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的閱讀

看到余秋雨的這段小文:

在書籍稀少,又缺乏流通機制、借閱機制和購銷機制的時代,很多書生為了讀一本書常常在雪天步行幾十公里去輕叩某個據說藏有該書的家庭的門,而開門的結果很 可能是婉拒。不要責怪那個藏書人家,他們完全無法驗證來人的身份。極少數的書生找到了某個認識藏書人家的長者,帶著一封書信前去,有可能捧回一部分,但借 閱的時間又限制得很死,書生一到家就立即鋪紙抄寫,廢寢忘食,終於抄成,然後又立即啟程去還書,因幾天的無眠而腳步蹣跚,常常摔倒在雪地上,甚至捧著那部分書活活凍死。




看完以後,為自己身處在這個「資訊盡在彈指間」的網路時代慶幸不已。別說那個為借閱而埋屍在雪堆中的年代,即便早先幾年,為要寫篇論文,騎著單車在台北幾 條著名的書街上來回奔波的景象,亦是記憶猶新。雖然在那種奔波追逐下求知慾的被滿足,而今回想起來,仍是動容與亢奮,但設想,如果每一篇文都要那樣產生, 實在太辛苦也太費時了。

正值書寫如點點繁星的年代,於是我們輕易便能在彈指間獲得資訊或解答,各類型的部落格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與渴望,甚至影音亦無遠弗屆地如實呈現在眼前....相較那些在雪地裡捧著部分書冊艱難行進的書生們,我們何其有幸有福!

只是當文字或資訊泛濫成災後,唯一要鍛練自己的,大概就是辨別力吧?在無盡閱讀中吸納精粹,豐厚自己的生命成份...
--------------------------------------------------------

  摘錄一段宮崎駿的「出發點1979~1996」:

『想去法隆寺的人應該在遠處就下車,然後沿著鄉間小道徒步走去。』因為經過長時間的步行之後,法隆寺的一角會從松林那頭露出,然後逐漸顯現出它的原貌。這是要讓人體會用自己雙腳去尋覓的感覺,前往法隆寺的過程越不容易,見到它的感動便越大。

不論是古人踏破鐵鞋燈下抄書,還是當年趕著到圖書館排隊找書,現在的閱讀彷彿容易得多了,樂趣與感動是不是也少了呢?其實現在在資訊垃圾中大海撈針也不輕鬆,知識性的資訊還容易,感受性的體會就難了,過程的艱辛只是換了個形式而已,還是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閱讀樂趣吧!
2007/04/24 21:52  刪除 
 flower  我本意正是在此....^^
以前的人要那麼辛苦才能一飽閱讀的樂趣,才能汲取前人的精粹,而今我們垂手可得,卻不識其中奧妙....

艱辛換了形式,以前的人勞力,咱們勞心?...^^
上回跟朋友聊天,我們都有共同的體認:人生有限,書籍無涯,為確保效率,還是挑名著先看為上策...[用功] 

Comments

Popular Posts

封鎖

所以,睡吧!- 悼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