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的《等待》

哈金的《等待》是這些日子以來,我讀的一本最容易看的書,好久沒有一口氣看完一本書了。全書的流暢平實是我最大的意外,我原抱著要啃乾糧的心理準備。它被稱之為不耍花招的傑作,名實相符。

故事主要內容敍述男主角孔林對媒妁之言的妻子淑玉不滿意(妻子外貌平庸又綁小腳),想與醫院裡的情人同事吳曼娜結合,於是對妻子提出離婚。妻子有小舅子挺著,百般刁難,離婚官司打了一年又一年,始終沒有成功。而依規定,分居十八年的夫妻,婚姻自動失效,孔林與吳曼娜於是等了18年才結成夫妻。

雖然作者本身為《等待》注入了人性和文化的大命題,企圖利用這樣的故事控訴文革,但是我只願意用自己很女性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將它還原成最表層的面貌--一個男人在妻子與情人之間的擺盪,在傳統禮教與現代愛情之間的掙扎。

文革的背景給予時間與情慾最厚實的禁錮,給予「等待」這個動作一個牢不可破的理由與目的。當我們試圖挑戰或推翻傳統的價值觀,亟欲去追求一個充滿幻想卻又看不到的未來時,我們不也在自己心中興起一場文化革命嗎?而革命最大的風險便在於革命的過程付出極大的代價,而革命的成果卻完全無法預期。但它最迷人之處,便在於這種充滿未可知的神秘與浪漫,於是仍有不少人前仆後繼地為自己的理想或愛情興起或大或小的文化革命。 

故事情節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孔林與吳曼娜等待了十八年得來不易的婚姻,原以為兩人都該有苦盡甘來的幸福感,不料經歷婚姻生活的磨難,十八年來等待的愛情面貌,居然變得那樣扭曲變形、粗糙庸俗。仔細回想,所謂的愛情,竟然只是因為無可選擇,被自己的道德意念與社會結構共同催逼架築出來的一場誤會,一切頓成虛無。

這是非常殘忍的事實,尤其當孔林發覺自己傾其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追求一個自以為是的愛情卻仍然沒有真正愛過時,他為自己感到心痛。這令孔林只想逃跑,從這一大場誤會與虛無裡逃跑。

吳曼娜的心肌梗塞寓表了愛情的血栓,孔林說:我怎能讓她梗塞成那樣?我自己是醫生哪。是,任憑醫術再高明,沒有照料的身子終究會生病,會死亡。愛情亦然。再火熱的激情,放到時間裡都會冷卻蒼老,再經過生活中大小衝突的催化,在俗務裡操勞、磨損,它終究要失去它的功能與壽命。

哈金以一場「酒後吐真言」的溫情場面為可憐的孔林留了一個最後的退路,那位像啞巴牲口的原配妻子仍然站在那裡,仍然隨時等待他的醒悟歸回。道德傳統不正是如此嗎?沉默卻堅強,任憑你如何興革挑釁,推擠翻掀,它仍屹立在那兒--或許還換了一個進步的面貌。

Comments

  1. 寫得真好!

    老大上學之後和妻才覺得稍微鬆一口氣。看到小姑娘坐在教室裡興奮地望著老師的眼神,想到在產房外第一次看護士抱著她出來的模樣,真像前輩子的事。這些年心情和生活上經歷的改變和衝擊之大,若不是出自對孩子的愛和期待是不可能承受得了的!

    愛情的意義也不只是結果而已,若不是愛情的驅動,人生很難有十八年堅定的等待。也許這故事也能從正面表述,用一個失落的結局讓讀者的期待落空,卻在腦海空無一物之後看見這十八年的意義,那微弱地一直躲在人生光鮮表面之下的意義。幽幽微微地道出男主角回首前塵,雖失落卻不後悔的心情。

    2006.6.19

    ReplyDelete
  2. 我比較shocked的點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之所以彼此等待了十八年,並不全然是因為愛情,雖然他們也有愛情的表情和面貌。而是因為被大環境推擠到一條小路上,兩個人剛好並肩走在一起...當下,他們只有彼此,沒得選擇...

