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眼神

金門街底上水源快速道路,由車上拍的

晴陽自在記憶裡漫步帶我返回少女青黃交澀的時歲後,又往前走回我的童年,回到童年生長的地方--歲月的眼神


想不到台北市區裡仍存有這麼古舊的巷弄風情

看著這些充滿滄桑的建築物,古舊而幽悒,各自陳情,各以不同姿態向我記憶的迢遞深處招手,而我的似曾相識,究竟緣於記憶或緣於情感,連自已也分不清,我的記憶與這些建築物一起衰老。


這個教堂我是有印象的,這是我小學以前第一次上主日學的地方。那時有位眼科大夫姓熊,租住我們家其中一個房子作診所,兩家孩子年齡差不多,經常玩在一起。我眉骨上有一道小小的疤,就是被他們家女兒給傷了的。到現在我都記得受傷當時,因為血流不止,熊爸爸立刻帶我進他的診所,不由分說先縫了兩針。傷疤還在,雖然被眉毛蓋住看不出來,但每回修眉毛時我都會想起這事,算是永恆的記憶吧。

我們上主日學就是熊媽媽帶去的。星期天一群孩子跟著熊媽媽出門,什麼也不懂,只圖著有吃、有玩。

熊媽媽是母親的好朋友,童年時,母親在大家庭裡處境為難,熊媽媽經常安慰、開導她。

熊家自已有座花園洋房,就在我們家隔壁,很多童年的歡樂都在那座花園裡蓄積,採煮飯花、捉迷藏、強盜捉小偷....

小學一年級以前,熊家就搬到中和去,媽媽帶著我們去找熊媽媽幾次,後來也漸漸失去聯繫。熊家搬走後,就沒人帶我們去主日學了,一直到我小學二年級,媽媽在另外一條巷子裡的教會信了主,便把我們全部帶過去。

同安街與晉江街交接口

同安街與南昌路交接口

不知為何,我總記得小時候在晉江街附近收過驚,收驚的老師父好像叫「水木仔」。我跟妹妹同時出麻疹,妹妹高燒不退,差點兒燒成啞吧,媽媽連夜把我們送來這裡...(所以,當年的收驚師父其實是兼家庭醫師的?)。有沒有喝符水我真的不記得,但記得有用葉子沾水灑在身上...
妹妹後來還是看醫生才退了燒...



在晴陽的facebook上我說這家包子店比鼎泰豐好吃,但後來又有些懷疑,我是不是把三六九誤植為康樂意了?我應該是記錯了,比鼎泰豐好吃的應該是康樂意。實際的味覺當然難敵記憶裡的美味,鼎泰豐的美味只留在口裡,三六九與康樂意則留在記憶裡。記得三六九是幾位榮民伯伯開的,口味地道。舒國治的《台北小吃札記》書裡介紹過康樂意,有興趣朋友可以去嚐嚐。


牯嶺街以舊書攤聞名,小時候在這裡買了一本《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長大後才知道此書作者鼎鼎有名-Stefan Zweig。我對舊書攤的印象很模糊,聽聞比親臨的經驗更長遠。只記得當年要拆除時,很多人捨不得...

牯嶺街尚有一著名風景-周公夢蝶的舊書報攤。我當然無緣得見,我知道周公夢蝶時,舊書攤早已拆除多年...


補遺 1:由晴陽自舒國治 【水城台北】翻拍的昔日新店溪河堤風情


這是五十年代的螢橋河堤景色,看到旁邊那亂石堤上的階梯,差點兒沒掉下淚來:小時候就在這上頭爬上爬下,在堤岸邊跑來跑去。


我是從來沒有在河裡玩過,但鄰居裡有較大的孩子經常一到水邊就跳下去,像在自家浴缸一樣自在。


再春游泳池,哈,好多人!我從小怕水,但從不放棄,一直在學。國中好友常帶我來這裡游泳,當時有年紀較大的哥哥姐姐自動跑來教我們,很有人情味。


補遺 2 :光年兄於2010年年底回台所攝新店溪景象,正好與上面的老照片作一今昔的對照。圖片說明為光年兄所附。

↑從中正橋下看新店溪河岸

↑從中正橋下看河堤步道﹐左邊是水源快速道﹐右邊樹叢下是河岸

↑河堤步道看中正橋

↑從中正橋下看永福橋和永和對岸

↑淡水河岸,有河書店應該就在這附近?

