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的工筆畫--談張愛玲作品的敘事性

不知道說了會不會被張迷丟石頭?

對張愛玲的文字,我是深深著迷。因為字字說到人心嵌深處。她能說出妳想得到的,也能說出妳想不到的;能說出妳體會到的,也能說出妳來不及體會的;能說出妳的想像,也能為妳編織想像。

但這種描述的功力,放在小說裡,有點過於舖陳。

也許我喜歡紅樓夢那種用對白動作來"演"出人物性格的表現方式,所以對她這種,每一場內心戲都描述太透徹,有點覺得她說得太多了。整部作品,往往像一幅白描的工筆畫,纖維畢現,但略顯蒼白。

但也正因此,我們不必去猜測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或結局,不然除了恨紅樓夢未完,還得恨張愛玲未續,那文人們也太忙了。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也是以描述而成。所以這本書更像一本心理或哲理的作品。
馬森的"夜遊"也是,所以只能說它是一本好書,卻很難說它是一本好的小說。

不過自從昆德拉得獎後,這種以描述而成的作品風格便開始流行了起來。這種風格作者比較冒險,因為說故事的功力如果不夠強的話,恐怕會在森林裡迷路,變得不知所云。

當然,米蘭昆德拉,張愛玲,他們都是說故事的高手!
說故事和演故事的不同,在於前者不太會使讀者入戲,讀者的感官居於客觀地位;演故事則不然,讀者被帶進作者搭架的舞台,跟著主角在每一場場景裡穿梭,讀者的感官非常主觀,所以會隨人物而喜而悲。

再者,一段故事總不如一齣戲劇來得大氣。所以故事裡的人物不能太多,場景的層次不能過於豐富,不然說不過來。所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主角只有四位;而張愛玲的精彩,在短篇小說而不在長篇。

作品的好壞,當然也不能決定於讀者讀時當下的反應,不然一些笑話也可以當文學作品看待了。所以"說"或"演"都無妨,令人回味的,仍是作者本身舖陳的情節及字裡行間的氣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所以,睡吧!- 悼忽忽

我打從江南走過

少年Pi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