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何必相輕



2016.04 28.

無意中看到幾篇文,提到台灣文壇的八卦,誰排擠了誰,那個年級又打壓了那個年級...文人相輕的現實版,令人有些傷感。

沈從文有篇文寫他在獲知徐志摩罹難後,夜奔濟南(徐志摩飛機失事的地點)在火車上的心情:『從開車起始到這時節已整八點鐘,我始終光著兩隻眼睛。三等車車廂中的一切全被我看到了,多少臉上刻著關外風雪記號的農民!我只不曾見到我自己,卻知道我自己臉色一定十分難看。我默默地注意一切乘客,想估計是不是有一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認識徐志摩,知道徐志摩。我想把一個新聞告給他:徐志摩死了,就是那個給年輕人以蓬蓬勃勃生氣的徐志摩死了。我要找尋這樣一個人說說話。一個沒有,一個沒有。...』每每讀這話,我都感受到沈從文因徐志摩的逝世有多沉重。

當沈從文還是個默默無名的鄉里巴人,在北京初闖文壇,屢屢碰壁,直到徐志摩回國擔任《晨報》的總編輯,看到沈從文的文,極為讚賞:『這般作品不是寫成的,是“想成”的。給這類的作者,批評是多餘的,因為他自己就是最不放鬆的不出聲的批評者。獎勵也是多餘的,因為春草的發青,雲雀的放歌,都是用不著人們的獎勵的。』。當時已有相當名望的徐志摩連續刊登沈從文的文章,自此沈從文的文字受到重視,也經由徐志摩,沈從文得以結識胡適等人。胡適之後引用沈從文進大學教書,甚至幫他追到了張兆和,這是後話了。

由此可知沈從文對徐志摩的感情,如師如友,亦是知己,他們年齡相差只有五歲,而兩人的身家背景完全不同。可當初若沒有徐志摩,沈從文或許也只能回鄉去當兵,我們不差一個老兵,但我們不能沒有沈從文。

徐志摩瀟灑寬容,不抱迂,不俗氣,不小氣,不勢利,對於普遍人生萬匯百物都有熱情(沈從文語),這樣的人格才美麗放光,且令人懷想。

真希望文壇再有這樣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而不是打壓或滅掉。


圖:昨天經過河邊,想起沈從文,想起他寫的《歷史是一條河》


Comments
陸先銘 好美⋯⋯^_^
Vivian Fan 天氣好,每天就有這種美景可看!...^^
LikeReply2April 28 at 7:44am
陸先銘 可入畫....smile emoticonSee Translation
Vivian Fan 早晚得為這條河畫一張的...^^
LikeReply5April 28 at 7:46am
Margaret Lai 誰看不慣誰,誰又排擠誰,這是常態。

徐志摩的性格溫暖,因此有好人緣,也許這也是他得以在文壇備受懷念的原因。(不然以他對元配的無情,怕早就被批慘了)
See Translation
Vivian Fan 雖然明知是人性,但仍希望我心中有份量的人是不一樣的!

是啊!所以胡蘭成被批,絕不只是因為他背叛感情...^^

LikeReply3April 28 at 8:08am
石依華 沈從文和徐志摩的情誼是『兩個個人之間的事』,跟他們在哪個圈哪個壇哪家公司哪條巷子,並沒有關係呢。晴媽說的常態,信然也。 smile emoticonSee Translation
LikeReply1April 28 at 3:23pmEdited
Vivian Fan 我沒懂妳的意思呢!兩個人之間的事,徐志摩可以請沈從文喝喝小酒,沒事話話家常就好了,可他是連續刊登沈從文的文章,且簽名背書(寫了欣賞之讚詞),把沈從文引進文壇,使得沈從文在文壇有了一席之地 ... 這應該還是跟那條巷子有關的。如果沈從文只是很會打球,那兩個人就完全不會有後面的情誼發展了。
石依華 我的意思是,球場一起打球的兩個個人就可能互相相惜而在球壇引薦與保護、推動彼此;廚房裡認識的洗碗工和三手師父就可能互相相惜最後一起推出某種名點;跳家將的兩個少年可能變成一個逞勇的和一個逞智的、多年以後還能彼此幫襯。不管在什麼場域,人與人之間被他人流傳記念的美事都是因為他們彼此之間正好對了,正好某個地方可以互補或擴大,並不是因為他們身在哪個壇哪個幫哪家工廠或哪條巷子。See Translation
石依華 雖然兩個個人同一個場域的話,可能增加了他們彼此相遇的機會,但是這也只是平均的機會中的一種取樣。不同場域的人也是會這樣有著契合的可能性呀,只是那也都是平均的機會中的另一些取樣。不會因為都在相同場域而有更高的機會彼此融洽或激盪出火花的。See Translation
Margaret Lai 不管哪個巷子或哪個壇, 都有惺惺相惜或大打出手的事啦。雖然印象中是神壇的打架事件多一點, 但其他各壇的相互較勁也是所在多有

看過一篇文章, 忘了是誰寫的,就說徐志摩很好客, 而且因為家境富裕,經常做東, 有他在的地方就是笑語不斷, 他就是場子中的明星。這些都是長大才知道的,國中念我所知道的康橋, 看徐志摩文集, 想像不到他的性格是這樣明亮溫暖的人。
See Translation
UnlikeReply1April 28 at 5:31pmEdited
石依華 晴媽看過的情境描述我也看過,我看到的是在講林徽音的文章裡 kiki emoticon 但是徐的這種性格形象應該深印在許多人心裡,所以很多人都寫過也不一定 smile emoticonSee Translation
LikeReply2April 28 at 5:21pm
Vivian Fan 石依華, 石頭,這樣我就懂了,妳是指這種事在任何場域都可能發生,反之也一樣。我明白,但私心裡總希望所謂文人相輕這種事,只發生在故事裡或歷史裡,而不是那麼耳孰能詳的人物之間。
LikeReply2April 28 at 5:39pm
Vivian Fan 林徽音在悼徐志摩的文中也一再提起徐志摩的性格和人品,她說:『我們丟掉的不只是一個朋友,一個詩人,我們丟掉的是一個極難得可愛的人格...』
LikeReply3April 28 at 10:36pmEdited

Comments

Popular Posts

太陽與月亮的婚禮-日蝕/光年

雪的聲音

淡水、馬偕與忽忽塑像/淑瓊、Marga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