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的夢飄香否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
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舊好;人,僬悴了。


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溫哥華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僅進來的人多,離開的人也多。香港移民最早進來,加拿大的華人社會,基本的架構和文化形成,都是香港人打下的基礎。我想整個北美都是。但是九七之後,回流香港的人很多,以致之前的華人社會結構有了一些改變。
台灣在九五年因為閏八月一書,加上中共試射飛彈,前前後後也帶動了一股移民潮。但很多人在拿到身份之後,看台灣還是平安無事也回台了。台灣的移民意志力最為薄弱,因為如果沒有武力犯台的威脅,台灣仍是我們心中「美麗的寶島」。

中國是近幾年來新興的移民族群,但他們大多不會以溫哥華為目的地,溫哥華是一個沒有強度力道的城市,不適合他們的需求。這裡是他們的驛站,取得居民身份,他們大多轉往東部的大城市,或是想辦法進去美國。在人生態度上,他們比之台灣來的移民積極得多。

也有很多台灣移民,來了之後,拿到身份,又移民到中國去了。而中國的學者,在這裡拿到身份,移民到台灣去了。

來來往往,進進出出,溫哥華只是交會的碼頭,運送著一群交換流浪方向的遊子。


被囚在天堂裡

潦潦草草結束或打包台灣的一切,來到了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應該站在天堂的入口了吧?

溫哥華的移民不同於美國,到美國的人,多數沒有回頭的打算。但溫哥華不同,來的人多數已在台灣有些經濟或社會的基礎,放棄一切重頭再來,有著實質及心 理上的困難。所以大部分人,尤其是男人,都打算取得公民身份後,再拿起多年磨光的大刀,再揮向台灣的滾滾紅塵....於是有了所謂的移民監。坐在家裡,成 了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公民。

這也是台灣移民不若其它各地移民積極投入主流社會的原因。因為移民的原因是那麼模糊而搖擺。怕中共打來?喊了幾年了,也沒真打。嫌台灣教育環境不好? 我們個個不也大學畢業了?還都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說台灣生態環境不好?溫哥華頭上的臭氧層的破洞,聽說逐年在擴大。.....

在溫哥華的男士們,有個現象,一來在一起,總喜歡談政治。總喜歡說台灣那兒不好,那兒不好。越說越大聲,越說越激動,每次我都用同情的心看待他們,我知道他們是說給自己聽的。總要給自己一個理由,說服自己,移民這個影響全家命運的重大抉擇是對的。

侯鳥的顏色

新一輩的移民,有很多將妻小放在溫哥華,自己留在原居地,每隔一段時間再飛過來團聚,稱之為空中飛人。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有好的生活又能兼顧經濟條件。

起初都是想,一拿到身份,就能一家團聚;於是一方忍受單身的孤單,一方掮負單親的辛苦,總企盼著三五年以後,一家能團聚,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孰料,事總與願違。在三五年裡,能發生的事太多。 躺在搖籃裡的嬰兒,到背起書包上學校,可能只見過父親幾次面。小學來的孩子,到了中學,已經接不上原居地的課程。而夫妻長期分居,旁邊的人很容易趁虛而入。 於是,婚變的婚變,外遇的外遇,衍生的家庭問題,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幾年後,也許都拿到了公民卡,但家已不成家了。

為了讓移民的生活及決定更富意義,留在本地的妻子們,在孩子的學習上更花心力,為家務的打理更費心,每天也是三等,等孩子,等老公,等公民。

曾有醫師報導,溫哥華的華人婦女,更年期比一般婦女早來七年。對一個女人來說,少了七年的青春,比少了七年的壽命更驚心動魄。

我個人是很不贊成分居兩地的處理方式。 無論那一方都太苦。 一張移民紙,一張公民卡,不值得花上這麼大的代價。孩子們沒有父或母在一旁陪同成長,再好的教育制度,再好的陽光空氣,也是枉然。

再者,不要考驗愛情,不要挑戰人性,空間的距離絕對是心裡距離的開始。 在挫折沮喪的空洞生活裡,再濃厚的心靈交契也比不上真實的體溫。

image by Travel Guide
元曲/陳草庵 山坡羊

Comments

  1. 這篇是舊文,這些年來溫哥華的移民現象有很大改變。上文提到中國移民往東岸找工作機會,這幾年則帶著萬貫家財來炒地皮,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ReplyDelete
  2. 這篇真棒!

