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張愛玲再生緣

01

重看一些評論張愛玲的文,尤以王德威精選集中的【張愛玲再生緣】最是精彩動人。前半敍述張愛玲的寫作手法,後半觀察當代小說家如何體現或抗拒張愛玲的情結。前半的寫作手法姑且略過不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來看。倒是後半寫張愛玲對文壇的影響,讀來簡直令人心醉神迷,把張愛玲存而不在的魂魄說得透徹縹緲又無所不在。

抄錄幾段:





『張愛玲生前最後的三十年芳蹤縹緲,吊足張迷胃口。她的去世,反而坐實了我們一向對她的「存而不在」的渴望。她飄然而去,彷彿就是為了她的魂兮歸來作準備。...生前的張愛玲毋寧已經像魂魄一般,縈繞你我之間。她的死訊反而「重複」了我們的預感。因此不是高潮,而是反高潮。』

『不論左右,我們的批評者或將她神化,謂之為文化精髓的演繹者;或將她異化,謂之為腐朽墮落的代言人,我們越急著賦予她一個一了百了的意義,反而暴露我們對意義本身無所存在的焦慮。張愛玲成為我們投射欲望的能指,一個空洞的「張看」的位置。是在這一層次上,張愛玲不由自主地成為現代文學探尋「現代性為何」的焦點或黑洞。我們不得不總是提起她,因為她成了我們回溯現代文明的夢魘,無從捉摸,卻又揮之不去。』

『為張招魂的過程裡,有的作者一心追隨大師,只落得東施效顰;有的刻意迴避大師,反而越發逼近其人風格。更有人懵懂開筆,寫來寫去,才赫然發現與「祖師奶奶」靈犀相通。我們便是在這些作者的傳承間,不斷重又認識、發掘張愛玲自已亦始料未及的丰采。』

想必資深張迷們看到『她的去世,反而坐實了我們一向對她的「存而不在」的渴望。』這句話,定然會忍不住發出會心的笑!當年聽到張愛玲的死訊,的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坐實」之感,因為從小就聽到她瘋了或自盡的傳言,始終是飄忽的。

02

對照Edward Morgan Forster的《小說面面觀》,以其小說的七個層面(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節奏)來審視張愛玲的小說,張愛玲毌寧都屬上乘。尤其她筆下的人物,個個都是立體的,有其表面亦有其陰影及中間帶,而扁平人物如<多少恨>中的父親,亦鮮明得搶戲。

Forster的《小說面面觀》提到小說第一層面在於故事的吸引人,引發讀者的好奇心,追看下去。好奇心人皆有之,只要能滿足好奇心,故事便屬成功。而第二層面(情節)則須在故事人物的互動間啟發讀者深層或哲理的幽微回想。

讀至此時恍然大悟,為什麼有些小說看完後只讓我覺得是看了一些不相干人士的故事?看了無所獲,甚至覺得浪費了時間...這問題困惑了我一段時日,我一直在找原因,究竟是寫作題材或寫作時空給人這種疏離感?看到Forster的「情節」描述後,才明白,原來那些故事裡的人物互動並不引發讀者有深層或哲理的回想,於思維中可有可無。這樣的小說連故事的引人入勝尚有距離,情節發展又無法引發讀者於閱讀後回想或掩卷而嘆,更惶論再往人物以上各層面的空洞無力。

寫作不容易,沒法一蹴可幾,還是要用功的...^^

Comments

  1. 電影“Finding Forrester”中有一幕是:Sean Connery飾演的作家William Forrester指導高中生Jamal Wallace寫作。Jamal坐在打字機前發呆,呆了很久很久,William則劈哩叭啦打個不停,彷彿完全不假思索。William察覺Jamal一字沒寫,遂問:「你在幹什麼?」Jamal:「我在想怎麼寫。」William:「別想,寫就對了。寫完了再想。」──哈哈,想說的是,寫作,有時信手捻來也無妨。

    ReplyDelete
  2. 是的,我知道!那句有語病...但還沒想好怎麼修改...^^

    ReplyDelete
  3. W.F.: Is there a problem?
    J.W.: No. I am just thinking.
    W.F: No thinking-- that comes later. You must write your first draft with your heart. You rewrite with your head. The first key to writing is... to write, not to think!

    那個 key 用的真好, 不用thing, 因為坐在打字機前面,
    你第一個鍵敲下去寫就是了...這是 W.F. 的主張.
    所以後頭J.W. 打的零零落落,W.F. 才退出來說,
    PUNCH THE KEYS FOR CHRIST'S SAKE....
    [大概又是雙關...寫作時要直擊要點/害.]