↑永烙心頭的淡水夕陽

淡水真美。我現在住家後面也有一條河,剛移民時,每逢人家稱讚眼前美景時,我總說:「比不上淡水。」,情感成份一旦加入,什麼都變得不可解釋了。

後記:

01
回憶從前恍如重讀舊書。正因有那些已然忘卻的內容和未全然忘卻的痕跡,才使我們想要再讀一遍。而再讀一遍時,重尋忘卻的痕跡,就會發現新的快樂,這些快樂是溫暖而有情味的 。

02
最近看這些照片,看大家的境遇,突然覺得這種過去與神秘未來於此相遇的時刻很動人,「童年無聊卻鮮明的片段」,是每個人永恆的記憶。童年就一直存在那兒了,不會再改變,多變的是成年,而且一直在變...這些照片,像一張感情地圖,走在其上,足下牽情...回頭看時,就知道生命已經走了多遠...

03
感謝晴陽開啟這趟記憶的漫步,以影像提供了精美的線索;也感謝光年兄以記憶補遺了我模糊的童年。這些充滿時間感覺的影像與記憶是個人獨擁的感情地圖,雖然已經走很遠,但最喜歡的,是它永遠在那裡,一個地圖上美麗的名字...

附件-給晴陽的信:

『晴陽,謝謝!受寵若驚!
看著你的照片,彷彿凝視著歲月的眼神,是幽邃細緻的。回頭,才知道自己記得的那麼少,遺忘的這麼多,枉我汲汲於收集每一個過去的日子。

只說感動、感謝實不足表達什麼,這些照片不僅述說我的童年,也因透過你的眼睛與你的手而別具意義,深深的喜悅與寧靜都帶著長度。』

Comments

  1. 妳部落格「在記憶裡漫步」一文刊出,沒想大家多少都有這一帶的城南記憶。最近在島嶼寫作中的林海音,寫了「城南舊事」,台北或台灣的人文記憶照片,尤其是文學作品筆下描繪的庶民影像正在快速的消逝。

    雖然網路及數位發達,但影像紀錄的大都是沙龍式的,我可以有這樣共享者的動機推著我往更遠處漫遊,這是我所樂者。

    當然以前的意象攝影還是會嘗試,但那是向內心裡探索、思考的另種進程。

    你我相知多年,言謝太見外了,妳回饋給我的也是相知而深深無言。這近二十年來深居簡出,如修行者閉關臥看天下。稍可得身體允諾放風走動,彌足感恩與喜悅。

    但願這恩典與妳,與所有蒼生共享。

    ReplyDelete
  2. 我兒子 小時候是在同江街收驚 記得街口附近還有一座小廟!

    ReplyDelete
  3. 我還記得你家是兩層的木造房子, 對嗎? 不過, 令我印象最深最深的是....妳出嫁當天, 你離開家門、坐上轎車、緩慢離駛;妳母親馬上依循古禮, 潑灑出一杯水 ----- 臉上表情(被陽光照耀的)有些擰扭與複雜......大概也說明了一個母親的心情吧!?

    ReplyDelete
  4. 客提兄,敢問同江街在那兒啊?在這附近嗎?也許我跟您家兒子在同一家收過驚?哈哈!

    ReplyDelete
  5. 好像也叫水木師仔! 搞不好同一個 師父喔 真的有效! 收驚過後兒子比較好帶 很神奇!

    ReplyDelete
  6. 同江街是一條小巷子 urmap一下 就看到了 離捷運出口2分鐘路程印象中是跟合平東西路口( 羅斯福路口) 成剪刀狀的一條小巷

    ReplyDelete
  7. Dear Meggie,

    那房子後來拆掉蓋大樓了。

    我媽有潑一杯水哦?呵呵...那一定是別人教她的,她不太懂這些禮俗...妳也知道,她那麼"屬靈"...^^

    ReplyDelete
  8. 客提兄,

    看來我跟令公子真的在同一家收過驚,可是,怎麼可能還是同一位水木師?難道當年幫我收驚的水木師還很年輕?

