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孤獨--小張迷

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娛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張愛玲-金鎖記)


『你好,我是個小張迷,

我是個高三的學生,一直很喜歡張愛玲
高二時發現你討論張愛玲的網誌,一直很喜歡
可是我用的是無名,無法留言
近日發現你的facebook,
希望你可以加我。
之前參加文藝營時寫過一篇張愛玲的文章,
那裏的老師卻說:張愛玲怎麼會是令人感覺溫暖?
當時我還不知如何反駁,
現在知道:她的溫暖來自她的諒解。
很喜歡你網誌的一句:
懂得愛的人,是會心疼張愛玲的。』

這是前幾天我在facebook上收到的簡訊,一個可愛小男生捎來的。雖然我實在找不到他所引的:『懂得愛的人,是會心疼張愛玲的』這話究竟出自我那篇文,但一個年輕的生命會心疼張愛玲,還是很令我感動的。畢竟,自《小團圓》問世後,大多數人,對張愛玲的感情世界是心存嘲諷的。

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太太,還將自已少不更事時的一段感情捧在手掌心,在世人眼中是可憐、可悲的。但正如評論者所言,張愛玲為自已設計的服裝,從來就不是「新」,而是「舊」,前朝款式,於她卻是驚世駭俗的浪漫。她是一個活在前朝與現代縫隙裡的人,身體隨著時間一步步走進現代,情感卻留在舊傳統裡出不來。更何況,感情事,千迴百轉,要梳理多久才能有答案?她到最後未能下定決心出版《小團圓》,也許仍是千頭萬緒吧!

至於張愛玲讓人感覺溫暖嗎?她的人與文俱雙冰涼,從不帶溫度,如果真有令人感到溫暖之處,應該是我們能在她的小說裡原諒自已的小奸小惡,原諒自已的慾望與失落,甚至原諒自已對時間、對環境、對常規的脫序與抗拒。在她的小說中我們看見自已的卑微,卻又卑微得那麼情有可原。

『我們在一瞥即逝的店舖櫥窗裡找尋我們自已的影子--我們只看見自已的臉,蒼白、藐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張愛玲-燼餘錄)

Comments

  1. 想不到我的張愛玲網站一直為我帶來新的朋友和讀者,當年建「張愛玲二三事」,純粹是為了玩Blogger,本也只是當作實驗性質,並沒當真在經營,都一年多沒有更新了,不料還能帶來不少新朋友。

    ReplyDelete
  2. 我也是看了妳的格 才開始瞭解張愛玲的 不然我都是自視為 不為詞賦小道的壯夫
    現在 我也會寫一寫

    我的格啊 有些看的網民 並不是很善意正常
    Ms flower就趁此別再去了 不然讓妳受文字言語之侮 非我所願

    ReplyDelete
  3. 哦?又跟人吵架了?

    不為詞賦小道的,不叫壯夫,叫莽夫!...^^

    ReplyDelete
  4. 哈 不是又跟人吵架 應該是一直都在網戰中 所以不想把妳捲入....
    我在我的格子裏 罵好多人啊 尤其是罵女的

    所以囉 這莽夫 我是當之無愧啊 哈哈哈

    ReplyDelete
  5. 這您放心,我向來躲著硝煙的!...^^

    ReplyDelete
  6. 不過 我不覺得 每人都是孤獨的
    人有文字語言可以交流意見感情啊 甚至可以跟未曾謀面的人交流
    像讀一篇好文
    或誦一首好詩
    如靈魂裏有伴

    ReplyDelete
  7. 您好命,沒懂什麼叫孤獨!...^^

    ReplyDelete
  8. 是有一點勞碌命啦 不過還好的是 賺了不少錢
    現在牛已經不敢跟我比身價了 他在西雅圖 也有3棟房子喔

    ReplyDelete
  9. 再答小張迷:

    小張迷:『謝謝你,在同儕中,我簡直是是個奇怪的人,喜歡的作家是那麼的不一樣,只能和國文老師討論張愛玲。妳的網誌讓我有間關還鄉的感覺,雖然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遇見與自己有相同喜好的人真是難能可貴。對了,因為妳的影響,我至今也還沒去看小團圓,近來在書店看到出了雷峰塔與易經,不知道怎會又出這兩本? 』

    flower:『只要宋以朗一天不死,張愛玲的“新書“便會不斷以各種面貌面世。私語啦、書信啦、日記啦...等等。

    雷峰塔與易經均為翻譯作品,張愛玲原以英文寫成。據李黎的說法,英文原著寫得並不好,再翻成中文,自已想像吧。

    《雷峰塔》與《易經》部分內容與《流言》、《燼餘錄》重疊,我個人相信張愛玲對自已中文作品的出版,其態度是更謹慎的。

    先把張愛玲生前出版的作品看完再說吧,先看了菁華,以後才看得懂什麼是糟粕。』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我打從江南走過

少年Pi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