    ReplyDelete
  4. 看來我應該把這部電影找出來?我沒看過...^^

    修旭上頭寫的:No thinking --that comes later.
    我以為W.F.主張寫完後還是要thinking,這也是我想說的,信手捻來寫畢後,還應該方方面面的推敲。

    當然,每個作家的天份不同,曹乃謙說,有些作家寫小說就像在作絹人兒,做起來又輕鬆又漂亮,而且還能接二連三做了一個又一個;但他寫小說則像在生孩子,受盡勞累,痛苦不堪,而且生出來的毛孩還遠不如絹人兒好看...^^

    ReplyDelete
  5. 以台灣的作文教育來說, 常常是把 proof reading 這種事當 '改寫' (revise),
    所以'古時候'台灣的教育寫完作文, 老師改的時候上頭一堆紅框框, 叫你改錯字...
    然後寫個評語, 完全沒針對章法, 句法去看要如何改, 台灣學生都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但很少教或講那可能可以叫做: 平行結構.
    平行結構, 很好用, 鏗鏘有力, 因為"單調', 這種平行, 演說者最喜歡用,
    可以是句子的: 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 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段落的話, 金恩的 我有一個夢 很經典...都是 I have a drream... 最後再來個
    I still have a dream...

    所以 William Forrester 才會說用心寫初稿, 用腦改稿....那兩個字一個是 heart..一個是 head,
    英文修辭裡常用, 叫 alliteration 押頭韻, 就是中文的雙聲.

    revise 教科書裡有個方法叫; fact (Fit, Add, Cut, Test)...
    就是放進去試看看, 放在那裡好, 必要的時候加加減喊, 如果好幾個可能就...
    推一下, 敲一下...test 嘛....
    這東西現在台灣的基礎作文教育教不教...阿災....
    大學外文系的作文會提, 但是年輕人都是今天早上10點上作文, 8 點才開始寫, 記住的有多少人,
    阿災 again.

    ReplyDelete
  6. 修旭提到的:用心寫作,用腦修改,正是Key point. 我原文寫的”信手捻來”應改成”一蹴可幾”,寫作不 是一蹴可幾,是要用功的...這用功就得用腦了...^^

    Edward Morgan Forster的<小說面面觀>是拿來省視一部作品的標準...所以作品是已經被寫出來的。與學生學寫作有些距離。

    ReplyDelete
  7. aspects of the novel 1927 的老東西還有人讀嗎?

    ReplyDelete
  8. 呵呵,有啊!老人讀啊!

    我最近不是在上課嗎?課堂中老師有提到,就買來了...^^

    ReplyDelete
  9. 那是幾十年前大學時代拿來讀的.早忘光了.

    ReplyDelete
  10. 我沒讀過哩,現在才讀。但覺得寫得很好,因為他的理論解了我近來的困惑。

    ReplyDelete
  11. 張愛玲死後十八年才公開這些信件,可見夏先生人格與某宋姓人士的大差異...^^

    謝謝修旭提供消息,報導中談的幾個事件,以前都有聽過...張愛玲有些時間一直懷疑四周都有跳蚤,到處搬家...也是那段時間傳言她有憂鬱症或精神疾病...

    ReplyDelete
  12. 搬家, motel 算家, 也夠悲哀的.

    ReplyDelete
  13. motel都是暫時性的,一個公寓與一個公寓間暫居的。有啥悲哀?就一個人,處處無家處處家,也挺好的!...^^

    ReplyDelete
  14. 也對.咱現在台灣的總統自己說起來也是處處家.
    他鄉作故鄉, 以往中國的官大概都如此,能告老還鄉的算運氣,
    歸葬故里的也可以,東坡大概30歲左右再離開郿山就沒回去過了.

    ReplyDelete
  15. 我想想看哦,好像有回去一次吧?跟弟弟見了一面?

    以落葉歸根的想法來看”他鄉作故鄉”,恐怕也是暫時的聊慰而已...東坡一生都在犯鄉愁啊!...

    ReplyDelete
  16. 29死了元配, 30死了老爸, 送妻子,老爸回去丁憂三年, 回去後不到兩年,生了兒子, 37歲外放杭州通判40歲知密州(十年生死兩茫茫在這裡寫的), 再來是徐州後頭就是詩案, 其中的汝州,常州有一個沒到任就又派了,再來就是龍眠東坡圖說的,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自己的嘴巴害了自己一生...自笑平生為口忙...
    沒事寫什麼 不辭長做嶺南人....好好和陶詩不好麼?
    用台灣來說, 好吧, 你嫌金門不夠遠, 就去馬祖亮島吧....

    有沒有鄉愁不知道, 不過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 可能是 "寫心酸的"...真的, 假的, 誰知.