    ReplyDelete
  9. 我有一張教堂(台北聖道堂)照片,它兩邊就有廟宇。
    我剛補上一張照片可以看到在同江街上的小廟「正義宮」,另一間廟位在教堂另一側。

    ReplyDelete
  10. 看到牯嶺街,就想起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小明對小四說
    "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讓當時的我很shock
    可我一直沒走過這街,現在還有舊書店嗎?

    ReplyDelete
  11. 晴陽,謝謝,我把那照片補上了。我猜想那附近就是我兒時收驚的所在,我很意外我對那段記憶有那麼深的印象,仔細推算,那時恐怕就在四五歲之間,可能還更小。

    ReplyDelete
  12. 我好像搬家後,就從來沒有再去過,當年舊書攤拆除,很多人捨不得,後來有沒有留下幾家舊書店,我就不知了。也許有。但可能也不好生存了?現在網拍或二手書店那麼多,不會有人特地跑去尋寶了吧?以前在牯嶺街尋寶,是許多學生的雅緻。

    ReplyDelete
  13. 抱歉,是同安街非同江街!
    我現在人在高雄,剛一早去高雄美術館附近走了一圈,這裡跟台北的感覺也不一樣,當然這差異也包含我個人對這兩個城市的記憶跟感情。
    在台灣要快速移動還真方便,上計程車、上高鐵、上計程車,不消幾個小時已經從台北的窩居瞬間換到高雄窩居。空間移動彷彿跟時間已無關連,當然現代商旅更須帶著手機、數位相機跟筆電,行曩比起往昔更加沉重、累贅。
    換了地方,還是要類似的生活,螢幕前編程、附近小晃,唯一可免的是家務。

    ReplyDelete
  14. 跑去高雄作啥?老家不是在嘉義?

    高雄我只去過一次,去喝喜酒,喝完就回來了,一點兒印象都沒...^^///

    ReplyDelete
  15. 小時候﹐家住羅斯福路二段﹐常在牯嶺街的舊書攤裡﹐消磨青春時日。

    記憶裡﹐舊書攤除了攤上壁架的舊書外﹐還有些特別的買賣。有時候﹐看見顧客細語通關暗號﹐老闆四顧張望後﹐確定沒有員警﹐便會開箱取貨﹐迅速交易﹐我猜大概是些禁書或春宮畫冊吧。

    回台的時候﹐走了一段牯嶺街﹐看見有家“書香城”。門口招牌雖寫著舊書買賣﹐近看桌檯上都是一捆捆還綁著帶子的新書﹐也就沒進去翻看。

    ReplyDelete
  16. 花,來高雄幫我外甥太太公司寫程式。
    許多雲嘉南鄉下人出外讀書、工作,往北到台北、台中,往南到台南或高雄,從此就落地生根。如妳飄得更遠,過了太平洋。
    這次下來帶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舒國治的「水城台北」,書中有一張老照片(50年代)由中正橋上拍水源路螢橋一帶的河堤水岸,那景象較接近你兒時的螢橋水岸印象。

    ReplyDelete
  17. 哦哦,光年兄,我家在廈門街和金門街之間,在和平西路一段住過一小段時間,大約我三四年級的時候,那時放學都去國語日報社看書,最得意的事就是,把人家一整書櫃的書看完了...

    和平西路一段好像就在羅斯福路二段附近,說不定在路上遇過...^^

    您小時候從羅斯福路跑到河堤玩?有段距離吧?

    我聽老師說過,他們在牯嶺街買禁書:當時留在大陸沒出來的文人的著作、或大陸出版的書籍。那年頭,還不會有春宮畫冊吧?

    ReplyDelete
  18. 看來光年兄是唯一參與了牯嶺街的過去與現在,不知道您對周夢蝶有沒有印象?

    ReplyDelete
  19. 晴陽,我以為寫程式在家寫就好了,原來還得跑去現場勘查...需要了解動線嗎?