    哈金在這書裡似乎是「反愛情」的,所以特別令人感到驚心與無可如何...

    2006.6.19

    ReplyDelete
  3. 對阿,看花花這篇, 感覺好像比原書還精采!

    十八年是個恐怖數字, 為何不是二十年,---因為二十像一輩子,
    很多都會說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結果成空那過程算什麼,
    愛情的性格就是宿命, 有沒有永恆是天命,
    好無可奈何啊!!

    2006.6.19

    ReplyDelete
  4. 如果結果成空那過程算什麼??...

    這問題真難回答,因為很難說愛情的結果是什麼。結婚生子是結果嗎?...《等待》就告訴我們,即便結婚生子都不算結果。

    因為結果的甘苦無法預期,所以過程的酸甜苦辣便成為難忘的滋味...也是唯一的滋味..

    2006.6.21

    ReplyDelete
  5. 場景也許相同,情節或者類似,太多的巧合和聯繫難免讓人覺得人生有許多宿命。然而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性格,即便非常相像的人,在方寸之間的起心動念失之毫釐便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所謂宿命就此被破解。

    任何熾烈的感情都是經不得分析的。然而在最顯而易見的目標無緣達成後,這股情感還是會繼續追尋出口,導引著生命以無法想像的形式向前走。當時的酸甜苦辣確實是難忘的滋味,但不會是唯一的滋味。

    2006.6.21

    ReplyDelete
  6. 很明顯汨並不是宿命論者,不過就像我所說的,宿命是一種性格,像一個基因的驅使做出的一定行為模式,每個不同的起心動念都是一條條不同的宿命, 我的宿命恐怖到天體運行,到DNA排列,
    汨的說法,我也了解, 而且也羨慕這樣想法較正面陽光.. 其實我們都一樣,都是在生活中,不管任何事物,不管任何定義, 永遠地尋尋覓覓,.....

    2006.6.21

    ReplyDelete
  7. 這些日子真是趕..真是忙..真是亂!
    我每天都在『等待』下班..『等待』週末的到來..『等待』老板趕快出國去!現代人似乎都有一種慢性病---還好,我並非為等待而等待,喘息是生活中必要的治療.

    我想我們若覺得哈金的【等待】,易讀易懂,平實流暢,我想那是因為翻譯者也同樣以大陸北方的口語來說故事;故事說得好到一點也不框限,不刻板,不造作,不彆扭,一點不留痕跡似的好比是哈金的中文原創...
    我是一開始就對譯者比作者有興趣的多..

    2006.6.23

    ReplyDelete
  8. cozy,
    捕捉對生命具有關鍵影響的當下,全力以赴,宿不宿命留待他日吧!

    2006.6.23

    ReplyDelete
  9. cozy說的天體運行和DNA排列,是不是指星座和血型?

    性格的確決定命運,但我想性格除了天生與遺傳外,也可以由後天環境改造。....其實很複雜..

    ReplyDelete
  10. Snoopy...金亮的譯筆的確將哈金筆下的底蘊呈現得淋漓盡致....由近來看的幾本大著作,更確信Stefan Zweig在《昨日世界》裡提到一位翻譯家該有的素養訓練之必然性。

    ReplyDelete
  11. 對應到個人的確就是星座,血型囉
    我想正視生命,掌握生活,才是抵抗宿命的方針吧

    2006.6.25

    ReplyDelete
  12. 宿命也不一定要抵抗...也許很美好啊...!!..
    為什麼說要宿命都以為一定是"歹"的??

