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雖美,莫如沉思
by
flower
@
悉達多(赫塞《流浪者之歌》)遇見富商,富商笑他:「你一直靠他人的財產生存?」
悉達多坦然:「或許的確如此。商人也是依賴他人的財產而生存。」
商人又說:「商人並不是白白拿取,他是以自己的貨物來交換」
悉達多:「這似乎是世間常理。人人都獲得,人人都付出。生活就是如此」
商人問:「你一無所有,如何能付出?你會些什麼?能作什麼?」
悉達多:「我會思考,我會等待....」
而後商人要悉達多在一張售貨契約上添加幾句話,悉達多寫下:『寫作雖美,莫如沉思;機智雖美,莫如能忍。』
會思考,還要會等待。發表容易,沉默則難。
- 陸先銘, Aya Midori, Esther Chang and 42 others like this.
- Vivian Fan 當然啊,花開的季節不會改變的,只是花期長短而已。百子蓮最低溫的承受度是七度,不知道能不能過冬,所以趁現在正開放,趕緊好好看看她...^^
- Vivian Fan 忍辱不難,愛面子的人都會忍下來...^^
以前我們老師說,不欲人知最難。沒有東西就算了,有而不欲人知,難...^^ - Margaret Lai 台北正大雨傾瀉,寫作雖美,莫如沈思,有些時刻是無以名狀的,就存在心中。
想到侯孝賢在聶隱娘拿導演獎後說的,一個人。 - Vivian Fan 晴媽有聽說戲中有一種鳥,終生不叫,一直到看到自己的影像(照到鏡子)才淒厲哀鳴而亡?就是在說孤獨,始終是一個人,沒有同伴,連見到的唯一個,都還是自己的返照。
- Ping Lin Tsai 上午出門前,太太對我說的話,跟妳這文一樣。但不是用"忍辱"這樣的字眼。
今日有此點悟,不空過了,但還要行持,"隨心自在而不踰矩",感恩! - 張德霖 轉分享:無聲的尊重
無聲的背後,飽含著溫暖與尊重……來自我在德國的切身感受。
一個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樣加入候車隊伍,等待回家的公車。候車五六人,有序而安靜。此時,一人牽著一狗,從遠處走來。暮色下,那身影被路邊的燈光鑲上一層金邊,尤為醒目。
漸行漸近,只見年輕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緊貼著他的德國導盲犬配有專業的拉桿——這是導盲犬的標準裝備。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車站,在候車隊伍的不遠處停了下來。
沒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猶豫著是否上前領他過來。卻不知候車隊伍中為首的中年男子,瞬間收起手中正在閱讀的書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後,其他候車人也陸續緊隨其後,沒有一絲騷動。我身旁一個火紅短髮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導盲犬,想必是怕煙味影響到它的嗅覺,稍作遲疑便掐滅了剛剛點燃的煙,跟了過去。
一個新的候車隊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後排開。陌生的人們在無聲之中達成的默契,令我驚異。
沉默依舊,直到公車的到來。“您稍等一下,我這就……”司機剛要離開駕駛座準備攙扶盲人男子上車,被他禮貌地回絕了:“謝謝,不用。”盲人男子執意在導盲犬的引領下,自行上車。正值下班高峰,車上已滿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車後,人們迅速向後部集中,在原本狹促的車廂裡為他騰出了一小塊空間。
緊挨著司機身後,坐著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站在旁邊的媽媽猛地拉起小男孩,讓出了座位。雖然媽媽舉動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沒有流露一絲不悅。導盲犬抬頭看了一眼,便將主人引領到空座上,然後靜靜地趴在一旁。這些過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裡?”“您好!我要去莫爾大街。”“好的,陛下!”司機詼諧的回答惹得車內一陣歡笑。汽車載著歡樂的人們繼續前行……
車上,人們都在默默地打量著憨態可掬的導盲犬:即使在急轉彎的時候,也搖頭晃腦地努力保持直視前方的姿態,神情專注。與平日里對待寵物狗的情形不同,沒有人試圖靠近去撫摸它,或是用手機拍照。我旁邊那位原先讓座的小男孩,慢慢舉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麵包,想上前去餵牠,被媽媽及時制止並悄聲耳語:“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職責,不要打擾它。 ”聽到“工作”一詞,小朋友立刻縮手退了回來。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與司機簡短道別後,與導盲犬下了車。公車內沉默依舊。而此時的我,在沉默中體會到了無聲的關愛、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風習習。心裡,暖意融融……
特別喜歡這個故事,並不僅僅在於人們會因為那位盲人的到來而自覺的在他身後排隊,也不僅僅是因為在車上有個小男孩給他讓位,也不僅僅在於大家寧可擠一點而給導盲犬和男人留出空地。我在意的是,所有這些舉動背後,無聲的尊重。
所謂愛,並不是要驚天動地大聲喧嘩,告訴被愛者說,“我們在尊重你,我們在關愛你”。
有時,愛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平常,但是你能感受得到。 - 張德霖 真怪 Vivian這文 讓我想起之前的廢死文 也許一個人至死的監禁 會讓他瘋到死 無人可說 無人可談 或許 死還是一種解脫。一般人 忍而不說 已難 只可惜我們大多只能是一般人 所以還在這裡說
百子蓮漂亮的 讓我以為一直飄動 也許是眼花 諸位 晚安 - Vivian Fan 想到廢死文?哈哈,是指我在石頭那兒提到的那部電影嗎?
一旦離開人群,有許多執著就變得沒有意義;完全離開人群,或許連自身的意義也沒有了...
謝謝。拍照時有風,加上我是站在椅子上拍的,搖搖晃晃,也不知飄的是她,還是我的鏡頭...^^ - Ping Lin Tsai 2011/6/10,剛好約四年前,那年6/9全家慶祝女兒上大學到台大LivingOne用餐。
- Vivian Fan 晴陽,很有趣的2011年,記一下,2011年二月底認識客提兄,五月認識石頭,六月認識晴媽...豐收的2011年...^^
- Vivian Fan 因為部落格有些文章會自動消失(不知何故),所以把相關的影片貼在這裡。我很喜歡這個短片,紀念現代舞的先驅Martha Graham,當年在這影片的貼文下,認識Stone...^^
https://youtu.be/-aAIfb8DNa4
- 蜀東 佛與商主的問答,是真的出現在佛經裡的情形,特別是四部阿含。四部阿含,屬於聲聞乘(小乘)經典,較之大乘經,相對保留了較多佛陀在世時傳教的實際情況。這個實際情況,沒有《流浪者之歌》寫的那麼有詩意、有美感,毋寧是針鋒相對,尖銳而粗暴的。粗暴的,當然不是佛,而是質疑佛的人,這些人多半是婆羅門種姓,他們對屬於剎帝利種姓的悉達多‧喬達摩,不能信服。
佛遊化各地,開導眾生,大乘經通常以一種宗教上的理想將之美化成天人擁戴等,事實上,佛雖不能說處處碰壁,但吃閉門羹或讓人給個下馬威的,不是絕無僅有。
是懷抱宗教理想的好,還是貼近現實的好?呵呵,佛說,你覺得怎樣好就好。 - Vivian Fan 我並不用宗教的眼光來看《流浪者之歌》,悉達多在我心目中是青春年少心懷理想且騷動尋找出路的靈魂,不斷叩問搜尋,不斷撞牆、碰壁之下,卻又不斷地自我點撥。像《小王子》一樣,是尋求擺脫流俗,擺脫功利,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探究的成長過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