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二三事

。溫哥華的哀愁。

溫哥華這個城市,我始終都覺得只有鄭愁予說的〝簡單的寂寞〞這四個字可以形容它。它連續多年被列為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它的優點自不在話下。不過,很少被人提及的是,在這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它得憂鬱症的人口和青少年的自殺率卻也同時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



許多人研究原因,多歸因於就業率低和冬天的陰霾。我很質疑這種說法,因為在中國符合這種原因的城市也不在少數,倒也沒見他們自殺人口上了頭榜。生命的命題很難三言兩語就有答案,況且是一個都市的文明基調。

若是根據叔本華的理論來看,人隨時都可以決定自己死去的時間和方法,溫哥華人倒是作得挺徹底。如果一出生就過著許多人花了一生力氣都得不到的生活;如果前二十年已可以預知後面五十年將過的日子,憑心而論,沒耐性的人是會選擇提早結束這種〝遺傳〞的。


。華人餐館。

我所住的城市,華人餐館之多,應是大溫之冠。其中又以港式為最多。港式餐館級數有高有低,我談談一般大眾型的。 我在台灣,除了菜市場的路邊攤之外,還不曾遇過在餐館吃飯時,與陌生人同桌。這裡港人所開的一些小餐館則行之有年。一張大圓桌,十來個人,互不相識,各叫 各的,各吃各的。大部分情形都是悶著頭快速吃完走人。沒有情調,沒有音樂,沒有裝修。吃,就是吃。民之食為天。

這類餐館大部分物美價廉,客如雲來。幾乎每頓都是大排長龍。服務生也勤快,敬業。但是杯盤撞擊的聲音不曾斷過我懷疑老板有意造成這種音效,以示生意繁忙。而且,每一家情況都一樣。我開玩笑跟友人說,恐怕這也有訓練班,才能撞的剛好有聲音又不損壞! 

溫哥華港式茶樓不少,但我只有第一年來時,與朋友進了幾次,後來就很少去了。原因是太吵,整個茶樓人聲喧囂。同桌吃飯,要對話都得喊著,我怕日子久了,真變成大嬸婆了。所以後來寧願上{純吃飯}的小餐館,不上茶樓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和朋友二人飲茶,旁邊坐了二位女同志。一餐飯下來,我和朋友幾乎沒有對話,因為都在聽那二位女同志"話家常"。其中一位從上海 來,在比利時待了八年,兒子十二歲,數學班上第一。另一位則從南京來,年紀大些,聲量不若前者。因為藉商務考察之便,暫住這位朋友家。

她們旁若無人,手足舞蹈,時而高談,時而大笑。我與朋友只能嘿然,因為知道如果要對話,聲量一定得大過她們,而,我們出門時,都沒帶擴音器。所以"甘拜下風"。

餐後,我跟朋友說下回要求waiter安排我們坐在老墨旁邊。就算吵,至少也聽不懂他們在說啥,當作背景廣播就是了。

後來有些茶樓改善了這種現象,標榜高級路線。唉,可惜,人還是多,因為怕吵的人都往那兒去了,還是得排隊,還是吵….跟老外吃飯太悶,跟老中太鬧,要悶死或鬧死,就看心情了....





。感恩節。


認識一位白人太太,名叫Ann。在超市時,她因右手受傷,無法推車,我見著了,過去幫了忙。她客氣,與我聊了起來。才知她住在我這個社區的對面,在飛沙河的一個小支流旁邊。很可愛的,她的房子在水上。潮起潮落時,屋子跟著高高低低。

去年感恩節,她邀我和友人一起去晚餐。感恩節,老外的大日子。於是我和友人盛裝以赴。本帶了一瓶上好的香檳,仍覺禮太薄,又專赴Granville Island去買了一大把鮮花。我們緊張又興奮,到了傍晚,我們準時出現在Ann的家門口。在她打開門的一瞬間,我就發覺苗頭好像有點兒不對了。她一樣穿 著她的T?和卡其褲,不是我想像中的晚禮服或小禮服。我和友人頓時因為一身盛裝而有些尷尬。進了門,屋中只有她和五歲的兒子,桌上沒有我想像中的 火雞大 餐。沒有燭光,沒有音樂,沒有鮮花。不像宴客的樣子。

Ann坐在那兒與我們交談,不慌不忙,我奇怪:我們的晚餐在那兒?
約莫聊了半小時,Ann總算說她要去預備晚餐了。
十分鐘後,晚餐上桌了,一人一個麵包和一條熱狗,外加一杯澄汁。

席間,我和友人儘量以輕鬆的交談來沖淡我們一身的"貴氣",和心中的失望。感恩節?就這樣?
離開Ann家時,我和友人在車裡大笑了好久。笑我們的一身穿著。

Ann家裡並不富裕,她是誠心邀請我們。她擺上了她家裡最好的食物了。她樂意與我們交談,樂意我們去她家裡坐坐,她只是沒有咱們老中講究排場的觀念。(後來我和朋友開玩笑說,如果不是感恩節,可能連熱狗都沒有。)

事實上那天我們是很愉快的。相較於有幾次我去華人朋友家裡,女主人在廚房忙進忙去,桌上擺了幾天也吃不完的飯菜,卻沒機會和女主人說上幾句話,我坐在 那兒倒是混身難安,好像非常叨擾一般。席間只是一頓酒足飯飽,席後則是一片混亂,女主持忙著收拾,客人杵著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總之不若與Ann 一場自在交談。

Comments

  1. 我覺得隨機瀏覽舊文這種功能真的很有趣
    咻地就時光倒退好幾年
    吳宗憲上週日訪問來賓,說住溫哥華
    吳宗憲貧嘴,謔稱溫哥華:
    「好山!好水!好無聊...」
    正好來呼應一下這篇^^

    ReplyDelete
  2. 哇,這是網架草創時寫的(應早於2003年,搬過來時沒把日期換上),哈哈,那時好像還還是寫在flash版,字一行一行排,為了呈現正確字體,才知道有華康中文字型。....想當年,好用功啊!...^^ (這是題外話..^^)

    看第二段寫華人餐廳那種情景,還可以看到當時還是新移民的心情,一幅置身事外的觀摩者。

    Kate大概不知:『好山!好水!好無聊!』相對一句就是:『好髒、好亂、好有趣!』用以形容溫哥華與台灣、中國各大城市的對比。

    我另有一篇城市性格,有寫到能在溫哥華留下來的人,多多少少與人的性格有關。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我打從江南走過

少年Pi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