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寫生者--卡夫卡



而我現在流入孤獨的懷抱,如河水流入大海,可謂如魚得水。(卡夫卡)



朋友問我近來作什麼?我總說,在寫卡夫卡。

這個題放了個把月了,每回靜下來寫了一兩行就被打斷,或是電話,或是家人談話,有時是msn或不請自來的客人...總之...就是被打斷了。等到再回頭來看時,自己繁忙喧鬧的生活,對照卡夫卡的孤獨,實在再也寫不下去--突然明白自己所能描述的孤獨與所能進入的卡夫卡世界,是多麼淺薄,多麼言不及義。

近來在卡夫卡的短篇小說裡,失落了許久。在他平凡字句所架構出來的荒謬寓言世界裡,透視背後真實的人性,領略創作者在創作路途中踽踽獨行的堅持與孤獨,心情不免沉甸甸了起來。


安於孤獨,必須鎮壓任何接受誘惑的慾念


《飢俄藝術家》是卡夫卡描寫自己心境的短篇作品,故事敍述一位飢餓藝術家關在籠子裡,進行飢餓表演,在四十天的表演期間,完全不進食。他為了自己的榮譽,即使有人強迫他進食,也會無功而返。但觀眾間卻偏有人認為他定有什麼偷偷進食的魔術,因為他們始終不能明白,為什麼有人願意放棄美好的食物,而靜靜待在籠子裡?

只有表演者自己一個人知道,他的表演是真實的--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與人群只間隔了一個籠子,那麼近,卻又那麼遠,在萬聲喧嘩中,他卻是低落孤獨,心中空蕩蕩的。

觀看的人日以繼夜,或有監看者,或有好奇者,但在表演者專注的世界裡,這些人再多,也像瞬間隱形。因為這些人只在鐵籠外,在他孤獨的版圖外,沒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執著與堅持,沒有人明白他為了這份榮譽忍受了多大的艱辛。不被信任,不被了解是他最大的打擊。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

後來此行業没落,觀眾轉向馬戲團的雜耍與動物表演,經理人也離他而去,他寄居在馬戲團的一隅,在人來人往中被遺忘,連表演的告示牌也沒人更換,以致餓了多少日子沒人有記得,他自己也記不清....直到只剩一口氣,他向發現他的管理員說:『因為,我找不到適合我胃口的食物,請相信我,若我找到了,之前就不需要挨餓....相信我,我也想跟所有人一樣,吃得飽飽的。』說完這話,他『瞪大眼睛,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他的表情一如往常堅定,好像要將絕食表演這回事,繼續帶到另一個國度,繼續運行。』

看到這裡,忍不住潸然,至此才明白,所謂飢俄是因為想要食物而不可得,絕食卻是拒絕可得或已得的食物,這位在觀眾眼中一直忍飢挨餓的表演者,實際上是在拒絕食物(一看到食物就覺噁心),因為沒有合他胃口的...這說明了孤獨者並不是故作姿態,並不寧願孤獨,他們只是一直在尋找,尋找一個合自己胃口的食物(人事物)...

卡夫卡自己在臨終前讀到這部作品的印刷清樣時,很長時間地流淚,他曾說:『在我身上最容易看得出一種朝著寫作的集中。當我的肌體中清楚的顯示出寫作是本質中最有效的方向時,一切都朝它湧去,撇下了獲得性生活、吃、喝、哲學思考,尤其是音樂的快樂的一切能力。我在所有這些方向都萎縮了。』,『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用於寫作的,絲毫沒有多餘的東西,即使就其褒義而言也沒有絲毫多餘的東西。』,他這番話,不正是這位絕食表演者的執著嗎?

卡夫卡生前是被冷落的,他一直在沒有喝彩沒有注目的情況下進行創作,心靈處在被世人放逐的孤獨裡,如同那位被遺忘的表演者,最後與亂草同歸於荒土。卡夫卡傷心地說:『若真要找出一個騙子,反而是這世界不斷地在騙取他的時間與情感。』

所幸,卡夫卡全人全心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終究在時間的流裡被證實它們的價值,且成先驅。他現在應該不寂寞了,可能還嫌有些吵?