    2006.6.26

    ReplyDelete
  13. 朋友介紹我來看flower的書評和影評,本來想潛水看看就算,但看了精彩好文拍拍屁股就走,又非君子所為。留個腳印吧!到此一遊~

    ReplyDelete
  14. 花花的花園,種了各種花,慢慢欣賞!

    ReplyDelete
  15. 歡迎法蘭克!...^^
    (又是客提兄推介的嗎?呵呵..)

    也謝謝文字迷...^^

    ReplyDelete
  16. 追根究柢,仍是在愛與不愛間徘徊。不知孔林後來如何了悟他其實並不愛吳曼娜?

    柏楊介紹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一對小兒女愛得要死要活,父母愈反對,他們愈要在一起。後來父母想開了,邀對方父母同餐,任小兒女自由戀愛,何時結婚也任其選擇。說也奇怪,這對小兒女忽然發覺他們其實並不相愛,只因天生逆骨,父母愈禁,兒女愈叛。待得不禁,叛逆之氣消了,頭腦清楚,可以正常思考,才看清自己對方,於焉分手。這結局比書裡的結局好多了(所以不能寫成小說出版)。

    ReplyDelete
  17. 無言兄一問,我可得回頭找書呢!四五年前的記憶了...^^

    孔林對曼娜感情的覺醒分幾個層次:
    婚前,因為等了十八年,等待過程也就是孔林與曼娜的相處過程,在這過程中,孔林多次問自己:『這就是愛情嗎?』(可見他心裡有疑惑的。只是礙於情勢,他沒敢往深處想)

    而後離了婚,娶了曼娜,在婚姻生活中彼此消耗,他問自己:你等了十八年,卻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青春和最寶貴的年華,流走了,荒廢了,只等來一場該死的婚姻....(這是因為婚姻生活所帶來的價值與自己付出的代價未能取得平衡而有怨言,算是正視了自己的感覺)

    到孩子生了下來,自己也老了,『他的心開始痛起來。他已經很清楚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全身心地愛過一個女人』...這時他非常遺憾從未從靈魂深處愛上一個女人...

    由此證,孔林覺悟了自己並不愛曼娜...^^

    小兒小女叛逆期的感情最危險,一遇到阻力,他們便以最大反彈來證明他們的愛情不渝,實則完全是為反對而反對而已...孔林與曼娜還真有這種況味...^^

    ReplyDelete
  18. 抱歉!抱歉!沒想驚動妳的大駕,竟然煩勞妳翻書。往後再逢這種情況,答聲「忘了」即可。(由此小事可看出妳待人接物非常誠懇。大家喜歡來妳的網站,其來有自。)

    「...這時他非常遺憾從未從靈魂深處愛上一個女人...」
    可能未遇上意中人,可能不知如何愛,可能不知要的是什麼……愛情就是這般不可捉摸,令人愛恨交加。

    ReplyDelete
  19. 不敢,不敢,無言兄言重了!翻書對我來說是小事一樁,都在手邊的...^^
    無言兄所以有此問,也是我主文裡寫得不夠周詳,所以也樂於再翻書出來說一說。

    人都嚮往愛情,但要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並不容易,曾有一生號稱愛情百戰公主的朋友跟我說:”談了一輩子戀愛,卻從來沒有遇上真正兩情相悅的人”;余秋雨也寫過,人過中年,才突然遇到”對”的人,但此時也只能低頭走過,不敢久留(語意如此);所以,不容易啊!雖說孔林當時是囿於文革的大禁錮,但即或不然,也未必就能遇上”從靈魂深處深愛”的人...有人說,因為遇不上讓你深愛的人,只好深愛讓你遇上的人...

    ReplyDelete
  20. 「因為遇不上讓你深愛的人,只好深愛讓你遇上的人...」

    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做不到,世事才如此繽紛。孔林若做得到,故事結局不令這麼令人扼腕。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太陽與月亮的婚禮-日蝕/光年

少年Pi的奇幻之旅

淡水、馬偕與忽忽塑像/淑瓊、Margaret