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部分團體無法從長遠環境的視野著眼,只在乎心中對某人的不滿,對於這種處理方式,真的感到失望。...
但是環境保護團體一定要有自省能力,一定要能多元發展,否則只能畫地自限,無法突破困境。
街頭抗爭當然是一種方式,可是從內部滲透去影響政策,也是一種方式,而採用教育的方式更重要了。以最近也很夯的石虎保育議題來說,我們透過街頭活動把環評案擋下來是一種方式,透過網路媒體要求政府不要只重建設忽視保育課題,也是種方式。但昨天在會場上美汀老師和許多朋友都認同,只有和社區民眾站在一起,取得認同,並共同關注在地發展和生態保育,石虎保育才可能成功。否則只在站在外頭叫囂謾罵,或是在NGO會議上爭取認同,那只是相互取暖的方式而已。』( 摘自:阿孝的生態日記 )
大學時修過一門「未來學」,當時老師便提到都市、環境、生態三者之間的共存,若在建設之初沒有「未來」的觀念,日後將會產生許多問題。而「未來」的觀念需要有很長遠的視野和宏觀,不是一時一地便能完成。
每每對一些環境保護團體的行為犯嘀咕時,朋友總說我是晉惠帝,不識人間疾苦。然我想說的,也就是上面引自文章的這些話...
圖:溫哥華某社區因抗議都市變更計劃將使社區島嶼化,而紛紛在家門前豎起抗議牌子。抗議成功,原條款發回更改。
街頭抗爭當然是一種方式,可是從內部滲透去影響政策,也是一種方式,而採用教育的方式更重要了。以最近也很夯的石虎保育議題來說,我們透過街頭活動把環評案擋下來是一種方式,透過網路媒體要求政府不要只重建設忽視保育課題,也是種方式。但昨天在會場上美汀老師和許多朋友都認同,只有和社區民眾站在一起,取得認同,並共同關注在地發展和生態保育,石虎保育才可能成功。否則只在站在外頭叫囂謾罵,或是在NGO會議上爭取認同,那只是相互取暖的方式而已。』( 摘自:阿孝的生態日記 )
大學時修過一門「未來學」,當時老師便提到都市、環境、生態三者之間的共存,若在建設之初沒有「未來」的觀念,日後將會產生許多問題。而「未來」的觀念需要有很長遠的視野和宏觀,不是一時一地便能完成。
每每對一些環境保護團體的行為犯嘀咕時,朋友總說我是晉惠帝,不識人間疾苦。然我想說的,也就是上面引自文章的這些話...
圖:溫哥華某社區因抗議都市變更計劃將使社區島嶼化,而紛紛在家門前豎起抗議牌子。抗議成功,原條款發回更改。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