    晴陽可以用相機翻拍,上傳嗎?看看當年河堤風光,是不是跟我記憶中一樣。

    ReplyDelete
  20. flower,書中有許多台北老照片,多是1950年代時的。
    剛傳了四張到妳gmail信箱,請查收!

    寫客製化程式跟寫套裝軟體不同,先要收集資訊、了解對方需求,還要知道對方硬體狀況及企業實際運作流程,將來誰是主要操作者等等。
    回來以較快的方式寫好一個雛型系統,再跟對方檢討溝通,然後逐步導入、安裝、測試、修改到完成。
    這次有許多部份要寫,目前先在高雄完成其中一個模組,其餘先蒐集好資料後回台北再規畫可行的流程,再撰寫雛型程式,等七月再南下。

    ReplyDelete
  21. 晴陽,謝謝,我收到了,已經把圖片補進文裡。

    舊河堤的風光,真的就像小時候,很感動!

    ReplyDelete
  22. 記憶裡的牯嶺街像夜市﹐舊書攤是一攤接一攤﹐各有特色﹐各自有主。對一個瞎逛的中學生來說﹐我把這些舊書攤當成是一體的。在這家站久了﹐如果老闆面有難色﹐就識相地換到隔壁。下次再來﹐諒他也不會記得。

    雖然從沒有特別注意擺舊書攤的老闆是何許人物﹐但我一直相信牯嶺街舊書攤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整天喜歡和書本打交道的人﹐肯定是有種怪癖。

    剛上網查了一下﹐周夢蝶多年前的書攤﹐是擺在武昌街一段七號﹐明星西點咖啡館的騎樓﹐離重慶南路那些正式書店近些。

    ReplyDelete
  23. 那張新店溪河堤的舊照片﹐真是勾起童年記憶。記得有次在河邊被一隻惡狗猛追﹐有個大人遠遠地叫我站住別跑﹐我當時嚇得不知所措﹐乖乖聽話。沒想到﹐還真有效﹐我不跑了﹐狗就原地吠了幾聲﹐自個勝利走了。

    當年河堤如照片模樣﹐平易近人。如今水源高速公路中間隔著﹐新店溪好像與市街分了家一樣。不過我往日戲水的那一段河邊﹐有許多沙石和分流支道。雖然河堤離家是有些距離﹐但哪能難倒我這個貪玩的小孩﹖

    ReplyDelete
  24. 我小時候河邊沒有圖片中的白茶座,也不記得有人划船...是在不同河段嗎?還是我記錯?

    我印象中河堤離岸邊沒有這麼近,中間還有荒草堆,有時有戲棚在荒草堆上搭棚子演歌仔戲,我們就在戲棚下玩捉迷藏,還會跑到後台去看人家換衣服...^^

    看來跟光年兄也在不同時間裡,在同一空間相遇過...^^

    ReplyDelete
  25. 我記憶中的岸邊也比照片寬闊﹐不過河水有漲落高低﹐或許我們都是在夏天放暑假的時候去河邊玩耍﹐河流比較乾旱。

    我曾在不同年齡時段到過河堤﹐對茶座是有印象的。好像有個時期﹐還搭著棚架﹐一間間茶座用帆布簾隔著﹐大概是什麼情侶座之類的。

    小時候去河邊主要是玩水﹐怕晚回家挨罵﹐天黑前便急著趕路走。總是和黃昏情侶散步﹐點點螢火飛舞的風景錯過。

    那時候還沒有汀州路﹐原址是萬華到新店的鐵路﹐看火車﹐走鐵軌﹐是我往河堤沿路來回的節目。可惜那段鐵路在我初中的時候被拆除了﹐在天秤那兒﹐還收留了我一篇小時候和火車揮手的故事。

    呵呵﹐我們好像也曾在國語日報社的那塊小地方交錯而過。

    ReplyDelete
  26. 關於台北這些過往種種,舒國治書中多有描述。鐵道種種、終點碧潭新店的興落,他還說建國南路以西、濟南路以南、汀洲路以北的區域是目前台北宜居的地方。
    書籍封面用的是這張螢橋照片,這50年代我還沒出生呢。當年台北第一個河岸休閒的俱樂部就是在螢橋,傍晚那裏有個行業專門出租草蓆,供情侶可以躺臥河岸、臨賞夜景。待深夜再收回滿地草蓆!

