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穆《小城之春》


以"後見之明"來看有「詩人導演」之稱的費穆早年所執導的《小城之春》,的確處處驚心。以非常通俗的三角習題反應對時代頽圮的感嘳,有著非常令人意外的巨大張力。

據說費穆當年交給《小城之春》的編劇只有一首杜甫的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值1948年,抗戰方歇,國共之戰又起,小老百姓的人生何去何從?

《小城之春》的場景,一棟沒落的宅院,一道頽圮的城牆。沒落的,頽圮的,都是對已逝人事物之不可追憶的意境。國破之後的斷垣殘壁,"城"與"牆",無非意味了外力介入的防禦及抵抗。一個新時代的文化,沒有預警地到來,舊有的文化苟延殘喘,其中的拉鋸與抵禦,在時間的介入下,如何取捨?舊情人對青春丶對愛情的召喚又如何抵禦?

《小城之春》以病懨懨的丈夫與意氣風發的舊情人代表了時代的新舊交替,人們如何取捨?而其取捨又如何地受限於此時此地的當下?女主角最後選擇留下來陪伴丈夫,與舊愛之情,只好:情到深處情轉薄。然,舊愛應允:明年的春天再回來。真的會回來嗎?回來後又如何?片尾那道頹圮的牆,無非是為了愛情意欲超越禮教卻又選擇留在婚姻裡的女主角,其悵然若失的「障眼法」。已逝的青春、愛情,一如舊中國的消亡,一去不回,徒留一道頽圮的城牆,滿目瘡痍....

2002年,田壯壯於被禁拍十年後,重返影壇時,選擇重拍《小城之春》,其與費穆相隔七十年所展開的對話,是很驚心動魄的。田壯壯以重拍經典向當時已完全走向市場化的中國電影,宣告中國電影過去曾有的情懷,再也無法重現,以廢墟上加蓋廢墟,懷舊中的懷舊,表達其最深沉的失落。而重拍之所以失敗,正是以其再也無法完美的姿態顯示失落的年代再也回不來。

吳亭億David Lin楊玉娟 and 21 others like this.
Comments
Vivian Fan 看到有人說,與其抱怨臉書耽誤了讀書時間,倒不如把讀書的心得貼上來。

小小筆記,權當分享,也當筆記,大多數朋友沒看過,也不會像我一樣求知旺盛地去找來看,但終究在看的此時當下,心有所感,記下為上。
LikeReply10Yesterday at 8:35amEdited
Margaret Lai 很多時候讀了什麼,看了什麼,不一定要訴諸文字。

我看見了,我了解了,但不想寫。讀不讀看不看,只關乎自己,沒有臉書的時代,也是一堆人不看課外書,不看電影。
Vivian Fan 之所以說是以「後見之明」來看《小城之春》,是因《小城之春》當年幾乎惡評如潮,而後因戰亂,完全被人遺忘。五十年之後,來到一九八零年,才在香港的電影室角落間被人發現。《小城之春》以其超越時代的視野被後人奉為經典,而費穆也因此而成為華人電影史上的先驅。

其電影風格影響了半世紀之後的侯孝賢。
Vivian Fan 筆記附記:

田壯壯被禁拍十年後,於2002年重返影壇時,選擇重拍《小城之春》,其與費穆相隔七十年所展開的對話,是很驚心動魄的。田壯壯以重拍經典向當時已完全走向市場化的中國電影,宣告中國電影過去曾有的情懷,再也無法重現,以廢墟上加蓋廢墟,懷舊中的懷舊,表達其最深沉的失落。而重拍之所以失敗,正是以其再也無法完美的姿態顯示失落的年代再也回不來。

田壯壯以臨摹的美學,向大師致敬。
LikeReply29 hrsEdited
Vivian Fan Margaret, 是啊,很多人總找得到不看書的藉口...^^

要不要訴諸文字,或訴諸什麼內容,跟個人的性格有關。我有朋友就說,他不喜歡跟人報告他看了什麼書,什麼電影,或聽了什麼音樂,可是他很喜歡報告他吃了什麼。哈哈哈。

Comments

Popular Posts

所以,睡吧!- 悼忽忽

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