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

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將戀愛中的人的一切情緒、行為、舉動一一解構,使得那些墜入情網飄飄忽忽,無以名狀的emotion都有了原因與著落。

在讀的過程中,有一種隔著透明玻璃觀看到自己的驚恐與驚喜,驚恐的是察覺到自己不曾發現的內心動機或慾望,驚喜的是,他,或她,竟與我一樣--原來每一個人都曾走過這樣的一遭,只是我們無法夥同一起前進,只能在走過之後,像談論一地的風光一樣,各自說著各自的感動與遭遇。



在《戀人絮語》裡,羅蘭以一種近似自言自語的方式,用語言能力將所有的情境解構拆解後又架築出來,全書在談愛情,卻全無情感的流轉,讀後彷彿呼吸了森林裡充沛的芬多精,所有過往或當下的心情均經過新陳代謝,有了清晰的條理與意想不到的輕盈。

01 「我沉醉了,我屈從了...」身心沉浸--戀人在絕望或滿足時的一種身不由己的強烈感受。

愛情中莫名的幸福感令人沉醉,以致願意棄兵卸甲,完全屈從。


02 相思。不見對方,就像我的頭被按入水裡一樣滋味;我快要溺死了,呼吸不濟了,經過這種窒息,我才重新認識我要尋求的「真諦」並練就了愛情中必不可缺的執著。

03 等待。我在等待一次來臨,一個回歸,一個曾允諾的信號。...我是個被截肢的人,依然能感到失去腿的痛苦。

相思成病,以致等待的痛苦猶如被截肢,即便在多年以後,傷口平復,但失去腿的痛苦依然題醒著被截肢當下的痛楚難當。


04 墨鏡。掩蓋--她並不是在猶豫是否要向她所鍾情的對象表白愛情,而是在斟酌她究竟應將自己的癡情掩蓋幾分,要暴露多少自己的情慾、痛苦,總而言之,自己極度的感情。(她的內心風暴)

此言把fall in love的女人心理描繪盡致,大多時候,越是含蓄的女性越是在掩飾這件事上花功夫,唯有情不自禁時,會讓她不小心露出端倪。

05 「我們是自己的魔鬼」我設法對自己作惡,將自己逐出自己的天堂,竭盡全力臆造出種種能傷害自己的意象(嫉妒、被遺棄、受辱等等);不僅如此,我還使創痕保持開放,用別的意象來維持它、滋養它、直至出現另一個傷口來轉移我的注意力。

還有誰能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更能詮釋這話的精髓呢?而在戀愛中的女人,有那個不曾陷在黛玉式的自殘裡呢?只是有人為期長,有人為期短。

06 「一位後來當了主教的英國勛爵曾指責歌德,因為《少年維特的煩惱》引起了一陣自殺熱,歌德用純屬經濟範疇的語彙回答道:『你們的商業制度已經造成了成千上萬的犧牲品,為什麼不能讓《少年維特的煩惱》也有幾個呢?

是啊,為經濟而亡或有之,為希望而亡或有之,但有什麼比為愛而死更壯烈呢?九死而無悔,是愛的極致。

羅蘭巴特在絮語中一再以維特為解構的主體,他完全同意歌德給予維特的自殺結局,因為他覺維特縱然不死,也只是衰隱而已。不能得到所愛,生命中的所有色彩只是一再褪色,直到蒼白。

Comments

Popular Posts

封鎖

所以,睡吧!- 悼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