    可是溫哥華不是票選最適合居住嗎
    中國人是不習慣住那邊嗎= =

    ReplyDelete
  3. ‎"一張移民紙, 一張公民卡, 不值得花上這麼大的代價"
    公民卡代表的是對你的未來的投影, 卡本身一文不值. 每個人有不同的原因離鄉背景來移民, 最可悲的是那些一窩蜂跟別人來移民而自己卻不知移民何為.

    有辦法的都移民去美國,有錢的去加拿大, 他有辦法所以也移民. 最可笑的是那些自欺欺人的講說是追求更好的生活, 其實說來說去很多是追求物質 -- gold diggers!

    很多人不知他生命中追求的是什麼, 問他為何移民, 說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求錢.

    ReplyDelete
  4. 因為我們出來久了,比較能理解現實狀況,但是這種話不好對別人說,因為人家不一定聽得進去。

    ReplyDelete
  5. ‎"因為人家不一定聽得進去"
    More like, 因為人家一定聽不進去!

    ReplyDelete
  6. 每次出國都是劇烈的連根拔起! 這是陳之藩說的
    我在想若沒有網路 沒有這些中文的文化滋養
    花花怕不也早就回流臺灣了....

    寫的真好 , 尤其最後兩段文! 很多的狀況都可以寫成連續劇了。

    其實夫妻兵分兩路 台灣一直有一種
    半移民大陸的狀況...先生在大陸打拚 妻小留在台灣...
    也或已然好些年了 , 而看樣子移民加拿大或美國 因而家庭分崩離析 這類事暴光
    的就少很多吧!

    看文章是舊文 , 怎麼中間(之前)的回應都沒啦??

    ReplyDelete
  7. 嗯嗯,客提兄說的是,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人家聊詩詞,打中文,差點兒沒掉下眼淚來...
    跟早年離鄉背井的遊子相比,我這一代移民幸福太多。(溫哥華都吃得到青蛙下蛋,夠幸福吧?...^^)

    美國這種分居兩地的家庭應該不多,大多是一起去打拼的留學生。

    大部分移民家庭如果分崩離析,大概也都在國外解決吧?國內那頭就報喜不報憂了!

    舊文搬過來時,先搬文章,沒有搬回覆,本來想慢慢再補上,但現在資料庫成了亂碼庫,一下子也補不上來。有機會再補吧!

    ReplyDelete
  8. flower

    這篇寫得非常好.
    我是 1996 年回台灣的,
    當年在任教的大學(North Carolina U) 校園為飛彈事件靜坐後,
    就辭職訪鄉 (在美國都有 Ph.D. 的夫妻找事在同一區不容易).

    因為我一直住美東, 當年的要取得台灣資訊有限,也減低定居的念頭.
    住在 Ithaca 的幾年, 因為到多倫多只要四個多小時,
    一旦哪年拿到簽證 (通常是陪朋友到尼加拉瀑布觀光),
    就會常去多倫多辦貨.
    港式茶樓的嘈雜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 (那時沒去過香港).

    如你說的, 移民的人對台灣的政治非常感興趣.
    我在統派獨派的長輩朋友家都住過,
    很多想法, 和島內其實有點脫節.
    (但現在的狀況可能已經很 updated 了).

    ReplyDelete
  9. 青,

    早期的留學生,我現在想來,實在辛苦。真真正正的離鄉背井。
    現在因為網路盛行,一根寛頻線就讓天涯若比鄰,視訊、Skype 完全解了鄉愁,讓國外的移民生活,簡單了許多。

    現在溫哥華不僅有港式茶樓,還有上海菜、北京菜、湖南菜,想吃什麼都有,很方便!...^^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所以,睡吧!- 悼忽忽

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