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溫度

前不久有朋友在Facebook上抱怨:『我討厭臉書的朋友互加朋友的朋友作朋友的功能。很討厭。』,我心有戚戚,便回了一句:『的確是,友情怎麼能過渡?』。某些時候,無預期的情感侵擾,的確令人招架不住。

但友誼,或許無法過渡,但它卻能流轉,透過某種承載,流轉至身邊而來。

前些日子,網友晴陽將忽忽的幾本遺書托也住在溫哥華的叔叔帶來給我(見網友的長輩,真是令人忐忑不安卻又溫馨有趣的經驗),那是幾本作者題款簽字贈予忽忽的書籍。看著扉頁上的字跡,想像著每一落筆的情境,感受著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重量與溫度。她曾告訴我,她是連一張火車票都會留下來的人,這些扉頁上的寥寥數字,於他人或許輕如鴻毛,於她卻是萬鈞情意。在她冷清寥落的日子,想必這些書是陪伴她的最後溫度。

我很想念她。

想念時便看看她的文,看看她的信,字裡行間,彷彿又看到她橫眉豎目使著矮騾妹的性子...身邊再沒有這樣烈情烈性又可愛的朋友了。

有一回跟朋友討論事情,朋友問:如果是忽忽會怎麼想呢?她會怎麼看?
我們都曾經在心裡那麼依賴她,頓失憑依,真是不好受。

註: 這篇文寫於5/24/2010,是眾多草稿裡的一篇。沒寫完。明天正好是忽忽生日,就把舊文貼上來,也不續寫了,許多想念的話寄予風知,讓風傳給她。

Comments

  1. poprocks58August 07, 2010

    我個人的看法是:
    新的平台總是有一陣的熱潮,而且商業氣息非常重,再說有些遊戲是需要一定數量的朋友才能升級的,但是在過程中趨向於表面,無法再進一步,時間久了,熱潮退了,加「朋友」就變成一種負擔了,就像燈紅酒綠般的總是讓人厭倦。
    也就是因此才顯得「以文會友」、「以樂會友」的坦誠、可貴、持久…
    雖然忙碌,但總是會抽空去老友的家園逛逛,就是有著一份歸屬及親切感,雖然沒有常常的出現、回文,但每次踏入就有一份莫名的喜悅,每每閱讀完總會發出一絲會心的微笑(或像老人癡呆般的傻笑…哈哈.我是說我自己)及充實,仿佛又回到當時交流的情景…讓人回味…點滴都在心頭…
    久未回文.好累…更發現回不對文.哈哈

    ReplyDelete
  2. 哈哈,POP兄,這篇真的回錯地方啦!!

    其實我很久沒逛網了,偶而去小少爺看一下而已。現在Ally那裡開了,也許有空也會去晃晃。

    我是不玩遊戲的,所以所有遊戲的應用程式都被我封鎖了,這大概就是我很少看到你的原因,你都在玩遊戲哦?

    閱讀完會發出會心微笑的,八成就是在Ally那裡吧??..你們意趣相投,他又很會寫笑話...哈哈..

    有空來玩啦...雖然我這裡的文,常常讓人笑不出來。

    ReplyDelete
  3. 去年妳託忽忽寄來的桌曆在案頭翻轉,怕把它翻完,這是她與我唯一的交集,而斯人已遠。
    老友怎麼定義呢?我們未曾謀面的算嗎?許多謀面的又算嗎?忽忽我因妳知曉他這個生命,算嗎?有些人認識是熟知彼此的容顏,未必可以傾談?有些人可以把酒酬暢,傷心時不能倚靠。
    「友直、友諒、友多聞」,這已算是好友,而我想如果有個隨時可以在生命深處喟嘆、感悟時默然相對、心領神會的對象,那才是生死情意、似淡卻濃的良師益友。而自己的生命深度夠與之匹敵乎?
    若無此緣,寂寞看「花」吧!

    ReplyDelete
  4. 我也很討厭 Facebook 那朋友加來加去的功能。我覺得好像也不是友情能不能過渡,反正就是覺得被侵犯了。我雖然有在網路上晃蕩,其實還是很封閉的,只想針對特定的議題交流而已,Facebook 或 Plurk 不停的一直冒出交友請求,後來冒出來的越來越陌生,真是...。不過那種地方本就是那種交流性質,應該是我不適合那裡吧。

    ReplyDelete
  5. 我的facebook上,目前只有一個是因為張愛玲而加入的陌生人,其他全是網站上多年網友直接移過去,外加幾位高中時代的朋友。

    有一回在facebook上看到有位仁兄的簡介,大意是:活到這年紀,該認識的人都認識了,還沒認識的就是不想認識的,請不要加我為"朋友",我看了會心一笑。

    人際關係可以去蕪存菁,只是怎麼保存,保存在那裡,端看個人智慧。

    ReplyDelete
  6. 晴陽,我想朋友的定義不在於謀不謀面,而在於交不交心。無論網上網下,我們都知道交心的人是誰,在那裡。至於你說的『有個隨時可以在生命深處喟嘆、感悟時默然相對、心領神會的對象,那才是生死情意、似淡卻濃的良師益友』這還真不好找,可遇不可求。我的要求比較低,可以一起罵胡蘭成、宋以朗的就可以了。哈哈!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太陽與月亮的婚禮-日蝕/光年

少年Pi的奇幻之旅

超級月下看金鎖記/光年

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