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江湖》-在台灣 三十年來的人性鍛鍊
文學江湖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
國民黨人和本土作家都宣示熱愛台灣,我完全相信,可是誰熱愛文學?我覺得十分悲涼。 --王鼎鈞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
國民黨人和本土作家都宣示熱愛台灣,我完全相信,可是誰熱愛文學?我覺得十分悲涼。 --王鼎鈞
性的光亮與猥鎖,看到世局的無奈與不得已......
鼎公開闔有度,真率坦誠,字裡行間有著隱隱然的氣勢,完全引人入勝。隨著鼎公的回憶,時而令人隨之捏把冷汗,時而又深深被感動。看完全書,才深深明白《文學江湖》之「江湖」二字意味著大動蕩之下小市民遭遇的無奈與險惡,也意味著文學寫作方向在大時代之下是多麼「身不由己」。
因鼎公的大膽直言,許多我不曾探訪的歷史角落、社會面相及人生情境,冷酷的、陰暗的、現實的、令人悚然的,均在一頁頁細膩誠懇的娓娓道來中呈現眼前。而令我感動的,是鼎公以「文學」作為在台三十年回憶的圓心點,舖陳出恐怖時期的氛圍,嵌入個人於此狀態下的生命體驗,彷彿「寫作」是危脆人生中僅餘的救贖。
書中多處寫到各種文學的寫作技巧,也提及其發展性與局限性;提及文學語言與生活語言的共存與歪斜,提及副刊文學的短暫性與狹義文學的永恆,提及形式與內容的相互關係,提及小說是千言萬言的「禪」....結結實實上了寶貴的一課!
鼎公並不偏坦「外省人」,該負的責任,該擔的過錯,他不閃躲,也承認省籍情結是一道拆不完的籬笆。但說到文學,鄉土文學(本土文學),他說:『我說文學作品的價值還是要看它含有多大的藝術成分,單單強調意識如何正確,題材如何真實,無法說服讀者大眾,五十年代的反共文學殷鑑不遠。我說藝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陳映真、黃春明自有千秋,如果完全依附一時政策,政策成功了、作品固然報廢,政策失敗了、作品也殉葬。國共雙方都製造文藝砲灰,本土作家難道也這樣做?國民黨人和本土作家都宣示熱愛台灣,我完全相信,可是誰熱愛文學?我覺得十分悲涼。』
我只能略述閱畢此書的心情負載,無法詳述所有感動及所得。感謝鼎公此書問世,讓我們對前人、對所有為台灣文藝曾經有過貢獻的人,有了多層次的認識,也有了更深、更深的體諒。
*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昨天的雲
怒目少年
關山奪路
文學江湖
有些朋友將王鼎鈞的《文學江湖》與龍應台《大江大海》相評比,前者評價高於後者甚多。我沒看過《大江大海》(也不知為什麼,就是沒想找來看),不敢妄議。不過個人覺得,以鼎公之功力與個人經歷,對比龍應台,應該是上駟對下駟,龍應台被比下去應該也不足為憾。
ReplyDelete書中提到「特務」的幾篇文,其情節彷彿在看電影。其中有一小段,令人悚然入骨:
ReplyDelete『記得有一天,名記者王大空在中廣辦公室裡大發議論,說什麼「引刀成一快」,正好中廣那英俊高大的特務小頭目站在旁邊,那人立刻用鼻音反擊:「哼!沒那麼快!」聽聽那一聲「哼」吧,那聲音只有蓄勢待發的惡犬才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夠你回家作連床惡夢。』
而這種氛圍一直以隱性或顯性的方式困擾著鼎公,以致患上憂鬱症。
有令人讀之ㄧ燦處 有唏噓慨然處
ReplyDelete杜詩有謂「淚相忘」,言既別之,江湖浩漫,百年之後可相忘,此之謂也。
並可視為49年後 中華民國傳播辛酸史啊
此部最寶貴的部分,便是讓我們看到那時代傳播業主其事者的個人情操與理想的執著,在那麼危詭的時代中,如何為傳播文藝盡一己之力,很是令人感動。
ReplyDelete是啊,人生唯到此中境界,方能體會「淚相忘」之時空逼仄的無奈。
我翻書才知道,他只寫到1978年,好可惜喔,
ReplyDelete我近來很想知道1978於中央日報刊載
以及1979年"板橋作家寫作班"的事!
嗯,因為1978之後,他便去國遠赴美國了。
ReplyDelete有沒有想過寫信給鼎公,向他詢問?也許他能提供相關資料或途徑,不妨試試。人家年紀大了,要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