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花兒說情緒/忽忽
找文時,無意中找到的。
這是有一回與忽忽在MSN談話,談到一些關於情緒出口的事。她把對話整理成文,發表在中時部落格。(by flower)
*****
2007.08.01
我與朋友花兒對於情緒訴說的一點討論以及一部分自我筆記。
忽忽
人多半認為情緒不是件好東西,尤其當你被它全然操控翻身不得的時候。有人以為情緒是可以管理的,然我認為管理這個概念值得顛覆一下:管理仍屬於一種壓制行為,它呈現的是控制之下的一種被動秩序,情緒不是單兵不是人頭,只有被瞭解時才能轉化,才能安定才能被引導。
而
情緒千變萬化,有時借屍還魂、桃代李僵,有時神龍見首不見尾,情緒的複雜龐大也有所謂的情緒體,好比我們的肉體,靈魂體;情緒體包含了情緒的反應模式,以
及未解決的內在衝突與悲傷,不論今生、或前世。情緒體若是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則越需要別人多關懷。而情緒體生病的人,則聽人講話特別容易覺得刺耳,也容易
造成疏離,久而久之甚至形成幻想症,偏執狂。管理情緒不如瞭解情緒來的有效,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從情緒體上去改變環境或是情境上的需要。
我 母親總是埋怨我太冷酷,因為當她情緒不好想訴苦的時候,我多半會告訴她前面我所寫的那些東西。當然我是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說出。難道我不瞭解聆聽的溫柔嗎? 不!我只是不要我的母親一再陷入那些自卑自傷的情緒地窖裡。我希望能幫她從悲傷的情境走出來,對誰我都如此希望,只是沒有做的這麼多這麼徹底罷了。
我 母親總是埋怨我太冷酷,因為當她情緒不好想訴苦的時候,我多半會告訴她前面我所寫的那些東西。當然我是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說出。難道我不瞭解聆聽的溫柔嗎? 不!我只是不要我的母親一再陷入那些自卑自傷的情緒地窖裡。我希望能幫她從悲傷的情境走出來,對誰我都如此希望,只是沒有做的這麼多這麼徹底罷了。
可當我媽媽說:妳又不是我的老師,妳就讓我再唸幾年,以後我也沒力氣唸了....我就真的沒話講了。
花兒
『管理情緒不如瞭解情緒來的有效,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從情緒體上去改變環境或是情境上的需要。 』
有些人是藉著不斷訴說來改變環境或情境上的需要,因為在訴說過程得以不斷重建情境,也因此把自己重建成一個自己想望的人。這樣的人,不讓她/他們訴說,他們的情緒就沒有出口了。
忽忽
忽忽
但
我們如何能分辨誰是有些人誰又不是有些人呢?正如同我們無法界定不斷的意義?是一年?三年?三十年?五十年?我們只能在行動中探索意義並找出方法,我所論
及的,是隱藏在恐懼和焦慮中的自我否定,這種自我否定為我們的內在自我帶來太多的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在意識層面上,會製造出倦怠或消極的反應,有時更演
化成敵意與自毀性。對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方法,但重要的我認為是,當他瞭解自己面對的恐懼不再有加害能力時,他就可以走出來了。
情緒/感情的形式
感情的形式永遠在找出口,無能為力是一種,痛苦與憤怒是一種,當自我的罪惡、憎恨感越多,則越與別人、與善意和愛分離,於是愛就變成一種條件下的付出。這種以愛為名的感情形式背後經常隱藏著控制與極大的不安全感。當這些負面感情積壓到最後很可能會以一種憤怒出現 - 憤
怒亦是一種高能量情緒的表達,尤其是那些平常很克制自己的人,更會因為一些戲劇化的理由,任憑情緒以一種絕裂的方式出現,不小心就會走上暴力。我們的意識
裡都攜帶著循環式的痛苦,並不因為特別事件引起,它是一種定期的存在,一種情緒積壓的過程,平時潮汐般起伏,看似相安無事,但從高處俯瞰,生活竟像海灘,
被這些情緒潮汐打得曲曲折折,太多的挫折使我們學會了自私冷漠、無情與憤怒。然而所有的負面情緒只是掩護,憤怒就是最好用的情緒盾牌。 於是轉而檢視憤怒。
憤 怒是一種極端表達的情緒,憤怒的理由也許荒謬,但本質是一種情緒失控。失控引喻的是控制。有時候冷卻下來再回過頭來看,憤怒的那些東西也許早不具有效、傷 害性。每一個憤怒的後面都有著恐懼的故事,甚至好多個恐懼的故事,然而再怎麼憤怒也得還原到情感的根本,那無非是心裡隱藏著一個害怕弱小的自己,有著恐懼 的面貌。這時候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站出來,對你的恐懼說:你再也傷害不了我了。接受自己那曾經害怕弱小的理由,並安慰心中那弱小的自己,因為所有曾經的你, 都是令你現在真實的理由。而恐懼是這樣,一旦被看破了手腳,它會轉過身來加入你,變成你的信心與力量。 憤 怒、恐懼、懷疑、自卑、冷漠、愛的無能為力,都是各種感情形式的偽裝,是愛的陰影。任何的偽裝皆是種扭曲,它是能量硬被擠入一個特定的形式,好比樹皮的譬 喻,過度的好意與保護,亦足以令自我窒礙難行。因為憤怒,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怒火中燒的戰士,隨時等著抵抗從天而降的侵略;因為自卑支持著你的懷疑,自我 便接收不到別人原本的、正確的訊息,甚至把最平常最自然的善意轉譯成別有用心。在恐懼扭曲世界之前,自我業已扭曲了個人的心智,愛與接受的能力。然則仔細 去檢查那些恐懼的原因,竟然有絕大部份是出自沒有自信,或者太過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讚美,而往往這些需要別人的喜歡、讚美來肯定自己的人,其實非常脆弱。他 們習慣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根本沒有機會看到真實的自我。
真
實的自我,只有在誠懇面對自己,沒有好壞判斷,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時,才會露出本然的樣貌;也只有面對了真實的自我以後,才會有更高善的視角,看清人我的
關係,定義自己的界線在哪,別人的又在哪兒,行事才有了標準。當自我的一切定義清楚了以後,生活才可能變得輕鬆自在,正面而健康。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