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 and Child-孕育心世界
G 今年36歲,有過一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一年。目前正與一位年輕許多的男友同居。男友希望她在高齡產婦的臨界點上,懷孕生子。她問:『生小孩作什麼?養得那麼辛苦,供吃供喝,還要受他們的氣...』...一時之間,養兒育女二十年的我,千迴百轉,說不上什麼。
前兩天看了一部電影《Mother and Child》,內容主要敍及一個女人懷孕生子的種種可能與後果,有十四歲偷嚐禁果而產子的少女;有嬰兒期即遭生母遺棄因而在十七歲時便結紥,放棄終生的孕育權;也有求子苦苦不可得,四處認養而遭拒絕;更有大學女生懷孕後為未出生的孩子嚴格篩選未來的養父母....
劇情發展一邊孤立人性,一邊釋放人性。把十四歲女兒的孩子送養出去的老母親,面對終其一生在悔恨中,鬱鬱不樂的女兒,心生畏懼,選擇逃避。直到去世後,才藉由看護說出對不起女兒的話...而女兒似乎也在那一剎那間才移除了多年來讓母親失望的慚愧。
出生當天便被送養的女嬰長成一位女強人時,對這樣的身世雖然坦然,下意識裡卻不斷在等候生母的尋找與出現。這個角色是最令我心疼的,一個女孩,十七歲便結了紥,在不同男性的懷裡獲取溫暖,乍看以為放浪形駭,實則她是在教育當年那個生下她的十四歲母親:「妳是可以這樣作的,這樣就不會有孩子被遺棄,不會有孩子在人世中舉目無親。」,但即便她作了防患,還是在一次意外中懷了孕。高齡產婦(37歲)冒著生命危險,選擇要把孩子生下來...只是最終,她還是遺棄了她甫出生的孩子,因為死亡,難產而亡。
另一黑人女孩懷孕堅持把孩子送走,但她的母親反對,她說:『當年我也不想要妳,但現在我是那麼愛妳!...』
唯一一個男角的聲音是對著無法生育的妻子說:『我要有自己的孩子。』
導演舖陳多線故事的功力相當純熟,把初為人母的種種憧憬都包裹在光明、生命的快樂和美麗之中。對於親情的詮釋,既安慰了血緣關係,也關照了領養的養育恩情。他體諒親手把骨肉送走的母親痛楚,也同情血緣裡成了孤兒的成長崎嶇。導演對送養與領養問題,只呈現人物的矛盾和不捨的實情,也提供種種尖銳的問題思考,但不帶任何批判性。
母愛礙於社會層層道德包袱及個人生命價值的取捨,有時並無法愛得那麼理直氣壯、淋漓盡致。況且還牽涉到健康和生理的實際問題。
回到G的質問。養兒育女這事,若以代價論計,的確高昂,完全有理由拒絕付出。但如果,那過程中的幸福與欣喜值得享受,值得抗爭,那麼,就請勇敢一點兒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