    ReplyDelete
  27. 高中放學也常逛牯嶺街及光華商場的舊書攤!

    ReplyDelete
  28. 所以「螢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河邊真的有『點點螢火飛舞的風景』?

    光年兄,您這段記憶對我太寶貴了,我從小聽說汀州路原來是鐵路,問過好多人,沒有人能證實。想不到這會兒您親自證實,而且還走過...哈哈,可見真有這事,不是我從小說裡幻化出來的。

    跟火車揮手的故事,用那個名字寫的啊?我找了一下,沒找著。貼來看看好不?

    窩在國語日報社看書那段記憶,也是美麗而有趣。每天放學去看書,看到肚子餓到不行才甘願起身回家,不記得店員有沒有給我臉色,可能年紀太小,還不懂看臉色,說不定人家不但「面有難色」,恐怕都鐵青了!

    光年兄,想不到我們的記憶,有這麼多重疊處...好啦,看在這份上,以後對您有禮貌一點兒...^^

    ReplyDelete
  29. 晴陽,舒國治的《水城台北》不知外縣市人士看了感覺如何?跟台北人看,可能還是有點兒距離。

    光華商場的舊書攤是牯嶺街搬去的嗎?去年我回去,逛了光華商場,沒看到什麼舊書攤,本想去找找舊雜誌,但無功而返。

    ReplyDelete
  30. 小時候幾個玩伴﹐走鐵軌前﹐先兩邊一字排開﹐每個人趴在鐵道上﹐耳朵貼著鐵軌﹐仔細聆聽。

    有點像電影 Inception 裡的男女主角臥軌的鏡頭﹐不過他們是尋死﹐我們卻是求活。

    火車要來軌先知﹐確定沒有聽到火車聲﹐我們才放心上路﹐一群孩子前前後後﹐每個人張手踩步﹐踏著鐵軌向前行。

    童年記憶﹐似乎就保留這些無聊但鮮明的足跡片段。

    ReplyDelete
  31. 光年兄,我要看”跟火車揮手“的故事啦~

    童年不就是這些事嗎?趴在鐵軌上聽聲音、張手踩步走鐵軌,電影裡都有演...^^
    聽光年兄說童年,真的好像在電影裡...而這些場景,若干年後,我又走了一遍。

    ReplyDelete
  32. 最近看這些照片,看大家的境遇,突然覺得這種過去與神秘未來於此相遇的時刻很動人,「童年無聊卻鮮明的片段」,是每個人永恆的記憶。童年就一直存在那兒了,不會再改變,多變的是成年,而且一直在變...這些照片,像一張感情地圖,走在其上,足下牽情...回頭看時,就知道生命已經走了多遠...

    ReplyDelete
  33. 我從青巾少年即已生活台北,這種種過往變遷多少領略在心!

    光華商場已經拆除重新整頓,好像已經又開張了,但舊書攤是否回籠就不可知。喜歡書籍,尤其舊書的人應該看看李志銘寫的「半世紀舊書回味」及「裝幀時代」。前者介紹台灣二手書業的歷史,後者由介紹書封設計家看到美術設計與出版業的變遷。

    ReplyDelete
  34. ‘揮手’那篇是十年前貼的﹐後來被天秤收集在她的舊版網站裡﹐我自己手邊沒留底稿。其實不是故事﹐只是一時心情。現在還給妳一篇關於國語日報的故事﹐算是代替火車交了作業。