群眾--流行文化

這篇原是要寫《絕食表演者》的孤獨,卻寫到卡夫卡本人去了。...真是言不及義...

第一次看時我不明白,表演者為什麼非要在眾人面前表演呢?自個兒在家挨餓不就好了?挑戰自己的極限,想要多久都可以。

後來才明白,表演者之所以把自己置放在人群裡,仍是冀望在人群裡尋覓知音...孤獨不是他願意的...起初挨餓,是因為還有所飢,直到最後被放逐,被遺忘,在絕望中拒絕其他不合胃口食物...

卡夫卡在文末,用一隻可愛美麗的小豹代替了絕食者住進鐵籠裡,有所執著的追尋者,終究被掠奪強食的流行文化所取代,無人再記起....

卡夫卡一生以寫作為志,鬱鬱不得志。臨終前囑咐好友將他的作品全部付之火炬,可見他的灰心與絕望...


監看者--自以為是的誤解者

其中最令人感到唏噓的,是表演過程中的監看人與表演者之間的關係。

表演者對監看人原是寄以厚望的,這些24小時監看他,拿著火把高高照著他的人,他原以為他們可以看見他的真實,他為藝術所作的犧牲與執著,這些人,比好奇或追求時尚的觀眾群更接近他,也更嚴格地監看他,總該可以稍微進入他孤獨的世界吧?

事實卻不然。

監看者以為他有魔術或秘訣,可以偷偷把食物塞進口裡而不被發現,一派故作輕鬆,想要引出他的馬腳,一派卻更加嚴格看管,不讓他有機會施展魔術....他們的不信任與誤會是表演者最沉痛的打擊....

我想到許多的文評、影評、樂評或藝評家們....甚至是我們這些自許比較認真的讀者,多少時候對作家或創作者,是透過自己有色或度數不足的眼鏡在觀看?多少時候的侃侃而談,其實只是一場天大的誤會?而這些扭曲或誤解,對創作者的傷害遠比不置一詞的好奇圍觀者更殘忍,更打擊創作者。


flower 寫於2006.09.07

Comments

  1. 朋友說我欣賞卡夫卡和張愛玲的孤絕,但有更多人是渴慕友誼的。

    張愛玲並沒有透露她是不是渴慕友誼或被了解,所以我不敢妄論,但卡夫卡的確是渴慕被了解,渴慕獲得情誼。他說自己在孤獨裡如魚得水,是因為最後接受了自己終究不得不孤獨的處境。

    如果說我欣賞這種孤絕,是因為我欣賞他們因為執著某種意念與理想而寧願孤獨。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半途而廢,尤其在友情荒或愛情荒的情境下,而他們堅持到底--這便是令人敬佩的地方。

    當然,創作的路並非絕對的孤絕,也有很多人在情誼中獲得更多創作的元素,譬如歌德。孤絕是不得已,並非必然。

    2006/09/12 05:55

    ReplyDelete
  2. 03年 在異國流落街頭那次拍的
    布拉格城堡內的卡夫卡巷
    他寫作的房子在粉紅屋的後面
    看這個網頁比較清楚
    http://www.rathburn.net/hol/PVB/Prague03.html


    2006/09/14 12:01

    ReplyDelete
  3. 多謝汨兄提供的照片。

    布拉格城堡聽說是卡夫卡作品《城堡》的寫作原型,他一生沒有離開過布拉格,可以想見,他對布拉格有很深的眷戀。

    2005年布拉格蓋了卡夫卡紀念館,裡面收集了他的真跡、書信和照片。對卡夫卡來說,這真是遲來的肯定。

    2006/09/16 15:05

    ReplyDelete
  4. 不經意到了這個網站, 就被它的音樂和內容所吸引. 十分的謝謝 flower 經營如此高水準的網站. 2006/10/04 09:29

    ReplyDelete
  5. cobainyiehMarch 02, 2011

    突然想起剛剛看完的一部電影"Boy Meets Girls"裡酒保說的一句話
    寂寞者的問題在於,他們從來不讓自己獨處。
    2006/10/04 14:24

    ReplyDelete
  6. 多謝路人的謬讚和鼓勵......前兩天朋友問我怎最近寫得少?我才說,因為看多了好文,覺得自己寫的都是一些廢話...[傻笑]

    2006/10/05 03:10

    ReplyDelete
  7. cobain 這話,我實在領會不過來,寂寞者的問題,在於他們不讓自己獨處?....

