心,但如果只是因為想賭個金龜婿,實在冒了太大的風險,畢竟籌碼不只是清白,還有聲譽--我相信她是愛張生的,只有愛情才會讓女人同時勇敢又糊塗...^^

    ReplyDelete
  188. 紅娘向張生建議提親的事,張生的回答真是令人發噱。他說提親還要費時幾個月,他等不及了...等不及什麼?呵呵...有這樣的嗎?擺明了要先佔人便宜呢!也許鶯鶯的矛盾源於此,她對張生只有獻身或不獻身的問題,而不存在未來,也不存在論及婚嫁...張生一開始便把目的說得很清楚了!

    ReplyDelete
  189. 元稹最初的挑逗是抱著玩玩而已的心態﹐而鶯鶯則是認真地下一生的賭注。

    如鶯鶯的情書所言“愚陋之情,永謂終托。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幘。沒身永恨,含歎何言?”鶯鶯翻牆後﹐羞愧地失蹤幾天。

    西廂約會﹐乾柴烈火﹐釋放出壯觀的愛情煙火。元稹寫下《會真詩》﹐以會真之名﹐表明自己的真心誠意﹐終於贏得鶯鶯的回心轉意。

    這對愛偶在滄海之中﹐在巫山頂上﹐立下他們水雲誓言﹐畫出未來的藍圖﹐金碧輝煌的宮殿﹐像玉那樣堅潤不渝,如環一般終始不絕。嗯﹐我比較喜歡這樣‘碧玉宮’的解釋。

    帶著玉環﹐髮絲﹐情書﹐和鶯鶯期盼﹐元稹赴京城的考場﹐卻一戰失敗。

    ReplyDelete
  190. 也有可能因為一戰失敗,才使他想要另謀出路。

    元稹落榜後,寫了封信給鶯鶯,既不是述說相思情意,也不是請鶯鶯信守誓言,等他捲土重來,而是直接勸鶯鶯看開點!這個舉止也是很有意思,落榜滯留京城是有可能,無顏見江東父老嘛,但當下就意識到這段感情不會有結果,揮書告別熱戀中的情人,一點兒想要挽留的跡象都沒有,實在耐人尋味。

    有人說男人的愛情,不一定是為了身體,但愛到了身體,也就愛到了最高點。張生的行為,完全印證這個說法。長安城裡,滿城盡是顏如玉,且近水樓台先得月,而追求崔鶯鶯的路途又「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最簡便的捷徑當然是另起爐灶。

    只是,與鶯鶯的一段情眾人皆知,此時提出分手,要如何自圓其說?於是,口對心,心對口,自己說服自己,把鶯鶯妖魔化,給自己一個「善補過者」的藉口,也就順理成章了。

    ReplyDelete
  191. 言自瑤華浦,將朝碧玉宮。
    因遊李城北,偶向宋家東。

    呵呵﹗元稹的會真詩﹐寫的是兩人的洞房花燭夜。好不容易﹐好戲漸入佳境。兩人的枕邊細語﹐就光聊幾個地名﹖台北龍山寺﹐國父記念館﹐淡水夜市﹐東門市場﹖還是說﹐“嗯﹐妳本該上佛堂唸經﹐但是走錯房間了﹖”

    或許元稹說的是﹐“儘管放心跟我走。保證帶妳去美妙的地方﹐這我有經驗。”

    ReplyDelete
  192. 哈哈﹗不管天塌下來﹐或地裂開來。妳就是一口咬定﹐是元稹想要另謀出路。“元稹聽好﹐誰叫你花心﹐敢惹到本娘子心頭﹐非讓你好看﹗”

    元稹是有抱負的書生﹐一戰失敗,還有機會﹐再考就是。然而元稹先前向鶯鶯和崔母﹐拍胸膛保證﹐考上就一定回來娶鶯鶯的支票黃牛了。既沒有功名﹐仍舊兩手空空﹐人家怎敢再嫁﹖厚著臉皮回來﹐即使鶯鶯肯嫁﹐崔母也不會答應。一家子怎活﹖

    元稹唯一能做的﹐就是留在京城﹐將空頭支票再延兩年﹐希望鶯鶯繼續等他。

    從張巨源的《崔娘詩》和李紳的《鶯鶯歌》看來﹐“中庭蕙草雪消初”﹐“伯勞飛遲燕飛急”﹐元稹的信用破產﹐他兩年之後發跡的大話沒被接受﹐婚約延期的申請被退回﹐是鶯鶯想要另謀出路。

    實在也怪不得崔母或鶯鶯﹐世上有誰能保證元稹兩年後一定會上榜﹖鶯鶯已經賭輸一把﹐不學乖﹐繼續再賭﹖該為自己想想﹐青春不留。與其空等下去﹐不如忍痛割捨。

    元稹的如意算盤打不通﹐心情不好。斷腸之後﹐便將鶯鶯的情書公開了。

    兩年後再考上榜﹐一切都已來不及了。元稹丟了鶯鶯﹐卻結識白居易。

    “行雲無處所,蕭史在樓中。”弄玉已鳳飛。

    元稹後來娶韋叢﹐再找鶯鶯﹐吃了閉門羹﹐就開始編起《崔鶯鶯傳》﹐一部份照事實﹐另一些就胡謅﹐時間順序調一調﹐另外找個張生當槍手(既沒花錢﹐又不會讓韋叢生疑)﹐所以稱之為小說傳奇﹐不必負文責。

    ReplyDelete
  193. 看來元稹的【會真詩三十韻】很合光年兄味口,日夜徘徊不去啊!哈哈哈!
    您意思是說,那幾個地名換成白話,就是.....(我不好意思翻出來...^^)?