    回台灣時和母親聊天﹐告訴她我去了羅斯福路﹐但沒能找到從前的舊居。

    我說得很感慨﹐上大學前所有的童年歲月﹐居住的招商局宿舍已被拆除了﹐連旁邊消防局的影子也沒了﹐剩下對門半邊宿舍也變成尋寶跳蚤屋。

    母親聽了﹐沒像我那樣激動。我方才意識到﹐人在乎的或許是屬於自己的童年歲月﹐母親也不例外。

    想起什麼﹐母親突然說了﹐你小學三年級的老師曾經專程到我們家拜訪。我嚇了一跳﹐怎麼都不記得有這回事。

    母親哈哈大笑說﹐你看到老師前門進來﹐就後門溜走了﹐當然不記得了。

    ‘那老師為什麼事來我們家﹖’我問母親﹐有些擔心老師特地家訪是告狀。要不我怎麼會心虛逃走﹖

    ‘你那位女老師名字叫舒治軍’﹐母親說。

    什麼﹖幾十年前的事﹐怎麼連老師的名字還記得。我十分訝異﹐打心底佩服九十高齡的母親。也不知道舒老師和那個舒國治有無親戚關係。

    老師家訪是因為幾天前在課堂作文﹐老師出了題目﹕‘我的母親’。老師讀了感動﹐特地來我們家看看小作家﹐順便見見這位偉大的母親。

    我終於有點印象。小時候﹐家裡訂了國語日報。國語日報有注音符號﹐即使沒學過的生字都能讀。老師課堂作文﹐我就把曾在報上讀到的成語詞句全用上了﹐沒想到居然還唬弄了老師。

    哈哈﹐怪不得母親會那麼清楚記得兒子的往事。要是老師出了別的題目﹐恐怕記憶是要打折扣的。

    其實我是很感謝國語日報的﹐出國都三十五年﹐中文還沒忘光。

    ReplyDelete
  35. 我不管,揮手那篇還是得貼過來...^^

    我猜想,寫母親的故事,是寫她孤身一人跑來台灣找父親那段?以前的老師真有人情味,會因此上門作家訪。

    光年兄令堂一直在台灣?如果留在台灣,他們對物換星移的感受沒有去國多年的人強烈是可以理解的,他們與時間一起衰老。

    我也是看國語日報長大的,不知道跟後來選讀中文系有沒有關係?...^^

    ReplyDelete
  36. 晴陽,光華商場有拆過?我去年回去看到的是新的商場?

    台灣早先有個「講義」雜誌,我出國前一直訂閱,出來後當然就取消。溫哥華有金石堂,代訂雜誌的費用高了原價一倍有餘,所以我總是託友人自光華商場幫我帶過期雜誌回來。

    去年回台,想去光華商場尋寶,可能是沒耐心,又太陌生,走了一圈就離開了。我相信應該還有舊書的流動,只不知方式為何,面貌為何。

    說來有趣,我鄰居回台,我僅托她帶回朋友自製的咖啡及一本15年前的二手書。如果有溫瑞安的舊書,我也會不辭千里的....^^

    ReplyDelete
  37. 我正奇怪怎麼死纏不休﹖原來是被妳在天秤處找到了。

    揮手
    --------------------
    不知道
    他們從那裡來
    不知道
    他們往那裡去

    一張張
    陌生的面孔
    從眼前滑過
    這輩子或許就見
    這麼一次

    小時候
    在平交道攔桿前
    我曾經
    那麼認真地
    向火車上的面孔
    一一揮手

    像送親人一般
    我搖晃著雙臂
    強而有力
    直到火車
    從眼前消逝

    長大了
    在車站
    為朋友送行
    在機場
    與家人道別

    揮手
    卻變成了
    一樁困難的事
    沉重的心思
    手也揮得悵惋

    今晨
    拜訪了
    一個朋友的網頁
    卻見到停業的標示
    心頭有些許寞落

    揮揮手
    揮出
    我的悵然
    也揮出
    我的祝福

    ReplyDelete
  38. 哈哈!「此碼是我開,此權是我摘,要從此路過,留下買文財!」,不但找到這篇,還有好幾篇呢!「牽手半世紀」、「老狗的悲哀」...等等...這會兒得賞小費才拿得回去了...^^

    這詩裡小男生向火車揮手的鏡頭,好有畫面感,那麼用力的揮別,也許就是對當下一瞬的相遇有著莫名的興奮與感傷?但想必,小男生當年還說不清是什麼吧?