    我知道有些人不讓自己獨處,是因為無法應付寂寞,但獨處與寂寞,究竟何為因?何為果?
    .........不明白哩...[疑問]

    2006/10/05 03:13

    ReplyDelete
  8. 嗯.........
    以下是我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啦
    很多人往往在口頭上號稱自己是個寂寞的人,可是這些人卻經常使自己曝光於眾人看的到的地方(不管是虛擬的或是現實的地方),然而,他們真的是寂寞嗎?或許只是一種吸引人的手段罷了,我覺得真正懂得寂寞的人是能夠享受獨處的人(當然這並非自閉),而是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讓自己獨處,享受寂寞,聆聽心裡深處最底層的聲音,所以這麼說來我好像也並非是懂得享受寂寞的人,因為,我總是讓另一個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所以,總歸一句話,這裡所指的寂寞者,我覺得並非是真正的寂寞者,而是那些總是在口頭上號稱自己是寂寞的人,真正的寂寞者,應該是能夠享受獨處的,當然這些都是我的胡言亂語啦,或許還有其他意義,不如花花也去找這部片來看看^^,或許你會有其他的解讀^^ 2006/10/06 01:11

    ReplyDelete
  9. 我最近好像欠了好多電影,幾位朋友介紹一些電影,我幾乎都沒看過,好像在文化沙漠一樣..
    再欠一部吧...有機會會去找來看看...^^

    以現代人的疏離來看,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真的感到寂寞和孤獨的,只是每個人面對它和處理它的方式不同。人多的地方並不表示寂寞能被淹没,人少也不表示能被醫治。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可以討論很久...

    2006/10/07 05:39

    ReplyDelete
  10. 事物的價值在於它對人的意義,最膚淺的表現在交易的行為上。一個麵包賣三十塊錢,買的人和賣的人都高興,因為一個吃飽了、一個變現了,他們各自得到了麵包對他們的意義,實現了它的價值。那些不經由交易的事物也一樣,晚霞和山色、陽光和雨水,雖然不能或還不曾被價值化,對每個人的意義也都不能完全相同。

    人是時間的動物,事情的意義有時間性,有前因後果。為什麼努力工作賺來的衣食比伸手可得的享受還要有味道?因為它有努力工作的前因,而有這樣的享受作為後果便讓努力工作有了意義!

    就因為每個人的前因後果不同,因為時間而產生的意義各異,所以人注定是孤獨的。就算親如手足、情同夫妻,面對著一件共同經歷的事情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感受。卡夫卡的籠子其實只是一個看得見的形象,提醒讀者在演員和觀眾之間是有無法跨越的歧異的,其實歧異存在於任何兩個人之間,又何需籠子來區隔呢?

    人生注定是孤獨的,絕望嗎?

    不!因為人學會了同理,進而經由同理和經驗產生了理解!為何故事能感動讀者卻不能改變籠外的觀眾?差別其實只在於能否理解表演者心中的意義而已,不被理解的便是寂寞,便是「找不到合我胃口的食物」!

    上帝是公平的!再近的時空距離消除不了孤獨,再遠的時空距離也就阻擋不了理解。所以在美洲的讀者可以理解在歐洲的作者的心意,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有機會理解十一世紀的蘇東坡。

    我們的人生,是因為那些和我們相互理解的人才不寂寞,雖然各自都還是孤獨的!