    ReplyDelete
  17. 謝謝修旭找來資料...^^
    所以我沒記錯,是有回去一次?

    和陶詩時是二次被貶到杭州的時候,已經流放好一陣了...^^

    有人說王弗死後東坡就更不知道收口,常講錯話...王弗在時還能幫他把把關。

    ReplyDelete
  18. 不然我 再 離開寫心酸的嗎?

    真正 "有時間" 一首一首來和是惠州.

    ReplyDelete
  19. 惠州是那兒?是廣東嗎?

    ReplyDelete
  20. 惠州在廣東沒錯, 國父革命有在此起義過( 地理概念很好的我本人)

    ReplyDelete
  21. >>有沒有鄉愁不知道, 不過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 可能是 "寫心酸的"...真的, 假的, 誰知.

    這闕<蝶戀花-京口得鄉書>是東坡杭州時期的作品,上片”碧瓊梳擁青螺髻”就是在形容杭州山色很像家鄉的山景...應該真的有在思鄉啦,不然最後一句:東風吹破千行淚...是寫好玩的哦?...^^

    另外一闕: 『蜀客到江南,常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也是思鄉代表作。

    ReplyDelete
  22. 對我而言, 歸不歸去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不當官或是是不是官.
    他就算打了請歸,會淮嗎?

    ReplyDelete
  23. 沒懂,您的意思是說,東坡如果辭官,朝廷會不會准?

    ReplyDelete
  24. 只要他一天是官, 假難請的很.

    人.在.官.場.

    ReplyDelete
  25. 大概也只有喪假能請吧?

    我對宋朝的官場文化不熟,但我想,真要辭官應該還是可以的。只是,當時的知識份子唯一所用便是被用於帝王家,離開官場,作啥呢?學陶淵明種田去?...^^

    ReplyDelete
  26. 還鄉,如果手段夠...攢夠了....還要帝王家用嗎?

    ReplyDelete
  27. 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不知這”賣”字,是不是有簽合同?...^^

    咱們東坡居士連話都說不好了,那裡還有啥攢財的本事?

    ReplyDelete
  28. 但這麼說,似乎把東坡放在一個為五斗米折腰的狀態下...我想他不只為五斗米,還有他的抱負的!

    ReplyDelete
  29. 反正他不管是不是客套話,他說過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之前他是看不起或不做求田問舍這事的...所以他如果不當官真的可能有生計問題...

    他有抱負, 可也有無力感的時候....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鬥尊前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ReplyDelete
  30. 有抱負而又有無力感,大概是所有懷才不遇的文人共同的處境。這也是宋玉的悲秋所以能穿透古今成為眾多士不遇者的共同心聲...^^

    ReplyDelete
  31. 東坡葉落未歸根﹐西土魂遊無返門。
    怨女哀灰乘綠浪﹐蒼文涼字在紅塵。
    秋華盡照泣心客﹐春煦只臨得意人。
    寂骨百年皆殞滅﹐千秋筆墨現孤魂。


    今年的春風只吹李安一人。

    ReplyDelete
  32. 哎唷,光年兄,您這是出其不意出題,我來不及反應呢!

    遇在為李安的得獎興奮著,雖然不是最佳影片,但最佳導演也夠安慰人心了。

    正月的春風只吹李安,三月的春風,吹?...^^

    ReplyDelete
  33. 改個錯字:”遇” >>”還”在為李安...

    這會兒明白光年兄是把我們上面的討論寫成詩來和了...^^

    李安的確是2013年入春以來第一得意人,呵呵,光年兄知道嗎?連台北101大樓,昨天都在外牆上打出:”李安!讚”的燈光字樣...許多年輕人感動落淚...^^

    ReplyDelete
  34. 這裡有篇文,作者是精神科醫師,以她的專業角度來看張愛玲的晚年生活,其中我覺有趣的是,說了半天,說張愛玲的”蟲患”確定是精神疾病...這...我小時候就知道了啊!...^^

    張愛玲書信分析

    ReplyDelete
  35. 上文中提到莊信正先生照顧張愛玲晚年的生活起居,並介紹林式同就近照顧張愛玲,這也是我很感動的地方。這些人一開始都與張愛玲素昧平生,卻在認識她後,就一直愛她,直到她過逝。

    ReplyDelete
  36. 這些人一開始都與張愛玲素昧平生,卻在認識她後,就一直愛她,直到她過逝


    大概都是惜才的人, 所以願意如此

    從這篇文問世後, 每回聯過來網頁就無預警關上, 今早靈機一動, 用google chrome開了瀏覽器, 才終於得以看完全文

    從國中開始看張愛玲, 在那個封閉的年代, 我知道張愛玲一直住在美國, 有時皇冠雜誌會有些報導, 上大學之後才看了其他的評論, 但不管評論怎麼寫, 都沒法超過張愛玲本身的小說成就, 所以我很放心只看手上的張愛玲