    文中提到有朋友網頁停頁,是指天秤的網頁嗎?她的CGI版好像有停過一段時間,她搬到na3,就是被我聳恿的...^^

    ReplyDelete
  39. 感謝光年兄寄給我幾張去年他回台所拍的螢橋照片,我已放進文裡,正好與晴陽所翻拍的舊照片作一今昔的對照。

    ReplyDelete
  40. 感謝晴陽開啟這趟記憶的漫步,以影像提供了精美的線索;也感謝光年兄以記憶補遺了我模糊的童年。這些充滿時間感覺的影像與記憶是個人獨擁的感情地圖,雖然已經走很遠,但最喜歡的,是它永遠在那裡,一個地圖上美麗的名字...

    ReplyDelete
  41. 水城台北剛翻完,
    老實說用翻的意思是看不下去(舒迷們,請見諒)!
    除了碧潭那一張。

    短暫居住新店時,
    堤岸上簡陋的茶棚,
    岸邊玩水的人潮,
    交織成盛暑的清涼意,
    我常在下班後駐足吊橋上吹晚風!

    所以說跟生命產生連結處,
    現在看到舊時相片會特別有感情!

    ReplyDelete
  42. 花花這趟漫步,好有感情。晴陽好有心,特地為花花拍那麼多照片,可見你們交情匪淺--別誤會,就是很讓人羨慕的交情。

    ReplyDelete
  43. 星辰,不是交情的關係,而是這行動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力量讓我去走一趟?這力量來自自己的內在、也來自外在我可感知的直覺感動。
    這一兩年有許多三十年的相聚,國中的、高中的,約三分之一世紀後再見,是值得震撼跟驚喜。

    昨天電視播了王文興紀錄片的片段,他38年隨家裡來台,住的地方竟是同安街底跟水源路附近的紀州庵。他們那一輩留在台北的人文風景是否有人去一一標示、保留,是否可由作品的描述懷想當年台灣現代文學(鄉土與非鄉土)文字裡的景況之所本。
    高呼文創就從這樣的致敬開始!

    ReplyDelete
  44. 光年兄南段的照片我這些年晨昏幾乎常騎過,也拍了無數照片。從住家景美可往北沿景美溪走,隨自行車道的完成,越走越遠。通常我是到青年公園的跑馬町再回頭,中間在師大分部附近可臨眺景美溪匯入新店溪,再北穿過福和橋有寶藏巖(藝術村)、過中正橋有陡下坡,此地河面開闊,視野極佳。青年公園外有個電梯的觀景台,再過去是跑馬町的開闊廣場公園。
    繼續往北可一直通到關渡,也可過橋到新北市。
    南面另有兩線,景美往南新開通直到木柵一帶的景美河岸,另一線過水源快速道路橋下過橋轉沿新店溪走可到達碧潭。

    ReplyDelete
  45. 我是南部人,對台北沒有什麼感情。晴陽和光年的照片,在花花這裡,可以有這麼大的共鳴,是因為花花在台北成長。如果放在別的地方,也就只是照片而已。

    ReplyDelete
  46. To 啄木鳥、文字迷:

    這就是所謂的人不親土親,舒國治的《水城台北》我沒看(已在博客來的購物車裡),但我相信我看時,心情會不同。我也可以理解這些台北舊事對外地人來說反倒是一種疏離,換作是我,如果有人跟我說三十年前的台南長怎樣,我可能也睡著了...^^

    所以,他鄉遇故知,是人生幾大樂事之一啊!

    ReplyDelete
  47. 晴陽,當年廈門街、同安街那一帶算是比較安靜的地帶,好像幾位作家住過,隱地的出版社在廈門街113巷,就是我二年級以後聚會的教會對面。姚一葦、席慕蓉都住過。余光中的詩提過廈門街,但有沒有住過我就不知了。

    ReplyDelete
  48. 可有趣了,我找到一篇余光中寫的:

    另一段城南舊事 原來林海音、余光中他們也住廈門街耶!哈哈!

    我終於找到當年非讀中文系的遠因了...^^

    ReplyDelete
  49. 光年兄拍的那一段路,我2010年3月底回去時有走過,陪我妹妹去大市場買菜。所以看到照片也好親切,記憶猶新。

    ReplyDelete
  50. 有沒有那麼驚人啊?

