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穆《小城之春》
據說費穆當年交給《小城之春》的編劇只有一首杜甫的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值1948年,抗戰方歇,國共之戰又起,小老百姓的人生何去何從?
《小城之春》的場景,一棟沒落的宅院,一道頽圮的城牆。沒落的,頽圮的,都是對已逝人事物之不可追憶的意境。國破之後的斷垣殘壁,"城"與"牆",無非意味了外力介入的防禦及抵抗。一個新時代的文化,沒有預警地到來,舊有的文化苟延殘喘,其中的拉鋸與抵禦,在時間的介入下,如何取捨?舊情人對青春丶對愛情的召喚又如何抵禦?
《小城之春》以病懨懨的丈夫與意氣風發的舊情人代表了時代的新舊交替,人們如何取捨?而其取捨又如何地受限於此時此地的當下?女主角最後選擇留下來陪伴丈夫,與舊愛之情,只好:情到深處情轉薄。然,舊愛應允:明年的春天再回來。真的會回來嗎?回來後又如何?片尾那道頹圮的牆,無非是為了愛情意欲超越禮教卻又選擇留在婚姻裡的女主角,其悵然若失的「障眼法」。已逝的青春、愛情,一如舊中國的消亡,一去不回,徒留一道頽圮的城牆,滿目瘡痍....
2002年,田壯壯於被禁拍十年後,重返影壇時,選擇重拍《小城之春》,其與費穆相隔七十年所展開的對話,是很驚心動魄的。田壯壯以重拍經典向當時已完全走向市場化的中國電影,宣告中國電影過去曾有的情懷,再也無法重現,以廢墟上加蓋廢墟,懷舊中的懷舊,表達其最深沉的失落。而重拍之所以失敗,正是以其再也無法完美的姿態顯示失落的年代再也回不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