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

00

家裡孩子慢慢成長中,才發覺自己要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具重大性。Alex有幾位學生,他們及他們的父母給了我許多開啟與省思:

01



有位家長是某慈善機構的熱衷者,她告訴我她的孩子們都很孝順乖巧,讓她在從事慈善活動時沒有後顧之憂。但她的孩子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告訴我們,他對他的家庭有著洶湧的憤怒,對同胞胎的哥哥更有著勢不兩立的仇恨。他是同性戀者,父母尚不知情。

02

這兩天一直接到已就讀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一位女學生的母親從武漢打來的求助電話,因為已在紐約的女兒寫信給她,表白多年來對父母的不滿與憤怒,她恨惡父母的虛假,看不起他們在職場上的卑躬屈膝。電話彼端拿著話筒的是一位傷心欲絕又無助的母親,她哽咽地說:『我們為她傾家蕩產,從小到大給她最好的,她竟然還恨我們!』
她說,女兒在紐約一個多月,學費不算,花了兩萬美金。

03

一位母親說:『我們對孩子沒有什麼特殊管教方法,只是給他很多很多的愛。』很多很多的愛,包括不到20歲便擁有位於downtown的高級公寓,以及一輛BMW跑車。

這位母親罹患肝癌 ,醫生宣佈只有幾天可活時,一個人躺在客廳的沙發床上,看著兒子的照片。問她:兒子沒來陪陪妳?兒子說,住慣了自己的公寓,不習慣媽媽的老房子...即使在最後幾天,領受了父母一生所有寵愛的兒子,都不肯犧牲一下自己的時間與享受..。

04

『要創造孩子,你必須先讓自己被創造。否則你是出於動物需要、或寂寞、或者是去修補自己的缺陷而謀求孩子。作父母的目標不是去產生另一個自我,複製一個你,而是謀求更高層次的東西.....家庭應是孕育某些更高層次東西的園地...』 (錄自:《當尼采哭泣》)

我不知道有沒有能力孕育更高層次的東西,但我知道許多父母之所以為父母,的確落在複製與修補的情懷裡面,包括我。

05

我相信原生家庭的影響力足以影響個人的人格發展與人生態度,但原生家庭是個人人格發展不可動搖的根嗎?是不得不如此的囚牢嗎?沒有任何援救?沒有改良品種?一定有的!想想接枝的生命,一棵又苦又澀的果樹,因為接枝而結出甜美的果實...縱然根部已深植,但有好的修剪和接枝,仍能長出不同味道。

自覺,自醒,是從所有宿命裡突破重圍的力量。

06

愛,是人際間得著溫暖的必然道路。但愛的質量與付出方式,在不同情境與時間點,卻是一層又一層的山嶺,有時超越其上,有時卻又深陷雲深不知處。親子關係,正是最漫長最嚴苛的道路,不到路終,沒有答案。


07

溫哥華有個案例,一位走在路上,手拿著一束花要送給女友的19歲年輕人,被不良少年圍毆,打成重傷,成了無法思考,無法記憶,半身不遂的植物人...母親因此陷入重度憂鬱。打傷人的年輕人則只被判了兩年徒刑,受害家屬嚴重抗議,但法官說,犯人是一個父母死於吸毒與暴力,不滿15歲的孤兒....

看到這案子,很痛心。
原生家庭的腐蝕能力竟擴及無辜的旁人...

08

孩子剛出世時,換尿布被他的尿水噴到臉,餵完奶不知道要拍拍背,因為我是「新手媽媽」;孩子學齡前,急著實行書本上看到的學前教育,家裡購買了一堆教育性玩具、繪本、音樂,惟恐遺露了任何一項啟發他身心的重要任務,因為我是「新手媽媽」;進到學校後,偷偷站在窗外看著他上課,看著他在團體中羞怯、試探而漸漸融入,我才放心移開腳步。但過往的經驗卻不足以讓我應付孩子即將到來的青春期,我仍為著即將面對的青少年問題感到惶恐,因為我,還是「新手媽媽」。

面對每一個階段的孩子,我永遠是第一次,滿坑滿谷的教育書籍,令我讀也惶恐不讀也惶恐。每本書都像一把尺,要把天下父母都量制在一個標準模式裡,動作太大或太小,踰越或不足,都令人憂心忡忡。

我想,即便面對一個二十歲的孩子,我還是「新手媽媽」,還是第一次面對一個二十歲的孩子...即便他們已經自稱為成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封鎖

所以,睡吧!- 悼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