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有點兒年紀的朋友,平日談話間總以"外省人第二代"自居,我常笑他,把自己說得像啥貴族。有一天他沉甸甸地跟我說:在 Liqued Store 看到那些洋酒就覺得冷冰冰,可是一看到中國酒,好像都聞到酒香了。
他說:人年紀越大,沉澱下來的東西,居然都是中國。
我想了好一會兒,跟他說:同理可推,也有人沉澱下來的是台灣,更老一些的人也許是日本.....
說完我自己突然想起童年。
小時候,家裡的擺設很日本。我們住在有花園的宅子裡,有日式拉門,日式餐桌,還有榻榻米。
餐桌是一塊不規則的原木桌子,上頭還有樹木的年輪。亮亮滑滑的,像是打了光。吃飯時雖然不是跪著,但也是盤腿坐在榻榻米上。還記得餐桌上總放著一個鍋子,中間有根高高聳起可以加炭火的那種鍋(爐?)。
房間的角落,放著一個大大的花瓶,中間放著幾根梅(好像是假的)。
院子裡有木瓜樹,有蓮霧。
院子好大,元宵節時提著燈籠,一大家子的小孩都在院子裡捉迷藏。
這些記憶因為遠年而飄渺,這些年間,我幾乎不曾想起。但怎一旦想起,餐桌上的火鍋便還熱著,花園裡的煮飯花仍開著,院子裡的堂兄妹仍玩著,鬧著?
情景很依稀了,但味道還在。
那種台灣孩子才有的童年味道。
祖父生在日本時代,成家立業了才突然被告知是中國人。不知道他回想童年時,會不會很矛盾?
小時候,我也看過家附近的雜貨店老闆,喝了酒後嚷著要回家。邊哭邊畫地圖,要女兒收好,千萬記得回家的路。
婆婆跟我們聊天時,總提起抗戰後在上海買的香水。形容那香味如何的出塵,如何的清香。問她牌子,總也說不出。我知道,那香水不會有名字的,因為那香味,是從鄉愁裡醞釀出來的。
家,不只是指一楝建築,而是一種歸屬。
無論我們走多遠,離開家多久,沉澱下來的,都是一種味道。或許是不曾入口的酒香,或許是媽媽廚房裡的菜香,也或許是一條熟悉的路上,行人擦肩而過時飄來的髮香......
--------------------
|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鄉關何處...
我又得個第一啦))))))))) |
|
|
|
|
花花小時候住在那裡?還有花園?
我們是鄉下孩子,小時候要放牛打水,雖然很辛苦,但是現在想起來也有很多美好回憶呢。 |
|
|
|
|
我跟星辰有著類似的童年記憶,小時候也要去放牛吃草兼養雞鴨。 |
|
|
|
|
對哦..聽Lili說過小時候的事..
我一直住在台北..所以生活跟鄉村很不同哦?..
以前我們老板應徵員工時..不用台北人耶..種族岐視!!^^.....(他說他用我是因為我不像台北人..).. |
|
|
|
|
|
|
我大概像南部人吧...呵呵..
很多人對台北人都有一種誤解..覺得我們浮而不實吧??... |
|
|
|
|
對於那些跨越1945年和1949年的人而言,"鄕關何處"確實牽扯上心底的沉澱或是認同.可對這一代生在台灣的人而言(特別是像花花那外省第二代朋友),鄕關何處尚且道不盡他們的感受.
我有個朋友是軍人子弟,結婚以前隨父母的工作調動四處搬遷.她告訴我最懷念的環境是五歲到十歲間住的那個眷村,玩伴和美好記憶都在那兒.十歲隨父母遷往他處後,總想回去找朋友,村子卻在十二歲那年改建,有的人因而搬走了,更多原來村子外的人搬進來.人事景物全非.
她告訴我當村子被夷為平地時,還能在一片瓦礫間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因為看到那親手種的芭樂樹."從那一刻起我成了沒有故鄉的人,天涯海角對我都一樣."
台灣經歷了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轉變,相信有許多離鄉背井的故事發生在這代人的身上,兒時成長的環境不一定還能保存完整.而她們不像老一輩那樣長時間回不了 家,也不知道家裡到底還是不是原來的樣子,她們可以眼睜睜地看著家鄉的轉變,然後說"我不喜歡它變成這個樣子".這樣的"鄕關何處"指的不再是源於地理上的隔離產生的鄉愁,反而是時間上的沖刷造成的懷念.
我很好奇,在這種時空背景之下人們不像上一輩的人那麼在乎自己和別人是哪裡人,那心底的認同感建立在哪裡呢?花花那朋友沉澱下來的"中國"又從何而來呢? |
|
|
|
|
當我看到新領的身分證上籍貫被拿掉的時候
又生氣又想哭.....
當我88'年踏上大陸的土地見到我從未謀面的親人時
也毫無準備的痛哭失聲
流浪在外的時候 雖然表面淡漠
但總也千方百計找一點有關的 ,比如說從來不碰的古文書,實在不怎麼樣的大滷麵.....
我的鄉愁是概念式的 無論中國還是台灣
不是一個地理位置 也非一種時空情境
它只是鄉愁
EVEN NOW 我還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我還是充滿濃濃的鄉愁 |
|
|
|
|
不是地理位置
也非時空情境
你濃濃的鄉愁從何而來 滾滾的熱淚因何而下
所謂
流浪在外
是相對於安坐家中而言
你在什麼時空下 覺得自己安坐家中
|
|
|
|
|
我要很誠實的說,在我出國這麼久後,我比較接受"日久他鄉即故鄉"的說法了。
沉澱下來的是中國,跟是那裡人,應該沒有直接關係。就像我讀到"文化苦旅",那種深層的感動,我相信是來自於內心裡的沉澱,而不是來自於土地的認同。
你若問我故鄉在那兒?也許我會說淡水。
我既非淡水人,也沒長在淡水,但它裝載了我最上好的鎏金歲月,所以我對一地的歸屬感,全然給它。
但你若問我,那怎不回淡水?
不了,因為那些人事都不在了。
就如莎兒所言,那只成了一種愁,一種不想解開的愁....姑且稱為鄉愁吧。 |
|
|
|
|
回答汨:你什麼時空下候覺得安坐家中
坦白說 沒有
前幾年還是有逃家的慾望
可笑的是 我的家也就是我一個人
而且長久以來都是一個人
我的鄉愁 或許是心頭上那種永遠"無法安定"的感覺吧 ~~~
禁不起分析和理性討論的 |
|
|
|
|
莎兒
無意碰觸妳的禁區 讓你不舒服的話還請原諒
像樹枝向天空伸展 樹根向土裏探索一樣
人的一生就是向自己的極限探索
無法安定 強烈地意味著探索仍在進行
這令人羨慕 |
|
|
|
|
汨
一點沒有 目前我已無禁區
這是決定寫作以後 對自己起碼的要求
這兒或任何地方的我 跟98 的 today 很不同啦 don' t worry ^^ |
|
|
|
|
難怪東方人總喜歡在知道自己死之前,回到自己認為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以及家鄉。
歸根嘛!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