    時間悠匆的晃了過去, 在某年中秋節前後, 看到祖師奶奶辭世消息, 好像是很難過的心情, 可也覺她的辭世是一種解脫吧, 因為曾看到她為了避免狗仔一般的好奇者, 連倒垃圾都不敢( 台灣那個去翻垃圾筒的某人, 呸)


    不管她在世與否, 張愛玲三個字, 已經標記了一個文學型式, 無可超越的某種高度, 有時讀了紅樓夢, 某些章節上瞥見祖師奶奶的文字起源, 多半時候望著陽台下的矮牆, 看到貓咪慢慢走過去的身影, 想起祖師奶奶寫過的"自顧自的走過去"

    至於花提及的, 寫作不容易, 需要練習, 這句完全不適用於祖師奶奶, 人家二十來歲寫的東西, 哪有經過多少練習, 但就是經典

    凡人才要練習求好, 天才是生下來就會寫的

    ReplyDelete
  37. 我一直都覺晴媽才夠資格稱為張迷,對張愛玲的文倒背如流...^^

    是啊,張愛玲的文學價值是主觀存在的,無論接不接受,承不承認,都無法改變她的地位。

    張愛玲過世那一年,我剛到溫哥華待產,正把自己關在家裡鬧自閉,看到她過世的消息,悶悶不樂了好些日子。
    但一方面也有王德威說的那種感覺:更坐實了她存而不在的形式...在張迷心目中,她是生是死,都不影響其價值。

    我是說,寫作要用功啦,不是練習...^^

    張愛玲雖然年紀輕輕就成名,但她可是惜墨如金的...<怨女>用中英文各改寫了兩次,<色戒>修改了三十年,其中不甚滿意的作品,如<小艾>,<鬱金香>等,她都匿名在小報發表,而<同學少年都不賤>,<小團圓>等,是她至死都不願發表的。她的天份和基本功都那麼深厚,尚且如此小心翼翼,其他人又何嘗能掉以輕心?

    王德威說,王安憶早期的作品也被譏為”寫實的流水帳”,我想說的也就是這一句,有些作家也許也寫得認真,但寫了一堆流水帳,與讀者毫無交契,豈不可惜?

    ReplyDelete
  38. 原諒我的記性不佳, 是用功, 用功, 不是練習, 但也得是塊材料, 用功才有用

    祖師奶奶低調求好, 不好的東西絕不肯出手, 正因產量有限, 問世的作品更彌足珍貴

    倒背如流的歲月已經離去, 大概只剩斷簡殘編, 偶爾回魂一下

    ReplyDelete
  39. 晴媽國中就看張愛玲,我是到高中才看。妳常在很多地方看見祖師奶奶的影子,我則除了她本尊,完全看不到影子,呵呵,功力遜矣!...^^

    上面那句(台灣那個去翻垃圾筒的某人, 呸)我要特別按個讚啦!...^^

    ReplyDelete
  40. 探訪張愛玲舊居

    這篇文也許花花看過, 但因為上頭修旭講了她以汔車旅館為家的事, 容我翻一下歷史

    著名的翻垃圾桶事件時, 我大概只是大學生( 或剛出社會不久), 那時只想說一句: 白痴啊, 做這種事

    正因為喜歡張愛玲,雖然在早年她說過成名要趁早, 但可沒說成名的人要攤在陽光下, 所以從翻垃圾桶事爆伋後, 我很確定知道自己不喜名人八卦或隱私, 我們有什麼權利為了滿足一己的偶像崇拜或看偶像出糗的私慾, 而去窺探他人的私隱

    想像自己遇到張愛玲, 大概就是隔著很遠的距離, 不會要求簽名或合照, 但會在心裏謝謝她的生花妙筆, 寫下了這麼多動人故事( 幻想一下也很開心)



    ReplyDelete
  41. 是啊,我也很怕打擾人家,尤其是那些名人。虧得那位小姐,想得出來去翻人家的垃圾,而且還把翻垃圾的過程寫成文去各家報社賣文,這可能是台灣最早的狗仔隊了。

    我常想,張愛玲走得也很是時候,要是到了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她的文不知道要被人怎麼抄襲,怎麼偷渡,她的隱私不知道要怎麼被打擾...幸好她成名得早...也走得是時候。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太陽與月亮的婚禮-日蝕/光年

雪的聲音

淡水、馬偕與忽忽塑像/淑瓊、Marga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