    我小時候在汀州路住到小學三年級。
    我阿姨家住廈門街。
    牯嶺街的舊書是我小時候的重要記憶...

    世界,好大又好小啊~

    ReplyDelete
  51. 原來ㄚ季也是鄰居...呵呵..

    ReplyDelete
  52. AnonymousJuly 28, 2017

    1998年 春天, 我因為工作關係, 在 學府路右轉巷弄區, 租了半年的套房.
    每週只夜宿兩三次. 不到三個月退租了. 房東心善, 破例退還三個月房租.

    2002年 夏天, 我才開始以車代步. 當年最常到訪的景點是 [大屯山主峰].

    最初幾次都是從 仰德大道 轉 巴拉卡公路 [縣道 101 甲線]. 後來多走
    淡水 --> 右轉 101. 到了 二子坪遊客中心後, 驅車爬上 大屯主峰 氣象觀測站.

    這裡的視野好得無言. 可見 野柳海域, 觀音山群與沿海沙線,... 下臨 大度路
    切開的 關渡平原 與 平行的 淡水河道. 視野右及淡鹹水交會的淡海.

    主峰的人, 幾乎都是 攝影同好. 尤其是十月的秋芒季....逆向的夕陽,
    剪出芒花與秋風的翳影, 綻出半透明耀眼的芒光.

    凝視生死的眼睛, 因著 藍黑相間的粼波, 有了晦暗不定的同伴.
    這裡, 鳥蹤罕見, 車聲消跡. 遠方天水線, 偶有船影生滅. 幾朵 底部
    平整的 積雨雲, 認了早夭的命運. 遮掩了幾次夕陽, 直接化回大氣.

    那眼睛, 最終與祂的魅影融合. 之後, 天光 暗得極快, 人影 散得極倦.
    銀鹽紀錄的影像, 仍在未卜狀態中游離.

    我在 漁人碼頭, 淡水站, 大屯主峰 紀錄 淡水夕照. 次數不多, 大概
    四五十次吧. 後來轉往 合歡山群, 這裡就只是 招待 回國探親的 同學們.

    新人 常常帶來 好運氣, 幾次難忘的天光水色, 都有人相伴.

    P. S. 水源快速道路, 原先是築高的河堤. 好久好久以前, 我在其中一段,
    賞了多次 淡水河景.

    Good day.

    ReplyDelete
  53. 謝謝您的精彩描繪,如臨其境。看來我對待我家後面的河仍不夠親善,多拍幾次便覺打擾它了。或許應該像您這樣,數以百次計地記錄周遭環境,日後或可成為重大回憶。

    話說,因手機泡了水作廢,換了手機需轉換一些檔案,在相簿裡居然尋得十一年前在某位友人家中跨年的影片,六個家十二個大人,八個小孩。十一年間六個家庭因為種種原因,各自分道揚鑣,不料卻因此影片,又把眾友人聚了起來,盡釋前嫌。因此,我開始重視拍照這事了...^^

    ReplyDelete
  54. 遲來的謝意, 謝賞.

    其實我住家附近的回憶, 幾乎只來自日記的文字, 罕有鏡頭紀錄的影像.

    2002年, 我在 淡水 漁人碼頭 拍了一些夕照. 其中兩張的 連結 如下:

    [http://photo.xuite.net/chient99/12231219] 的 [1136660891], [1136660892].

    大概是同年吧, 我在 淡水捷運站 岸邊, 拍了 颱風來襲的 前夕:

    [http://photo.xuite.net/chient99/12231220] 的 [1237085289].

    這張沒有 前景. 因為我靠在搖晃的 登船浮動平台, 只離船邊半公尺.

    我在 合歡山 紀錄了 一種不知名的小花, 略似妳的首頁照片:

    [http://photo.xuite.net/chient99/12231222/32.jpg]

    我用 正片 [幻燈片], 在 大台北區 紀錄了 幾千張, 主要是
    大屯主峰的淡海夕照. 目前我的部落格只貼出幾張海景.

    Good day.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太陽與月亮的婚禮-日蝕/光年

少年Pi的奇幻之旅

超級月下看金鎖記/光年

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