    2006/10/12 19:34

    ReplyDelete
  11. 汩兄一出手就是重量級的...^^

    寂寞或許可以穿透時空而解決,孤獨卻受囿於時空。絕食表演者的籠子隔開的是與他同一時空之下的人,超越時空,他的確有了共鳴者,但對當時的他,有什麼意義呢?或說,對孤絕而亡的卡夫卡有什麼意義呢?人的孤獨與寂寞是尋求共鳴交契的一種渴望,這種渴望恐怕只有在當下被滿足才有意義吧?

    2006/10/13 15:03

    ReplyDelete
  12. 花兒客氣,吾才不及卿也,月餘!

    當然!尋求共鳴交契的渴望是一直存在著的,除非當下能被滿足,否則會一直存在下去。我只是想說,「孤獨」是無法解決的現象,「寂寞」才能因為理解(妳說的「共鳴交契」其實更貼切)而消除。妳說的對,遲來的或是遠地的共鳴解決不了當事人的寂寞,所以我的文應該修正一下,是卡夫卡和蘇東坡都寂寞,反而是我們這些因為和他們共鳴而感嘆的人不寂寞。

    2006/10/13 19:05

    ReplyDelete
  13. wow!你們會說也會聽,我的意思是說,你們說的真好.生命在出走時,曾經失去該有的軌道與方向,就像遺失了羅盤和地圖的孤獨探險家,但是感覺好自由,像飄在天空的雲兒一樣嚕.

    2006/10/13 19:37

    ReplyDelete
  14. 前兩天在書上正好看到沙漠型的放逐者,從既有的情境中出走,起初覺得自由,卻因為太自由以致失去存在感,體會不到自己的邊界...太孤獨不是好事啦...總要有人架起籓籬,才能界定自己的高度與範疇...雲也要被山擋住,才不致分散而虛無...

    2006/10/14 02:33

    ReplyDelete
  15. WindersterMarch 02, 2011

    在人類之中,以『自由』兩個字自欺欺人的實在太多!....我要的路,不是透過逃跑來獲得。──卡夫卡。

    2006/10/14 05:07

    ReplyDelete
  16. 說得真好!

    六零年代(或五零年代?)的嬉皮大概就是用逃跑躲在所謂的自由底下吧。

    2006/10/15 05:14

    ReplyDelete
  17. 這兩日經歷了一些事,讓我重新面對了這個題目,回頭看到前兩天自己才寫的字句卻恍如隔世,人生之變幻莫測永遠讓我心存敬畏!

    能體會寂寞的人才懂得孤獨,否則永遠以為躲在人群之中就不孤獨,以為臉上帶著笑的人就不寂寞。體會寂寞的人才能分辨共鳴和善意的不同,善意可以來自任何人,共鳴卻必須出自明白人。因為要是明白人,兩人的人生歷程又仍在各自發展之中,所以難有永遠的共鳴,自然可能重歸寂寞。經歷寂寞、共鳴、再寂寞的過程之後,便能深刻了解生命的孤獨原貌。

    曾經共鳴,便能面對往後的孤獨。

    2006/10/16 19:40

    ReplyDelete
  18. 寂寞讓人發覺自己的存在, 也才讓ㄧ些人,事,物顯得珍貴!不是嗎? 2006/10/17 10:48

    ReplyDelete
  19. 生命孤獨的原貌,痞子陳昇說:孤獨是生命的常態...

    聽歌吧?...^^



    不優越的心情呢 是屬於凡人和悲劇英雄
    當一切都遠走
    易老的青春 多折的愛情
    從不曾改變對我漫無止境的試鍊
    一個平坦的未來 座右鳴裡寫著要知足常樂
    忐忑的提醒我忠實的守候
    我學來的真理 是不是謊言
    還是我的努力不夠多
    我們曾經擦肩而過走在擾嚷的街頭
    其實我也曾經有過狂狷奇想的念頭
    豪情與無奈 總期望誰能了解我
    如何能找回我那生活中失落的尊嚴
    是否一定要頭銜和用不完的金錢
    才可以自由交得到好朋友
    如果有一天什麼都留不住
    能不能改變人們虛榮作祟的哀怨