    雖然元稹的這首會真詩三十韻,有人稱為唐朝的寶貝,開了情色文學的先河,但畢竟是出於詩人之手,除了春色描繪,人家還是有故事性的。在『言自瑤華浦,將朝碧玉宮。因遊李城北,偶向宋家東。』之前,『珠螢光文履,花明隱繡龍,瑤釵行彩鳳,羅披掩丹虹』』這幾句在描寫鶯鶯出場時的衣飾與風采,接著「言自...」句,當然是說她的行蹤,而後才開始『戲調微初拒,柔情已暗通』,人家還沒開始,那就天上人間了?光年兄比張生還心急...呵呵...

    ReplyDelete
  194. 不是說了嗎?元稹另謀出路我也不怪他,上頭也說,追求鶯鶯的路「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指的就是崔母可能的攔阻。

    光年兄說元稹寫信要鶯鶯繼續等他,並沒有證據證明此點啊,他落榜後,寫信給鶯鶯「因貽書於崔,以廣其意」,意思是告知鶯鶯實情,並勸她想開點。想開什麼?無非是兩人的感情。所以鶯鶯的回信才會如此沉重悲傷:『豈期既見公子,而不能定情。』

    張生宣稱鶯鶯是妖孽之後,歲餘,鶯鶯才「委身於人」,說不定是鶯鶯一怒之下,嫁人報復也說不定。

    ReplyDelete
  195. 唐人小說稱為變文,是古典小說的雛形。元稹的會真詩,細膩描寫鶯鶯的衣飾及房中擺設,在後來的西廂記,紅樓夢甚而金瓶梅都可看到同樣的手法,一直到張愛玲,都在這個傳承之中...

    ReplyDelete
  196. 元稹知道崔母的條件﹐是自己考不上﹐能怪誰呢﹖既然無法實現先前的承諾﹐別人自然沒有義務再守約。

    元稹當然沒臉寫信要鶯鶯繼續等他,不過根據他寫的決絕詞﹐元稹心理暗暗希望﹐鶯鶯能像個貞烈女子﹐主動等他。一如天上牽牛織女星,相見故心終不移。

    ReplyDelete
  197. 哈哈﹐真正喜歡看會真詩的﹐或許還是女生多。前有林黛玉﹐後有某某人。

    元稹花了心血﹐為鶯鶯寫下會真詩。跟鶯鶯分手後﹐也許捨不得自己的曠世巨作﹐從此銷聲匿跡﹐不見天日。想了又想﹐還是不甘心﹐於是生出編寫《崔鶯鶯傳》的念頭﹐為的就是要讓會真詩傳世﹐造福後代女同胞。

    天資聰穎的曹雪芹﹐跟元稹拜了師﹐傳承異彩文學﹐寫了寶玉在夢裡﹐隨秦可卿遊太虛幻境。青出於藍﹐從此紅樓取代會真﹐領盡風騷。也培養出一大批敢愛敢恨﹐智勇雙全中華優秀女童軍。

    少女鏡前試罩鉤﹐
    微光蒙被閱紅樓。
    羞思赧想幻雲雨﹐
    郎在哪兒盡是愁。

    ReplyDelete
  198. >>元稹心理暗暗希望﹐鶯鶯能像個貞烈女子﹐主動等他。
    這也是一種不負責,把主動權抛給女方,自己保留自由的權力,就算始亂終棄,也可以說:我沒讓妳等啊,是妳自己要等的...元稹可真是打盡如意算盤,包贏不包輸...

    ReplyDelete
  199. >>真正喜歡看會真詩的﹐或許還是女生多
    那是因為男生看無所謂,女生看就被記錄了...^^

    少女鏡前試罩鉤﹐
    微光蒙被閱紅樓。
    羞思赧想幻雲雨﹐
    郎在哪兒盡是愁。

    呵呵,這是在說無名網站上那些自拍的小美眉嗎?唉,現代的美眉,大大不如大觀園的眾裙釵,美,失之含蓄則不全矣!

    ReplyDelete
  200. 鶯鶯地下有知﹐當謝謝花花如此捧場。一鞠躬。

    花花如花花不如
    鶯鶯聽鶯鶯動聽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所以,睡吧!- 悼忽忽

借代/Marga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