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愛玲的垃圾

我與張愛玲的垃圾--季季

季季小姐在她的部落格發表了一篇當年某作家翻張愛玲垃圾,拿著那堆垃圾急欲求名的真實過程。

有讀者為那位作家辯解,認為那是一位新進作家不小心犯的錯,不應在多年以後被提出來。

我個人是不贊同這樣的辯解。年齡不是一個人犯錯的藉口,人格的成熟度不是建立在年紀大小,而是建立在生命器量上。


那位D小姐所犯的錯誤,不在去翻垃圾,而在拿著垃圾四處兜售的熱衷,讓人聯想到狗仔隊。 ,

尋訪張子靜  再見張愛玲--季季

這是季季小姐到上海找到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一同寫了《我的姐姐張愛玲》一書的過程。
也許因為季季也是參與者,所以她的看法較為主觀。

我在其它資料裡看過,張子靜與張愛玲的感情並不深。童年的事在張愛玲的流言裡或多或少可見端倪,以後有機會再列舉。

要說的是張愛玲到了美國後,張子靜曾多次寫信跟張愛玲要錢,張愛玲無法供給(她自己都貧病交加了)。張子靜不明白姐姐的處境,以為在國外的人都富有,所以對張愛玲很不諒解,兩人因此沒有音訊。

張子靜書裡對張愛玲提到的繼母和父親的苦待都有反面的說詞,有人說是因為他懷恨在心,但我想,懷恨倒不至於,而是價值觀不同。張愛玲曾說她這個弟弟是倒向繼母那一方的。


深情 寡情

季季提到張愛玲不回上海看病重的姑媽是寡情,這一點我也有不同的看法。這種對親情的依捨方式,也許只有久住國外的人才能體會。萬里迢迢回去看一個病重,可能沒有意識,或可能已經彼此都認不得的至親,就實質意義而言,恐怕沒有多大作用。

再者,逝者已矣,張愛玲若真回上海,有可能只去看病重的姑媽嗎?有多少閒人閒事等著她呢?以她的性格,那是她最不願涉略的情境。

傳統觀念裡,『母?,喪不臨』是極大的不孝行為(所以古人『父母在,不遠游』,便是惟恐一旦父母有個三長兩短,一時半刻趕不回去。),季季說張愛玲『寡情』,可能便是出於此種觀念。

在我看,張愛玲仍是季季後面所說的『深情』。從她在最後的遺作《對照記》裡,對姑姑的孺慕深情,我們仍是很被感動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所以,睡吧!- 悼忽忽

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