    她的名字叫蘇珊 年輕又無悔
    叛逆趁年少 從不懂得憂愁
    傲慢的笑容 潰散的眼瞳
    彷彿在數說我們不夠堅定的感情

    白天總是忙碌的工作 安慰豪邁的自我
    夜裡曾經感到寂寞 不敢有浪漫的念頭
    豪情與無奈 總期望誰能了解我
    如何能滿足我那平凡卻又飢渴的心
    不優越的心情呢 想到了明天
    生活的神話 漫漫的擁向我
    忠實的守候 我學來的真理
    美好的明天是我不能懷疑的信念
    卻有人說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態


    2006/10/17 12:47

    ReplyDelete
  20. 讀來很悲傷,一個那麼孤獨的人,卻是那麼想要群眾的認同...

    ReplyDelete
  21. AnonymousJuly 13, 2017

    喜逢佳文. 請 花姑娘 容我野人獻曝..^^!

    孤獨, 獨處, 寂寞, 孤單...?

    相對於這些難分難解的中文, 英文倒是
    有兩個對應但是迥然不同的字.

    [Loneliness] Vs [Solitude].

    十年前我曾找到兩個精確的英文解釋, 可惜忘了.

    以下是目前可以谷歌的一個詮釋:

    [Loneliness] expresses the pain of being alone and
    [solitude] expresses the glory of being alone.

    [By: Paul Tillich, German Theologian]

    也許 [Solitude] 對應 酒保 的 [獨處],
    而 [Loneliness] 則是 [寂寞]..~

    卡夫卡 曾經這麼說:

    "Writing is utter [solitude], the descent into
    the cold abyss of oneself.”

    我查閱了 Wiki 中文版, 分享一段話:

    "其實據 布勞德 的回憶, 卡夫卡 喜歡在朋友面前
    朗讀自己的作品, 讀到得意的段落時會忍俊不禁,
    自己大笑起來."

    關於 [solitude], 歌德 也有些著墨:

    “Talent is nurtured in [solitude] … A creation of
    importance can only be produced when its author
    [isolates] himself, [it] is [a child of solitude].”

    Wiki 也記載了 歌先生 令人羨賞的一生, 除了....

    恕我煞些風景..Wiki 中文版 這麼說:

    1798年, 歌德 寫下了 [哀歌]「植物的變形」.

    唉..這真是 [馮京] 變 [馬涼].

    歌德 的名著這麼多, 不才在下只買過, 讀過
    他的 [Metamorphosis of Plants].

    我對於 蝴蝶 的 [完全變態] 相當著迷. 可是目前
    沒有夠好的理論來解釋 變態 的奧妙. 於是有些
    學者試圖從 歌德 的 理論 [臆測] 另闢新路.

    末了, 容我再引用 叔本華 的一段話:

    “A man can be himself alone so long as
    he is alone … if he does not love [solitude],
    he will not love freedom; for it is only when
    he is alone that he is really free.”

    Carpe Diem.

    ReplyDelete
  22. 真不好意思,十幾年前的文,一下子對不上這個情緒,畢竟我剛與一群友人自風光明媚的山林回來,談寂寞、孤獨,頗有一種"暖風醺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尷尬...^^

    ReplyDelete
  23. AnonymousJuly 16, 2017

    花姑娘 越不好意思, 越尷尬, 網中人 越不知所措,
    連個地洞都不知道怎麼挖了.

    千錯萬錯, 都是我的錯. [咦? 我怎麼冒出這句話呢?]

    嗯...通常有人如此認錯, 一定有詐.

    讓 發現 [Pauli 不相容原理] 的 包大哥 替 花主 伸張正義吧.

    某日, 包大哥 的教授同行, 請他指點一篇年輕學子的物理論文.

    包青天 看了看, 說了一句 千古名言:

    [Not even wrong.]

    好了, 我伏罪了. 我的認錯....

    [It is not only not right, it is not even wrong.]

    連 錯, 都談不上耶!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太陽與月亮的婚禮-日蝕/光年

雪的聲音

淡水、馬偕與忽忽塑像/淑瓊、Marga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